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城烽火三千年(上)

国师张艺谋的新片《长城》马上就要上映了,这次巍峨的长城也披上了魔幻的外衣,开始吊打怪兽了。在我们的脑海中,中国的万里长城是一条蜿蜒巍峨的城墙,但实际上,我们的长城不仅在地理上横跨万里,在时间上更是跨越千年,而且不止一条,而好几条。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谈长城。

中国历代修筑长城的时期、位置汇总图

修建长城的地理因素

在地理上,400毫米等降水线(也就是大致沿长城的走向)划分了农耕与游牧两种不同的农业类型。这条线以南,降水丰沛,土地肥沃,由高墙包围的城市逐渐建立起来,以此来保卫粮食和财产的安全。这些高墙将入侵者阻隔在外面,防止自己的居民受到伤害。后来这样的城市渐渐增多,通过攻伐和兼并,形成了封建国家,最终导致帝国的出现。这一过程在整个欧亚大陆上,不论是东亚、中亚还是欧洲,基本是一致的。所以,城墙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将一个个城市包围起来,它更是古代人民对于领土主权的象征,从“城墙以内是我家”到“城墙以内是我国”。

而在中亚内陆和北方草原,由于地理气候的影响,发展出的只能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经济。这种经济模式下,社会不仅无法定居下来,由于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也无法发展出成熟的社会体系。但随着人口的增长,自身的游牧农业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其他的生活物资也远不如农耕社会那样丰富、舒适和精美。因此,游牧社会只能通过物物交换,获取必须的物资。一旦农耕社会拒绝进行交换,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就只能选择劫掠甚至征服。所以整个古代时期,欧亚大陆上的南方农耕文明不断遭到北方游牧文明的入侵和征服。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划分出了截然不同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

对于中国来说,古代中原王朝面临的入侵主要有3个方向:蒙古高原、东北平原以及新疆。在这三个方向中,其中右以蒙古高原威胁最大。中国历史上最厉害的几个游牧民族,比如匈奴、鲜卑、契丹以及蒙古,都在蒙古高原上发展壮大。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世纪—前221年)

中国历史上最早关于建立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入侵的记载出自《诗经》,讲述了周宣王(公元前827年—前782年在位)命令将军南仲在周朝的北方地区修建城墙以抵御一个叫做猃狁的游牧民族入侵。根据记载,南仲率军取得了大声。在公元前771年,申侯发动叛乱,联合“犬戎”部落攻占了周朝的国都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随后周朝国都向东迁至洛阳,被称为东周。西周的灭亡使周朝分封的各个诸侯国间出现了重新的权力分配,小国被分割和兼并,大国间的互相征伐则再没有停歇。各个诸侯国都开始意识到在边境建立城墙以保卫国土的重要性。

最早有记载的长城是公元前656年,楚国在如今河南省境内建立的,目前已发现还遗存有1400米长。同一时期,齐国为防备楚国的入侵,也开始在其边境地区修筑长城,由于保存相对完好,被称为齐长城。魏国由于地处四战之地,因而在其国境上修筑了两道长城,西边的长城在公元前361年完成,东边的在公元前356年完成。西部长城的遗址在如今陕西韩城被发现。燕昭王在位时期(公元前311年—前279年),燕国修筑了从如今河北境内起,经过赤峰,一直延伸到辽东半岛的长城。赵武灵王(公元前325年-前299年在位)也在赵国北部修筑了长城。甚至当时的野蛮民族也开始修筑长城,比如狄和义渠,他们主要为了防范秦国的打击。

战国七雄在各自边境修筑的长城示意图,这些长城不光是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也是为了防范邻国的入侵

齐国长城的遗址

秦朝时期(公元前221年—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随即派蒙恬率大军将原来北方三国燕、赵、秦修筑的北部长城联接起来,并进一步延伸,成为了万里长城最早的版本。但是秦朝的万里长城,其内在实质已经发生了改变。原来战国诸侯修建长城是为了防御外部入侵,但是秦朝将原来三国长城联接起来的主要目的是打破诸侯国各自建立的小长城,通过确立统一的外部长城,将刚刚结束战乱的国家稳定在统一的政权之下。

在正史中已经没有了关于秦长城修筑历史细节的记载。但是我们可以想象,这些长城要穿越连绵高山和半沙漠地带,再加上这些地区稀少的人口以及寒冷的冬季,整个修筑过程必定十分艰难。我们从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中也可以窥见一斑。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在争夺皇位的因某种,蒙恬被逼自杀,而此时长城的修筑还未完成。蒙恬死后,秦长城北段未完工的部分随即被放弃,而原本已经被蒙恬驱逐的匈奴也去而复返。

秦长城将原来秦、赵、燕三国长城连接在了一起

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年—220年)

公元前202,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汉初因其军队以步兵为主体,在无战略依托的情况下难以对抗骑兵,因而只得采取和亲和边市贸易的手段维持短暂的和平,而秦长城成为了匈奴与汉朝当然的边界。公元前162年,汉文帝与匈奴单于达成协议,长城以北归匈奴所有,而长城以南则属汉地。但是这些手段都不能完全杜绝匈奴的入侵。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匈奴最多的一次入侵人数高达10万。到汉武帝即位时,经过几代人的修养生息,西汉国力大增,于是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提上了日程。

西汉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

早在公元前205 年,汉高祖就曾令人“缮治河上塞”,也就是对秦长城重新进行修缮。随着反击匈奴的不断胜利,仅仅依靠维修和利用秦长城,已经不能满足汉朝的需要。公元前111 年,汉武帝在掌握了河西地区的控制权后,便立即设置了张掖、酒泉两郡。为保卫二郡,调发“数万人渡河筑令居”。这是西汉王朝第一次大规模地兴建新的长城。它的修筑,切断了匈奴与西羌部落之间的交通联系,有利于巩固河西走廊的安全,同时也使汉朝在军事上向西域进军成为可能。汉在平定楼兰、姑师后,在令居的基础上又修筑了一条直达玉门的长城,以此威慑乌孙和大宛,为此后汉朝继续经营西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公元前102 年,李广利平定大宛,汉朝的长城又从敦煌、玉门继续向西延伸。据统计,公元前111 年至天汉元公元前l00 年期间,汉武帝先后下令组织了七次大规模修筑边塞的行动,新建了长达2000 公里左右的长城。这些长城不仅组成了一道军事防线,而且还具备交通和物资补给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长城为汉朝向西传播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提供了安全保障。

汉代亭塞遗址

但是大规模的对匈作战也耗尽了西汉的国力,汉武帝在晚年还下“罪己诏”作为反省,其后的几代西汉皇帝因而也不再轻启战端,长城一线基本保持了和平。公元9年,王莽篡汉,王莽建立的新朝也沿袭了相对平稳的对外政策,即使在最紧张的时候王莽在长城沿线部署了30万大军,但是除了一些小规模劫掠发生,双方没有再爆发大规模冲突。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加强了对长城防御体系的建设。但是到公元40年左右时,此时东汉的北部边界相比较秦朝和西汉时期,已经大大向南后退。如今的承德以及滦河平原地区落入了匈奴之手。

三国至隋朝时期(公元220年—618年)

东汉于220年灭亡,中国由此进入了历史上最长的一段分裂时期,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直到隋朝于618年重新统一中国。在此期间,西晋曾重修秦长城,但显然随后到来的“五胡乱华”证明这些长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公元386年,鲜卑族统治的北魏建立,在北方边境政策上,采取了积极的攻势,从如今的河北到内蒙古一线,沿着战国时期的赵长城修筑了约1000公里长的长城。西晋和北魏修筑的这两条长城,在1000年后成为了明朝构筑宣化至大同长城防御体系的基础。

北魏长城遗址

北魏灭亡后,继之而起的北齐和北周始终面对来自草原的突厥人的严重威胁。北齐于公元552年至556年期间,在山西至山海关之间修建了长达1600公里的长城。其中仅公元555年这一年,就有超过180万人参与修建居庸关以及从大同向西至黄河东岸的450公里长城。公元557年,北齐又开始在这道长城内部修建一条平行的简易长城。这些简易长城就地取土和石头,或利用天然地形障碍,因而修筑迅速。如今在山西境内仍有两段北齐简易长城的遗址清晰可见。这些遗址底部约3.3米宽,平均3.5米高。但在公元557年当年,北周取代北齐,这道简易长城停止修筑。北周于公元580年对已有的北齐长城进行了修缮。后来明朝在修建长城时,对如今古北口一带的长城基本是在北齐与北周长城基础上进行的修缮和重建。

古北口长城地形险要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隋文帝为了防御突厥沙钵略可汗入侵,在河北和山西境内继续兴建长城。这些新的长城还未完工,突厥就开始入侵。公元582年,沙钵略可汗率40万大军,绕过隋长城,从甘肃和陕西境内突入隋境。公元585年至588年,隋文帝在如今陕西绥德至宁夏灵武之间开始修筑长城,试图弥补之前的长城缺口。根据记载,586年当年有15万人参与了建设。公元604年,隋炀帝即位后,继续在完善长城建设。公元607年至608年,隋炀帝派遣了超过100万壮丁在陕西榆林至内蒙古呼和浩特之间建设新的长城,以此保卫东都洛阳。建设期间,据估计有超过50万人丧命,这一庞大工程,加上兴建东都洛阳、大运河以及两征高丽的失败,促使了隋朝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如今在内蒙古境内还有部分隋长城的遗址保留了下来。

隋长城遗址

唐代时期(公元618-907年)

唐朝在对外政策上改变了过去历代倚重长城等防御设施的对外政策,而是改为以军事征伐和外交斗争为主,因此在接下来的几百年中,唐朝没有再兴建任何新的长城。唐太宗即位后,为应对突厥的威胁,有大臣谏言应当对以前历代的长城进行修缮。但是唐太宗对此不削一顾,他认为隋炀帝如此大规模的修筑长城,也不能避免自身王朝覆灭的结局。因此,唐太宗改为派李世勣率领大军,前出长城,对突厥实施主动进攻。过去围绕长城建立的防御据点在唐朝则成为了前进基地。在这种主动进攻战略的影响下,唐朝获得了空前的疆域范围。

不过根据记载,在唐玄宗在位期间,宰相张说曾主持在如今河北怀来县以北修筑过一段长约50公里的长城。但是这段长城是否是新筑,或者是修缮北齐的长城,则不得而知了。但是,长城以及历代长城的遗址,在唐朝的边塞诗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先讲到这里,感谢耐心阅读,下次继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山,古代农耕与游牧的分界线,但并非所有中原王朝都能占据阴山
罗马」《权力的游戏》中“北墙”的原型:英国真实存在的长城
【枉言 | 随笔】长城
长城的特点
鲸吞蚕食 – 从武力吞并的角度看中国人的来历(7)
中国极简史:农耕与游牧两大文明的对抗与融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