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打包不是就把所有的东西想办法塞进去,然后背起来就可以往前走了吗?这想必是大多数人的第一直觉,装东西就装东西,只要装得进去就好了。的确,对于日常生活里大概是这样没错,但登山(尤其是多天的重装行程),因为背负的重量与时间都远比平常来的高与长,打包的问题就成了背负起来舒适与否的重要关键。
打包守则之一:装备清点
很多人拿到背包与装备,就开始试图将东西一股脑地装进去,老实说这样不是不行,但效率往往很低,很容易来来往往的反覆装很多次却仍打包不好。古语说的好:军未动、粮草先行!装备的清单就像打包前的粮草一样,我们要先知道自己会携带多少东西,才能去想像并安排物品收纳的配置,另外也可以借着这一步骤去确认自己有无漏掉的装备,可以说是一兼二顾。
以下为多日重装装备参考列表,出发之前,先清点吧!
行走装备 | 衣着装备 | 炊具装备 | 住宿装备 | 其他装备 |
头灯 | 排汗衣 | 食物 | 睡袋 | 垃圾袋 |
地图、指北针 | 排汗速干裤 | 随身粮 | 睡垫 | 卫生纸 |
背包套 | 排汗内衣裤 | 餐具 | 帐篷(依情况而订) | 湿纸巾 |
登山杖 | 中层保暖衣(羽绒衣或抓绒衣) | 气罐 | 防晒霜 | |
手机 | 冲锋衣、冲锋裤 | 炉头 | 防水袋 | |
护膝 | 排汗袜、羊毛袜 | 炊具 | 药品、医药包 | |
雪套 | 保暖帽 | 水瓶/水袋 | 身份证 | |
头巾 | 遮阳帽 | 挡风板 | ||
手表 | 头巾 | 打火机 | ||
gps | 防风手套/工具手套 | 瑞士军刀 |
打包守则之二:整理装备
什么?打包小技巧都走到第二招了还不开始打包?没错,积沙成塔,问题都是藏在细节里的。在打包一个大背包之前需要整理一些小杂物,让之后的收纳变得更方便有效率,徒步登山时想要取物也比较不容易发生东摸西摸却找不到东西的窘境。
这一步骤首先要把同性质的东西分类出来,尤其是琐碎的东西,以药品为例,我们可能携带:食盐水、防晒霜、创可贴…. 等等,这些小物若分开来放零散难找,更会增加打包上的难度。
接着利用束口袋或是塑料袋,将小物收纳整齐,看!是否形状变得相当完整,这是让之后打包及找寻物品更加快捷。
打包守则之三:装备收纳的位置分配
背包打包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内容物的配置比重会改变人体背负的重心,简单用直觉想像,一个六十公斤的成年人,背负着二十公斤的重装备,相当于多了自身体重三分之一的重量,若背包整体的重心是向后的,人体自然需要花费很多力气去维持平衡不往后跌个四脚朝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得利用打包分配尽量让背包背上后人体的重心依然稳固,达到人包一体的境界。
一般登山背包的收纳空间可以如图所示简单区分为ABCDEF 六大部分,而依据顺序我们可以由底部的E开始慢慢打包背包。
A.空间收纳物:重量较轻但与平常便利性较相关的物品,例如头灯、急救包这类体积小却有随时拿取需求的小物,放在最上方不会影响平衡,状况发生时也方便拿取。
B.空间收纳物:体积、重量、行进间需求度相对于A收纳层次之的东西,像是冲锋衣裤及午餐。
C.空间收纳物:重量最重会影响整体重心的装备,这部分与人体的躯干最接近,较不易影响整体平衡,可放置水、炊具、食物这类的东西。
D.空间收纳物:这空间主要的作用是让C空间重物尽量贴近身体,适合放一些轻量但占空间的装备,衣服、拖鞋等等。
E.空间收纳物:低密度高蓬松的物品,由于位处背包最下方,建议可以收纳睡袋、寝具这些抵达营地才需要拿出来的装备。
F.空间收纳物:现今市面上的背包常会设置随口可取物的小口袋,方便置放行进间会需要的物品,像是行动粮、地图这类小物。
此外,若行程中需要背帐篷,需视帐篷的结构予以打包。帐篷主要结构为内帐、外帐、营柱、营钉有些还有地布(但也有些帐篷内外帐不可拆);而依大小又分为一人帐、二人帐、三人帐....多人帐,重量与设计结构也很不同,因此较难以一个区域放置。
但打包时仍以上述守则为主,重物跟身体躯干越接近越好,地钉、防风绳、地布等可以塞在空隙、杖杆插在靠背的两侧,或插在背包外面两侧的水壶口袋。内帐与外帐体积较大,也要视结构与重量放置,若外帐较重,可以放在睡袋上面较靠背的地方,内帐较轻可以放在睡袋上方。由于帐棚大多为多人使用,一般来说会拆开来多人背。总而言之,帐篷的打包方式要以帐篷的特性打包。
将以上三点打包守则熟记:先清点装备、将装备分类用收纳袋打包,最后将各样物品放入建议的背包位置,这样可以让出发前不会手忙脚乱、担心忘东忘西,登山的过程中要取物也不怕找不到东西,打包得宜,大背包背起来较为舒服,较不会浪费体力,走起路来也舒服多了。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