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婚服发展简史

一,周朝女性婚服

形制:袍式纯衣。

色彩:玄黑色。

用料:苎麻、葛藤或丝,贵族妇女用文锦。

周朝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婚姻制度突出了“礼”制。男女婚嫁,注重门第,“尊卑不婚”被写入了周礼,所以婚礼是贵族和贵族之间、平民和平民之间、奴隶和奴隶之间的。贵族和平民乃至奴隶之间的婚配被绝对禁止。

周朝的婚礼举行时间从“昏”,即黄昏举行婚礼,跟今天在上午(中午)举行婚礼大异其时。和今天的大张旗鼓不同,周朝的婚礼更低调、含蓄、内敛,不摆宴席,不铺排场,因此,女性婚服也并非今天的大红色抢眼夺目,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玄色,黑中扬红的颜色,按照五行思想,是象征着天的、最神圣的色彩)。其形制为上衣下裳不分的袍式。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王革非认为,此形制是为了表示女性的情感专一。

女性和男性婚服在形制和色彩上差异不大。女性以次、黑色袍衣,为主,束以腰带;男性以冠、黑色袍衣为主,束以腰带。其中,女性的次,是将装饰性假发和针法混编,形成好看的堆髻,最后以簪钗固定,显得女子的头发乌黑丰美,应是当时的女子发饰时尚。黑色袍衣饰以赤色边缘。

此外,婚服中的蔽膝(遮盖大腿至膝部的部分)、鞋履及大带皆随袍衣主色为黑色。

二、汉朝女性婚服

形制:上衣下裳制、曲裾深衣和襦裙

色彩:黑中扬红

用料:绢、丝、纱,贵族衣锦。

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有保存完好的女子服饰12件,这为研究汉代女子服装提供了权威的实证。从以诗证史这一崭新的研究方法入手,《古诗为焦仲卿妻》的文字描述,也能为我们略窥汉代女子婚服的形制提供一种视角:“鸡鸣外欲曙,新服起严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从衣服、鞋子、发饰、腰带、耳环、口红,一个汉代新嫁女性的容貌服色如在面前。

有观点认为汉代没有襦裙这种服饰,但由这首诗可以看出襦裙在汉代的存在。汉代,至少汉代末期女性婚服的标准式样是夹裙(即襦裙),体现为上襦下裙的形制,上襦短一般长不过膝;下裙长,长及地。以裙腰之高低,分为齐腰襦裙和高腰襦裙。齐胸襦裙以领子的式样,分为曲领襦裙和直领襦裙。按是否夹里的区别,襦裙又可分为单襦和复襦,单襦近于衫,复襦则近于袄。诗中的焦妻刘兰芝所着的“夹裙”,应为复襦。丝履即为翘头履(如图),发饰则是玳瑁光,发髻上或许还有珠花、步摇等饰物。

经过秦的不守旧制、不守周礼,汉代服饰可谓一开新面,对后代各朝的服饰演变产生深刻影响。从一体袍式到上衣下裳的分离,即是一种重大的变革——尽管汉初袍服还是主要的婚服,但曲裾深衣和襦裙的形成,则显然将女性婚服的演进史往前推了一大步。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由于汉代刺绣技术工艺的发展,信期绣、长寿绣、乘云绣、茱萸绣等绣中也多在贵族女性的服装中使用,因此,在贵族阶级中,婚服的用料更倾向于奢华的绣品,其色彩也更丰富,这种奢华的风气,也可能影响到普通人家女子的嫁衣时尚,其婚服也应不仅仅体现为玄黑,而渐变扬红或纁黄。

王革非教授认为汉末女子出嫁出于害羞多以纱罗遮盖面部(“以纱毅女士之首”),宥于没有其他史料佐证,姑存此说。如果史料证实如此,那么后来女子出嫁铺“红盖头”这一婚俗,则最早起源于汉代的面纱。“面纱”或后来的“红盖头”,也应对算作女子婚服的一部分。

三、魏晋女子婚服

形制:交领或直领广袖衫、对襟广袖襦裙

色彩:白色

用料:纱、罗、毂、练、绢。

大量诗文及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作品,为今天的我们管窥当时女子服饰时尚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曹植《洛神赋》以及顾恺之《洛神赋图》对当时女子服饰有较为明显的刻画。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洛水之神身着交领右衽衫,双鬟发髻,盈盈广袖、衣带飘飞,灵动飘逸,美轮美奂。

这种交领衫,学界称为“裲裆”,也写作“两当”。其穿着方式为,将本该穿的裲裆加在交领衫之外,此即“内出外”,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内衣外穿”。干宝以为这是“晋之祸征也”。估计这种“奇装异服”也只有在魏晋这个时期才可能出现,但学界分析,这种服饰时尚,是女性服饰对当时戎装的一种效仿,反映了这个时期女性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心理。

魏晋时期女子常服甚至婚服在一段时间内崇尚白色,在今天看来,完全是对“红喜白丧”两仪礼的一种颠覆,究其原因,多因当时玄学“以无为本,返璞归真”的风气影响所致。《东宫旧事》记:“太子纳妃,有白毂,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这种全身白的婚服,和今天西方国家的白色婚纱,在色彩的讲究上,虽如出一辙,但文化源头则相去甚远。

四、唐朝女子婚服

形制:大袖襦裙式钗钿礼衣

色彩:绛红、青绿

用料:纱、罗等。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唐朝女子服饰的时尚,“雍容大气”是再合适不过的。大唐之所以为“大”,是它广纳四海、开放包容的胸襟和气象所决定。这一点,体现在女子婚服上,尤其明显。制度的完备和文字记录的完善,毫不费力地为这个时代的婚礼仪轨找到了确切的依据。

和周、汉时期崇尚玄色,魏晋时期崇尚白色不同,唐代婚服崇尚绛红和青绿。“士假绛公服亲迎”,女服“花钗青质连裳,青衣革带韈履”,青色的深衣,饰以金银琉璃等钗饰,属于典型的红配绿,学界有人认为这是红色婚服的起源。这样大胆出挑的颜色搭配,支撑起了繁华绮丽的大唐气象,“红男绿女”这个成语也因此而传之后世。

钗钿礼衣,是对襦裙的一种继承和创新。层层叠叠的规整装束,既弥补了襦裙活泼有余严肃不足的特点,又同深衣礼服一样端庄的同时还具备了更加绮丽的风姿。钗钿礼衣故此成为流行于唐时的一种极有风韵的隆重礼服。另外,从命名来看,唐人注重钗钿这些装饰品对婚服的整体提升功能,或者说,女性婚服中,被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作为饰品的钗钿。

五、宋朝女子婚服

形制:大袖衫、凤冠霞帔、盖头

色彩:青绿、红

用料:纱、罗等。

和唐代婚服的繁丽相比,宋朝的婚服崇尚简约,女性婚服的基本形制在唐朝的基础上,略有演化,成为钗钿大袖衫,简称大袖衫或大衫。不过,和唐朝的大袖衫宽大广袖相比,宋朝的大袖衫更收约,束腰塑型是大袖衫的一个主要功能。颜色是青色 。

三舍生及品官子孙可假穿九品幞头公服,其余庶民新郎身穿皂色圆领衫、两个角往上折而后交叉固定的幞头(自然是黑色)。

六、明朝女子婚服

形制:彩绣龙凤对襟大红袖衫、长裙、云肩、凤冠霞帔、盖头

色彩:大红

用料:粗绸、锦等。

据《明史》记载,明朝沿袭唐宋服制,但在形制和色彩上开始有了大的突破。学界认为,婚服尚大红,就是明朝形成并确定下来的一种婚俗,因此,明朝女性婚服,被认为是后世中式婚服的重要代表,也跟人们崇尚红色的喜庆、吉祥和祝福的文化心理相吻合。

大红袖衫形式为对襟,像褙子一样,领子直下一尺,领宽三寸,内穿红色长裙,多褶皱,下摆大。其长裙一改上衣短下裳长的旧制,而变为上衣长而下裳短,衣领也变为圆领。另外,由于朱元璋的默许,明朝女子婚服也有假服之称,即普通平民女子在结婚时,也可假借九品命妇的凤冠霞帔。为此,学界也认为,明朝奠定了此后数百年的女性大红吉服、上衣下裳、凤冠霞帔这一传统服饰的形制,沿用至清和民国初期。

七、清朝女子婚服

形制:袍服、马褂、裙子、坎肩、旗袍

色彩:大红

用料:棉、毛、皮、丝、绣等。

清朝相对长时间的统治,使满族旗人服饰对传统汉制服装形成了一种颠覆性的影响,除了凤冠得到保存外,其余明以前形成的传统服制几乎废除殆尽。顺治九年,用以统一清王朝服制的《服色肩舆条例》正式颁布,浓厚的汉民族色彩的衣服被禁止,具有满族旗人特征、长期骑射生活形成的袍服、马褂、坎肩等服饰渐渐取代了传统汉服。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汉融合的深入,传统汉服在清中叶后的民间得到了局部的恢复。作为满汉融合产物的褂裙受到各民族女性的喜爱。到清后期,女性婚服出现了旗袍,并对民国及民国之后的女性婚服产生深远影响。

民国及民国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西式礼服的进入,时尚人群崇尚婚纱、西式套裙,更多的女性,继续穿着中式婚服如红袖袄、绣裙以及凤冠霞帔,改良的旗袍在民国大行其道,从单纯的婚服演变成持续经年的着装时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新娘怎么穿戴|风尚
历代女性婚服演变史:从端庄的“纯衣纁袡”到艳丽的“凤冠霞帔”
中国内衣发展史是怎样的?
转:【盘点】古色古韵 带你走进颜妆华服的世界
方寸之间:中国古代女子内衣演化简史
至尊至贵至美:中国古代女子礼衣冠的由来与演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