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配剑的礼仪文化不只五千年!

在中国古代名目繁多的各类兵器中,剑的历史最为悠久,离现在差不多有五千年之久。

早期的剑由于器身尺寸都很短小(长度都在20至40厘米之间),一般只能随身携带作自卫护体之用。周代以后,剑的发展非常迅速,秦汉时期剑身的长度大多都已有一米左右,而在铸造技术、加工工艺等方面更是达到了完美的境界,这时候的剑已成为除戈、戟等长兵器以外的主要兵器。两汉、魏晋南北时期的剑刀,器身全都是直的,入鞘后很难区分出来。隋唐以后,剑刀又逐渐恢复了商代的特点,直到现代没有再发生过新的变化。

剑在古代为什么使用时间既长而又普遍,不仅因为它是携带方便的武器,更因为它是封建官僚、士大夫社会地位、身份的象征,《正以》上说:“春秋官吏各得带剑。”《晋书·舆服制》上载:“汉制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剑,其后惟朝带剑”。《说文》上也记有“古者天子二十而冠带剑,诸侯三十而冠带剑,大夫四十而冠带剑,隶人不得冠,庶人有事则带剑,无事不得带剑”(此处的有事,应指的是战事)。而且所配之剑在长度和重量上,都因佩带者的爵位高低而有所不同,“身长五其茎长,重九锊(古代计量单位,约合六两),谓之上制,上士服之;身长四其茎长,重七锊,谓之中制,中士服之;身长三其茎长,重五锊,谓之下制,下士服之。”(《考工记》)剑刀不仅在长度、重量方面有等级之分,而且在制造、加工和装饰等方面的选材用料,工艺精细程度上差距也很大,很多出土的铜、铁剑刀通身上下精雕细琢,镶金嵌玉,使一件杀人凶器成为绮丽华美、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宝,这都是为了炫耀使用者的显赫身份。

佩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过很多不同的式样,这些式样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文化的特征。同一地区的不同式样,往往还会形成一个系统。同时,不同式样的剑因为器物本身的特点和不同民族和服饰习惯与爱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佩带方法。

如果对照和比较这些佩带刀剑中典型式样间的差异与相似之处,可以发现很多相互影响、互相渗透的地方。有些佩带法与式样还流传到国外,为其它国家的民族所接受、运用,与此听时,也引进吸收了欧亚等地这方面的先进方法与式样,这种内外交流,在各个历史时期内一直持续不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剑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中国古人对刀剑的佩带方法
【见闻】佩剑的讲究,民国黄元秀早已剖析完全了
名剑记-明-李承勋
剑之侠者,如何佩戴才达“礼”
对于大侠来说, 兵器是放在腰间好还是放在背后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