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两千年前,凯撒大帝与维钦托利的博弈

风起高卢

阿莱西亚战役是凯撒高卢(主要指现在的法国及瑞士等地)征服战争的一部分。确切的讲,在这场战役爆发之前,凯撒已经一度实现了对高卢大部分地区的实质性控制,但就像罗马对许多地区的征服那样,'野蛮人'对文明的'归化'总是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反抗,高卢的臣服还需鲜血的再度淬炼。在公元前54年,高卢部族艾比隆斯率先揭起了反抗凯撒的旗帜,并通过一次出其不意的伏击消灭了凯撒驻扎在北高卢的第十四军团。

这是凯撒进入高卢之后第一次有成建制的军团被消灭,也是罗马人在与高卢人战斗时所遭受的第一次明显失败。这赋予了这次叛乱以极强的象征意义与号召力,一时间,许多原本已经臣服于罗马的部落纷纷叛离,甚至许多已经在罗马军中服役的高卢人也脱离了部队。叛军很快又包围了罗马的另一个军团,几乎在一夜之间,罗马在高卢原本一片大好的形势就被彻底逆转。

凯撒此时在高卢的军队就只有八个军团,其中大多算不上齐装满员。现在一个军团被歼灭,另一个被包围,而高卢叛军的数量每天都在增加,且在他们东边的日耳曼人也开始蠢蠢欲动,局面可谓十分危急。凯撒当机立断,带领两个军团前去营救被围的友军。他在萨莫波力瓦地区击溃了围城的高卢军队,成功与友军汇合。他同时将此地设为临时指挥所,开始整备部队,并向罗马请求援军,准备下一阶段的平叛活动。但此时前三头同盟已经因为克拉苏的战死而崩溃,庞贝控制着的元老院对凯撒进行了一系列妖魔化的宣传,使得他已经难以在国内获得多少实质性的支持。经过几个月的推三阻四,罗马方面仅给凯撒派来了一个军团的援军,加上在这段时间内凯撒在南高卢紧急招募的两个新军团,凯撒在高卢的兵力勉强达到了10个军团,总人数约50000人。

前三头是指克拉苏、庞贝和凯撒组成的政治同盟,其中凯撒在同盟成立时各方面的实力最弱,也是最年轻的一个

与拥有复杂政权组织形式的罗马不同,此时的高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整个高卢被上百个大大小小的部落所统治,所谓'高卢人'其实更像是一种相当浅薄的地域与文化认同,绝非传统意义上的统一国家。在叛乱之初,这为凯撒创造了绝佳的各个击破的条件。利用这10个军团,凯撒开始了一系列血腥的镇压活动,距离其主力位置最近的一批高卢叛军倒霉的成为了罗马铁拳下的牺牲品。可尽管凯撒的行动严酷而迅速,这场高卢叛乱却依然像是野火一样蔓延开来。参与叛乱的部落越来越多,最后几乎所有的高卢部落都开始了叛乱。他们也最终形成了一个拥有统一指挥的反罗马军事同盟,总兵力达到了三十万人,并推举出了一位'总帅',此人就是本文的另一个主角:维钦托利。

维钦托利在法国成为了'民族英雄',拥有许多铜像

高卢的游击队长

维钦托利是高卢一部的酋长,时人对其的评价可以概括成'素有勇名'四个字。不过更重要的是,作为之前曾经臣服于罗马的诸部落之一,维钦托利曾经带领着自己的部族加入过罗马军队一段时间,因此他对罗马人的战术非常熟悉。在他取得了指挥权以后,高卢叛军的协调性发生了质变,他们四面出击,攻陷了一个又一个城镇,杀死了成千上万迁居外省的罗马人,在一片腥风血雨中,高卢人又一次品尝到了复仇的甜美。

但是,由于在罗马军中服过役,维钦托利深知罗马军团的强大,自己手下的部族武装虽然足有罗马人的五六倍,可若是在正面战场上与罗马正规军硬碰硬,纪律、装备与经验都不及罗马军团的高卢人恐怕还真就讨不到便宜。因此,在他的指挥下,高卢军队虽然一直维持着总体上的攻势,但却一直避免着与凯撒的主力硬碰硬。维钦托利极为谨慎的压制住了部族会议上全面进攻的声浪,坚持采用袭扰与焦土政策压缩凯撒的补给线。

维钦托利的战术给凯撒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罗马人的补给变得越来越困难,行动范围也越来越小。在经受了近半年的袭扰以后,他们依然无法迫使高卢主力与其决战,眼看补给难以为继,凯撒只得率领部队南下,向意大利方向撤退。

凯撒的撤退赋予了维钦托利难得的战机,他立刻率领部队开始了急行军,试图赶在凯撒前面到达意大利北部,在那里断其后路,并利用兵力优势实现对凯撒的包围。如果他的行动取得了成功,整个世界历史可能都要被改写。只可惜,罗马人比他们走得更快,等到维钦托利的前锋部队赶到指定位置时,罗马人已经走到了他们的前面。面对严阵以待的罗马人,维钦托利谨慎的发动了一次攻击,结果不出所料,虽然没有伤及主力,但悍勇的高卢勇士还是在罗马军阵面前碰了一鼻子灰。

不过对于高卢人来说,这依然是显而易见的战略胜利。因为在此时此刻,高卢全境的罗马据点已经都被攻陷,来自南方的侵略者已经灰溜溜的逃向了他们的老巢,高卢也再次变成了高卢人的高卢。在他们看来,驱逐罗马的战争已经结束,接下来对罗马进行的报复才是需要关心的事情。他们的祖先曾经洗劫过罗马城,他们也还要再干一次。

可胸中熊熊燃烧着的复仇烈焰却不能用来果腹,此前的焦土作战对高卢的补给能力也造成了很大问题。仇是一定要报的,但至少要等到来年春天再说。于是,在各部族拍着胸脯商定了来年的复仇大计,大多数叛军就地解甲归田,为这一年的冬天开始了忙碌奔波。维钦托利则带高卢联军的多位酋长和共计八万人的兵力向阿莱西亚方向进军,想要在这里准备来年的罗马入侵。

阿莱西亚城的遗址,事实上,对于阿莱西亚的具体位置,考古学界依然存在争议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凯撒并没有走,仅仅是在意大利的家门口转了一圈。在获得了充足的补给之后,他带着十个军团杀了个回马枪,凭借着一系列的欺敌手段,凯撒的部队一路尾随维钦托利来到了阿莱西亚,神不知鬼不觉的突袭了他的后卫部队,并将这位叛军盟主包围在了阿莱西亚城内。

阿莱西亚位于一座小山之上,有两条小河穿城而过,城市拥有非常坚固的防御设施,在当时绝对当得起易守难攻四个字。再加上这是一场50000人围攻80000人的围城战,对于凯撒来说,强攻根本就不在选择范围之内。而对于维钦托利,在麾下拥有三十多万人马的时候他都没有信心在正面对抗中干掉十个罗马军团,现在兵力大幅缩水,深知对手实力的他就更加不敢出城决战了。一个不肯强攻,一个不肯突围,那就只剩下了一种可能性:围困。

这幅绘画中的高卢人形象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了美化,由于经济上的极度落后,此时的高卢人经常是赤膊上阵,装备很差,也极不统一

阿莱西亚的建筑工地

围城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凯撒接下来做的事情却相当富有戏剧性。

他命令部队,围绕着阿莱西亚,开始修建围墙,打算把整个城市变成了一座巨大的监狱。

看出了凯撒的企图后,维钦托利故技重施,它开始不断从城中派遣骑兵与轻装步兵对凯撒的工程部队进行袭扰。不过在凯撒的严防死守下,围墙还是一点一点的修造了起来。这一大圈围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石造或夯土城墙,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高规格的城寨防御工事。它总长16公里,完全包围了阿莱西亚,只在南边的那条河上不得不留了个不大的出口。围墙总高约3.5米,主体为木制,以堆土为基础,墙体上布满了各种各样阴险的杀伤装置,在墙体间每隔23米还配有一座箭塔。如果说此前维钦托利还有一丝突围成功的可能,那现在他则已经彻底陷入了死地。

不仅如此,出城袭扰的部队在被俘之后还向凯撒透露了一条重要的信息:其他高卢部落没有放任维钦托利自生自灭,一支数量超过二十万人的援军正在远方集结,在不久后即将开赴阿莱西亚城下。得知了这一信息的建筑狂人凯撒立刻开始了第二道工事的修建,原理上非常简单,那就是用另外一道围墙将现有的围墙再围上一圈,用来抵御即将到来的援军。两道围墙的间距平均为一百二十米,凯撒的部队就置身于两道围墙之间的安全区内。凯撒还在这段时间里对两道围墙都进行了升级,他在两道围墙的前面都挖出了四米宽、一米半深的壕沟,面相阿莱西亚方向的壕沟连同了城外的河流,变成了护城河。他们在护城河的内侧挖了许多陷阱,在护城河的外侧挖出了另一重布满尖刺的壕沟,外墙的壕沟中则布满了削尖的木桩。

凯撒的防御工事,这种程度的防御设施,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里大概依然很难被攻破

这一番大修大造在阿莱西亚城外生成了一出奇妙的景观,从理论上讲,凯撒此时既是围城者,也即将成为被围者。不过从给养上来看,凯撒一方拥有相对的优势,维钦托利与他的八万人马是仓促间被赶进的阿莱西亚城,完全没有做任何守城的事前准备。再加上此前的焦土作战已经让各地闹起了粮荒,城内还有着不少的平民,事实上,还没等到凯撒的外墙修好,阿莱西亚的补给就已经岌岌可危。

维钦托利此时想出了一招险棋,他将城内不适合战斗的老弱妇孺都送出了城外,想以此减轻自己的负担。他的想法大概是这样的:凯撒如果把这些人当做俘虏的奴隶,那么这些人就将进一步的消耗凯撒的给养;如果凯撒将这些人杀死,那么愤怒就将让守军更加同仇敌忾。这看似是个挺靠谱的想法,因为奴隶向来是罗马人严重的重要财产,而就在不久之前,凯撒的平叛之旅上也出现过多次大规模的屠城,而无论凯撒选择哪个,都能暂时解决维钦托利的给养问题。

但是,凯撒并没有接招。他选择了第三条路,不闻不问,任由这些老弱妇孺在城墙与围墙间等死,既不把他们抓为俘虏,也没有攻击他们。这一手反将了维钦托利一军,因为饥饿折磨着困在两座城墙之间的平民百姓,这对于罗马人来说影响很小,但对高卢人来说,看着自己的同胞一点点被饿死对士气绝对是个沉重的打击。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平民倒毙在城墙之外,维钦托利的手上也酝酿起了一场随时可能爆发的兵变。好在此时城外的援军终于抵达,感到压力骤减的维钦托利也终于打开了城门,把平民放了回来。

血染山城

援军的领袖是科米乌斯,这位老兄在历史上留下的记载不多,但从他随后的行动我们能够看出,他恐怕不是特别喜欢思考的那种类型。总而言之,在科米乌斯的带领下,高卢援军在只准备了简陋攻城设备的情况下对凯撒的外墙发起了攻击,阿莱西亚城内的维钦托利也同时从内部发动了攻势。但等高卢战士们开始攀爬城墙时,科米乌斯与维钦托利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低估了罗马人的防御工事。

在外墙方面,宽阔的壕沟与可怕的尖刺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直接穿越壕沟变得非常危险,在他们的头顶上则是罗马人如雨的投枪和箭矢。此时的高卢人虽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罗马人的攻城器建造方式,但由于攻击比较仓促,高卢援军并没有在这方面做足准备,因此也无法有效的破坏罗马人的长城。

在内墙方面,由于壕沟被灌注了河水,已经变成了深至脖颈的护城河,维钦托利麾下的士兵必须先对护城河进行填塞才能攻击城墙。鉴于他们的头上也是如飞蝗般的投枪与箭矢,这项工作的难度显然也超过了他的想象。

不过高卢人毕竟人多势众,尤其是在外侧,二十几万生力军的猛攻最终还是在付出惨痛代价的情况下换来了一定的成果。由于罗马人必须两线作战,原本就相差悬殊的兵力此时已经难以有效的防守高卢人所有的攻击点。越来越多的援军士兵翻过了城头,将战斗逐渐推进到了罗马那一百二十米的安全区内,胜利的天平开始一点一点的向高卢一方倾斜。

面对危局,凯撒当机立断,它集合了八个大队(Cohort)的精锐士兵,在高卢人攻击最猛烈的营寨南门发动了一次反冲锋。凯撒的时机选择得非常巧妙,攻击的发动时间恰好是高卢人的前一支攻击部队退后、新的增员到达时的混乱时期。罗马士兵轰然冲出立刻将这份些许的混乱扩大成了一团溃败的漩涡。正所谓兵败如山倒,恐慌很快扩散到了外墙的整条战线,高卢士兵间由于纪律上的天然不足与缺乏沟通,很快全线溃退。

双方的第一次交战是凯撒方面显而易见的胜利,但凯撒深知高卢军队士气尚存且主力未损,故并没有发动大规模的追击。等士兵们的欢呼传至内墙时,维钦托利也被迫停止了在内墙的进攻。

第一天的强攻让高卢人吃尽了苦头。但从战略层面上看,此时的局势其实对高卢人非常有利,因为如果不把墙内被围困的维钦托利考虑在内,这实际上是一场高卢人用绝对优势兵力对罗马人形成的一场围攻战。墙外的高卢援军大可像凯撒那样再修一道墙,慢慢的把缺乏补给手段的罗马人困死。不过可惜的是,大概是因为有许多重要的酋长和维钦托利被一同困在了城内,外面的高卢人最终还是没有选择这种更加有效的方法。

高卢人的第二次进攻发生在次日夜晚,这里有一件事情很有趣,那就是墙外的科米乌斯与墙内的维钦托利通过某种手段建立了联系,双方的攻击非常协调一致。成千上万的高卢士兵几乎是在同时从内外两面开始冲击城墙,由于有了前一天的经验,他们这次的准备更加充分,在夜色的掩护下,防守方的弓箭与投枪也失去了准头,凯撒的防御工事也因此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这幅画更好的表现出了高卢人与罗马人的区别,这边是五花八门的装备,另一边是则是严整的队列

好在罗马人在与周边的'蛮族'作战时经常要对付夜战这样的小把戏,尤其是凯撒手下的军团,在对付夜战方面可谓经验非常丰富。与此同时,罗马军团更加优秀的训练与工程技术在此发挥了关键作用,夜战的混乱也并没有蒙蔽凯撒的双眼。他准确的调配自己的部队,及时的填补了每一个防御上的缺口。

战斗持续了整个晚上,到天亮时,高卢军队依然没能对凯撒的围墙实现真正的突破。可是人数优势让他们可以持续不断的发动进攻,相比之下,防守一方的罗马人已经疲惫不堪,用来攻击敌人的箭矢也即将耗尽。但仿佛受到了战神马尔斯的庇佑一般,由马克·安东尼率领的罗马援军却在日出后不久出现在了远处的林地边缘。这支部队人数不多,可高卢人并不清楚他们具体的实力。因为害怕腹背受敌,高卢人只得停止了进攻。

马克·安东尼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在凯撒死后,作为凯撒身边最受信赖的将领之一,他部分的继承了凯撒的政治与军事遗产

疑兵终究是疑兵,安东尼的部队并不足以帮凯撒解围。高卢人花了一天的时间搞清楚了敌人的数量,随后就继续了他们的攻势。经过了两次强攻以后,他们终于认识到了凯撒的围墙远比看上去的更加坚固。有鉴于此,他们放弃了对城墙的全面强攻,转而把攻击主力方向转移至了整套防御工事的唯一弱点:即我们之前提到的、那处因为河流而未能完全收拢的缺口。这唯一的缺口也并不那么容易突破,河流本身就是天然的障碍,而且凯撒早有防备,在河岸上布置了不少防御设施和更多的兵力。

但这次负责突击的援军将领是维钦托利的亲兄弟,麾下的兵力足有60000人。在他的指挥下,高卢人的进攻比之前更加凶猛。再加上墙壁两侧的高卢人同时从多个方向进行了协同进攻,凯撒的兵力很快就开始捉襟见肘。

凯撒的战术指挥能力在此时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整条战线长达十几公里,但凯撒就像是有上帝视角一样准确的把握着每一条防线的强度。总是能在最恰到好处的时候派出足够的援军(步行的骑兵部队成为了他最主要的预备队),总是能将敌人在围墙上取得的些微战果扑灭。残酷而激烈的战斗持续了大半个白天,在午后十分,凯撒亲自带领着最后的一批生力军向围墙的开口处进行了反冲锋。在凯撒的金鹰所到之处,罗马士兵的士气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就连弓箭手与投枪手都拿起了罗马短剑加入了冲锋的行列。

罗马人的反冲锋如猛虎下山,在缺口处负责进攻的高卢援军被瞬间击溃。凯撒并没有就此停止脚步,而是带着部队快速穿插到了围墙正面高卢主力的背后,在那里发动了进攻。由于其行动十分迅速,高卢人的主力部队此时还没有针对前方部队的崩溃做出反应,凯撒就已经杀到了他们的身后。面对仿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自己背后的敌人,原本纪律就较差的高卢人此时勇气尽失,尽管兵力依然占优绝对的优势,可恐惧的浪潮却还是立刻压弯了他们的脊梁,形成了一场可怕的崩溃。城内的骑兵此时也重新上马,对城外的高卢人进行了无情的追杀。溃逃的高卢援军撤回了他们的营地,但在罗马军队的威压下,尚余十几万人的高卢援军没能找到反戈一击的勇气,他们就地做了鸟兽散,各自逃回了故乡。

战后

此时的罗马军队其实也已经疲惫不堪,并没有进行进一步追击的条件。因此凯撒只得让部队休息了一阵,在午夜时分才再次发动骑兵进行了追击。凯撒在《高卢战记》里对此深表遗憾,感觉自己错失了'永久解决'高卢问题的一次大好机会。不过后世的历史证明了他的遗憾其实是多余的,因为尽管凯撒在阿莱西亚战役没能对反叛的高卢部落予以致命一击,其在高卢人心中种下的恐怖却整整延续了三个世纪。在随后的三百年间,整个高卢都没有再出现过任何一次大规模的叛乱行动。

维钦托利投降,在凯撒的面前放下了自己的剑

城内的维钦托利在得知了城外的败讯以后自知大势已去,在与几位酋长商议后决定投降。凯撒接受了他们的投降,维钦托利被带回了罗马。但由于随后凯撒与庞贝的内战,凯撒的高卢凯旋仪式一直拖了很久都没能举行。维钦托利就这样一直被关在牢房里,直到凯撒战胜了庞贝以后才最终在迟来的凯旋仪式上被高调的处死。

至于其他高卢人,所有被俘的士兵与平民都被分给了士兵,作为战利品的一部分被变成了奴隶。但是凯撒赦免了其中两个最大部落的高卢人,以换取这两个部落的合作,这对日后高卢的安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凯撒来说,阿莱西亚战役为其挣足了军事与政治资本,不仅赋予了凯撒惊人丰厚的个人财富,也让他在军队与罗马人民中的声望达到了顶峰。然而,这也更加刺激了罗马国内的反凯撒派,他们拒绝赋予凯撒一个凯旋仪式(这在当时是作为军人最高的荣誉,从惯例上看也是凯撒应得的)。凯撒也因此拒绝返回罗马,与庞贝的对抗也更加剑拔弩张。在三年以后,凯撒带着麾下唯一的一个军团跨过了卢比孔河,在犯下了叛国罪行的同时开创了一段新的传奇。他还留下了另一句名言:'骰子已经掷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丝绸之路 欧洲南道19 补 第戎 阿莱西亚之战,高卢战纪中最著名的战役
阿莱西亚战役的事件介绍
阿莱西亚之战:高卢天降伟人与罗马军神的终极对决
法兰西往事05——第一位法兰西英雄(下篇)
不服罗马,死磕凯撒,被称为蛮族王者,高卢武士之王——维钦托利
征服《高卢战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