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古典时期的印度文化 三亿文库

印度思想文化专题(印度因明研究)

五、古典时期的印度文化

(一)、文学、艺术、哲学

1、文学

梵文文学在笈多时期达到了历煌史上的辉煌顶点。在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的碑铭基本上是俗语,一度压倒梵文;僎伽王朝重升梵文的地位,但仅是装饰,收效不佳;到贵霜的迦利色迦王时,一改巴利文佛典的前貌,梵文写经大盛;以后,两大史诗也定型为梵文。笈多王朝时,梵文戏剧、诗歌和散文等通过王室的赞助,达到独霸文坛的地步。

印度的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从吠陀时期的舞蹈和哑剧发展而来。相传公元前后问世的《舞论》,就提到了有关戏剧的各方面,如音乐、唱歌、舞蹈、韵律及各方言的应用等。

公元3世纪时有名的梵文戏剧家跋沙,1910年在南印度波德摩那怕附近一座寺庙的藏书中发现13个剧本,它们被认为是跋沙久已失传的作品。他的戏剧风格朴实,其内容或者依据史诗故事,或者来自历史上的传奇,绝大多数描写阿褩底国王乌代因的恋爱艳遇。他的《婆须达多梦中记》常被后人奉为楷模。梵语戏剧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剧情中上层社会身份的人讲梵语,社会地位低下的人物讲俗语。这显然把社会中的等级关系,搬到舞台上。

迦棃陀婆是最杰出的古典梵文文学家,是旃陀罗笈多二世的宫廷诗人,在戏剧、史诗、抒情诗等诸方面都有杰作存世。他著有三种梵文著本,《沙恭达罗》、《勇健与广延》和《摩罗毗迦与火天友》。其中最著名的是七幕爱情剧《沙恭达罗》,该剧由于歌德的赞扬而闻名于欧洲,迦棃陀婆被誉为东方的沙士比亚。 在诗歌方面,印度盛行叙事诗和抒情诗。马鸣的《佛本行赞》和《美难陀传》是古典风格的早期叙事诗。《佛本行赞》是一部用梵文写成的最早的佛教著述,是用长诗写就的佛陀的传纪,从释迦牟尼的诞生直至涅槃,歌颂伟人并弘扬佛法。

7世纪上半叶的伐致呵利是抒情诗的佼佼者。他的诗集《三百咏》从古至今脍炙人口,而在《情诗一百首》中,其名言:“灯光伴随着火炉的焰火,日光或者星月之光,众多光中却无爱人双眼阴光,此世对我而言黯然无光”,常被用 作印度抒情诗范例。阿摩鲁著有《一百首诗》,他善于把握情人的感情,善于描写快乐和忧虑、愤怒与诚挚。12世纪,胜天的长篇抒情诗《牧歌》是古代晚期的经典之作,内容描述黑天与罗达间发生的爱情、离异及最后和好的故事。他将优美的道白与复杂的韵律自然地揉合在一起,以表达丰富的恋爱感情。该诗被认为是梵文诗歌前后古典风格的承上启下之作。

方言文学使用的是南印度当地的自然语言。《俱罗尔》和《纳罗底耶》是古代泰米尔语文学的名篇。前书是织匠提鲁华鲁瓦所著,此书是属于人生三大目标(关于法、情、政事三者)的1330首箴言诗集的集合本。提鲁华鲁瓦并非个人名字,而是南印度贱民宗教导师的名称,“俱罗尔”是一首箴言诗的诗名,也被用来作为全书的书名。

《纳罗底耶》也是箴言诗集,共有四百首箴言诗,内容涉及轮回、报应、超脱、法律、尘世生活和爱情等诸多方面。稍后时期,出现两篇泰米尔

语史诗《宝石脚镯》和《马尼梅家莱》,这两篇史诗本是梵文作品,但原作已经丢失,却意外地在泰米尔语的书中保存了下来。

2 、艺术

印度艺术在孔雀王朝时期达到了又一个辉煌的高潮。王权赋予印度艺术以庄严及威武,阿育王石柱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一。鹿野苑的石柱象征宇宙之柱,柱头顶端是四头背靠背威武挺立的雄獅,四獅鬃髦披洒,目视四方,张嘴欲吼。这屹立四獅,组合成拳头,威猛、团结,成为印度国徽的图案。

宗教是印度艺术另一个不竭之源,而且赋予艺术以一种神性,不管其表象是肃穆、活泼,或者诙谐。

古代印度的宗教绘画大都保存于石窟中。世界闻名的阿旃陀石窟位于德干地区瓦格霍拉河谷,是在高约二十多米的花岗岩峭壁上开凿的,沿河谷排列,共二十九窟,主要为佛教艺术,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7世纪中,前后费时达八百多年。精湛的壁画与雕塑共存,令人赞叹不已。绘画《六牙白象本生》、《国王及其从人礼拜菩提树》等代表着早期风格;《对佛陀的引诱》、《坐着的少女》都是笈多时期的佳作。《农村场景》、《波斯的王子和公主们》顾名思义,其历史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整个洞窟来看,第一窟称为毗诃罗式洞窟,凿于笈多王朝时期,是所有洞窟中最为壮观和丰富多彩的,其众多壁画堪称古典绘画艺术的顶峰。还有,阿旃陀石窟的建筑雕塑也十分精湛,如有的洞窟,无论是总体的构设,还是局部的匀称,都令人赏心悦目。此外,马尔瓦地区的巴格石窟约开凿于公元5至7世纪,共九窟,其佛教壁画深有造诣。德干地区的巴达米石窟与埃罗拉石窟的壁画也异常精拆彩。

在雕塑的表现手法上,由于神像和神话故事的宗教内涵不同,作品表现出的特色也各异。例如佛教的释迦牟尼雕像总是庄重、严肃、安祥端坐,对周围的一切保持冷漠状,而印度教的湿婆雕像则形成鲜明对照,其色彩斑斓,常呈现引人入胜得狂舞姿态,这一静一动令人印象深刻。又如《恒河女神降凡图》是摩诃巴里普罗的大型壁雕,它描绘了天神及众多男女神灵及龙、象、蛇等诸多动物欢欣跳跃,争先恐后地赞颂象征生命的圣河之水倾泻到世间。

平原地区大都是独立式庙宇,富商们的慷慨捐赠加上地理优势,庙宇的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辉煌,越来越精致。大幅的壁画和大群的神像,被请来恰如其分地点缀庙宇的空间。这使得绘画、雕塑、建筑融为一体,更蓬勃发展起来了。例如,以佛教学院闻名海外的那烂陀寺,规模宏大。又如稍晚时期的卡朱拉霍神庙,更以别具一格的性爱、艳情雕像而闻名。当然,这不应视为色情,而是通过世俗恋情来体现对宗教的奉献。 ? 3、哲学

在梵文中称为“研究的科学”。通过活跃的辩论,印度教哲学逐渐形成六大思想学派,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印度教“六论”。虽然这些论说起源于早期的哲学思想,并且持续到更晚的时期,但它们的一些主要原则是在笈多王朝及其稍后时期中得到清楚阐释的。正理论主要代表作为乔答摩的《正理经》、生于公元350年左右的犊子的《正理经释》和生于公元640

年的乌堵达伽拉的《正理经释》。这一学派有严格的论理体系和知识理论,以逻辑为基础,讲述一些正确的思维、辩论及深究的方法,主要用来与佛教大师进行辩论。 数论,是一种实体论哲学,因反对奥义书的观念论而产生。创始者伽毗罗摈弃“世界灵魂”的概念,将物质与无限复杂的灵魂区别开。物质是实在的,世界最终的因子是“原始物质”。“原始物质”是单一的,由“德性、激情、淡泊”三个构成要素连接起来,达到平衡即成常态世界。存世的代表作是公元300年左右的自在黑天的《金七十论》,以及系统诠释《金七十论》的婆察巴帝弥斯罗的《数论诸谛之月光》。 瑜珈论即“运用意志”,是宗教信仰的直接的结果。代表著作是波颠闍利的《瑜珈经》,他与大文学家同名,但是另外一个人;还有相传为广博在公元500年左右所著的《瑜珈释》。瑜珈以绝对集中思想于一个超自然目标,达到完全控制意识,进而导向认知最终睡实在。 弥曼差论也“前思维派”。由于看到《吠陀》正在被忽视,为再次强调《吠陀》是根本法理,弥曼差派由而缘起。如何对祭祀规则书作出正确阐释,这是该书主动承达但的使命。弥曼差论的是耆弥尼撰写的《弥曼差经》,此书最有名的注释有两,作者分别是公元5世纪的夏巴罗和公元700年左右的鸠摩利罗,后者的释本尤为重要,它的引证含有当时社会及学术生活状况。吠檀多论又称“后思维派”。它声称起源于《吠陀》,认为“绝对灵魂”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并阐述存在的最终目的是肉体死亡后个体灵魂与“绝对灵魂” 的融合统一。吠檀多的经点是拜陀罗衍那的《吠陀哲学经》,该书仅是一些口头禅,最好的阐释者是宗教改革家商羯罗。他是“不二论”的主要代表,认为“觉悟”说是获得解脱的不二法门。他把知识分为两种,一种是较低的知识,以求适应民众了解;另一种是高级知识,以适应严格哲学思想的要求。他的主要著作是《梵经注解》、《广林奥义书注解》、《世尊歌释》。 佛教哲学在部派争辩以及与婆罗门教的辩论中,得到了发展。其时,唯心主义新倾向的代表者是无著,他的生卒年代大约是公元290—360年,有七部主要著作存世,其中《辩中边论》是主要的哲学著作,意在分别中道与边见。在认识论方面有所建树的是无著的兄弟世亲,他以《三十颂论》、《二十颂论》为人称著。他认为,其它学派主张的“真实灵魂”和“法”不过是“识”的变现,此外什么也没有。其他还有5世纪时的世亲第和5世纪下半叶的陈那。前者的《金七十真实论》是批判婆罗门教数论 的。后者至少有十四部哲学著作,但梵文原本荡然无存,其中《关节明灯疏》、《观三十论》等六部仅存藏文本,《取因假设论》等三部只有汉译本,《观所要缘缘论》则存于汉文与藏文文本中。 佛教因明学即逻辑学是这一时期的一大贡献。无著的《瑜珈师地论》使用了“因明”的名目,《顺中论》反驳了数论派的因三相说。陈那继承前学,确立了佛教逻辑学。他的集大成之著《集量论》,以及《因明正理门论》等,把量(认识根据)分为现量(直接感觉)和比量(推论)两种,由宗(主张命题)、因(理由概念)、喻(实例)组成的三支作法,并利用“九句因”对因的三相(理由概念的周延关系)作了明确的说明。陈那的逻辑理论称为“新因明”,以区别以前的“古因明”。7世纪中叶的法称更新了陈那的学 说,解决了陈那以来在因明学中发生的一些难题。他

的《量论释》、《正理一滴》等七部论著,被视为正典,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二)科学

古代印度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孔雀王朝前后是一个高潮,笈多时期是又一个高峰,以后停滞了相当长的时间。公元后,印度天文学的性质与以前大不相同,它发展成一种体系,具有明显的科学性,并且吸收了外来天文学、尤其是希腊天文学的知识。公元505年左右,彘日的《五手册论》是集大成的著述。

印度的数学研究同样与天文学有密切关系,因此算术与代数也是圣使、梵藏等人著作的一部分。在《圣使集》的前两部分、《梵明满手册》的“算法章”和“库达加迭亚”、《顶上珠手册》的“嬉有章”和“因数算法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印度最高阶段的数学成就。

印度医学的源头据说是释迦牟尼时代的阿特利亚,他以口授传下了医术。在六名嫡传弟子中,贝拉和如火自成流派,并且贝拉有直接的医学文本传世,《贝拉本集》的不全手抄本是在南印度发现的。稍后的印度医学权威是闍罗伽、妙闻和婆拜他三人。

《药物语汇》是一部药物学辞典,产生于古代,以后多人修订,内容时有增删。

古代印度在金属冶炼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三)宗教的演化

佛教在印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原始佛教时期,指释迦牟尼及其直传弟子时期的佛教,约公元前530年至公元前370年;部派佛教时期,由于对教义、戒律等方面产生不同看法,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以及分属两部的十八派,时间跨度约公元前370年至公元后50年;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分裂时期,约公元50年至13世纪佛教在印度消亡,这个时期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以6、7世纪佛教密教化为界线。 在部派佛教时期,受在俗信徒们的支持,以偶像崇拜、菩萨运动和梵文写经为特征的大乘佛教逐渐兴起。“乘”即“车”,大乘即大车子,意为“普度众生”;小乘即小车子,只能坐一人,意为“修身成佛”。公元2世纪龙树提出中道观,弘扬“縁起性空”说,富于逻辑地奠定了“空”思想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大乘佛教第一个派别中观学派。公元4至5世纪时,无著、世亲宣扬“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学理,形成大乘佛教的瑜珈行派。后来两派逐渐融合,形成瑜珈行中观派。5世纪初,佛教在笈多王朝宽容的宗教政策支持下,在那烂陀建立了大寺院,它是大、小乘兼学之地。佛教中心又回到了发迹的故乡摩揭陀。在这一时期,佛教的基地主要在恒河流域,克什米尔和犍陀罗一带。5世纪末,囐哒人侵扰北印度,尢其是密希拉古拉对佛教徒的迫害,这给予克什米尔地区的佛教以毇灭性的打击。戒日王朝时期,佛教有所复兴。

从玄奘留学印度结束(645年)后的约三十年间,佛教正迅速地密教化。“密教”是“秘密佛教”的简称,它有两个特点:一是相对宽松的祈祷或咒术的仪式,二是神秘主义。所谓祈祷或咒术,即对神、命运及自然现象等能对人们幸与不幸产生重大影响的对象,通过祈求或某些定式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因明入正理論略抄卷
《因明七论》及《集量论略解》简介
因明入门简介
玄奘大師翻譯了哪些經論——瑜伽行派研習參考書目(初步)
量论
成建华: 论印度传统哲学多元思维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