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给终于虚无了的我的精神----悼史铁生

      我是一个有点“问题”的人,熟识我的朋友大抵上都有这种感觉。以前对于这般评价我还做过些许“反抗”,到后来也慢慢接受了。据说,要了解一个人,只需看他的朋友或他所崇拜的人。对我来说,给我影响最大,也是最崇拜的被我看作精神依靠的两个人,都是“不完整”的,是多少有些“问题”的。其中一个是06年因病去世的少年诗人子尤,另一位则是于今天刚刚过世的作家史铁生。

       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一天,史铁生之死于我而言,意味着精神依靠的彻底倒塌,我终于要在虚无中,带着自己的灵魂迎向下一个新的年代。

       像大多数学生一样,初识史铁生源于高中人教某版语文教材所选的那篇《我与地坛》,虽然有些删节,但大体上还是保存着原作风貌,也因此得以让我们认识一位伟大的作家。只可惜,由于受到高考的钳制,高中时期没能对史铁生有更深入的理解,直到进了大学之后才有机会拜读史铁生先生的作品。我最初接触到的是他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看完之后为之倾倒,也是这本小说让我在班上第一次正式发言,用了近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讲解推荐这部小说,当时对于这部小说的评价我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是一本关于人性的圣经”。之后,我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图书馆,在网上,疯狂搜罗史铁生先生的作品,一口气读完了先生写的几乎所有的小说、随笔、散文,如痴如狂。他的文字让人觉到宁静,安详,睿智,宽广,博大,诠释着爱,渗透着神性的光辉。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也终于理解一个“不完整”的男人,人性上的完满。

      “残缺即残疾。从某种意义上看,人都是残缺的。”在对残疾的思考上,史铁生如是说道。先生失去下半身的幸福时,年仅20岁,在本该激情四射的年纪,上帝却叫他“坐下来”,而这一坐,竟成了他一辈子的宿命。也是从那一刻起,史铁生开始了对命运对生命深彻的思考。

      “人,是被上帝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面对命运看似偶然,却又带有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史铁生没有屈服与自甘堕落,他选择了抗争。即使他也曾想到过死,但是他终于明白“死,是一件不必急着完成的事”。于是这个坐在轮椅上的男人,开始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笔耕生涯。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一个作家之所以要写作,实际上是对人的命运的反抗。”

       史铁生的作品饱含爱意,那是对生命伟大的包容。同命运的抗争更是融入了他的血液之中,尤其是对既定必然的反抗。面对《务虚笔记》不像小说的指责,史铁生如是说,“我不关心小说应该怎样写,只关心小说可以怎样写。”其抗争之决心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先生的反抗却并不见暴戾,反而充满了温馨与悲悯,这点尤其体现在他对爱的思考上。在史铁生看来,爱应是人类平等权利中最基本也是最首要的。他直面社会对残疾人的歧视,不仅仅是对残疾人在劳动、就业、学习权利上的漠视,更是对残疾人爱的能力的怀疑。他赤裸的指出,这种怀疑无非是对残疾人性能力的质疑,表面上很含蓄,却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如他所言,性并非爱的全部,“性是爱的语言”,残疾人也可以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他深切的呼吁社会更多的关心残疾人的“性福”,并创造条件一定程度上满足残疾人对性的需求。在面对自己,也是整个社会信仰的虚无时,史铁生极富创意的提出“爱,是可以作为一种信仰的”。并且还极其认真地写了好几条原因来探讨此种信仰的可行性。当我看到如此深情的对爱对信仰的呼唤时,不禁泪流满面!一个遭受了命运巨大挫折与不公正待遇的人,竟是如何能迸发出这般伟大的爱啊?“灵魂,必当牵系着博大的爱愿。”先生如是写道,“爱,一是指性爱,一是指仁爱(我猜也就是指宏博的爱愿吧)。前者会消逝,会死亡,甚至会衍生成恨。后者则是永恒,是善。”

       我看的最后一本书,是先生的第二部也是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先生花了一个长篇的内容来探讨一个主题----爱。“像迁徙的鸟儿承诺着归来,我们承诺了相互寻找。”小说开始阶段的这句话,无疑是让我们领略到了先生对爱坚定纯洁的向往。阅读过程中,在深深的被先生谨慎而细腻的思考征服的同时,也拜倒于先生的睿智,其中关于“墙”,关于差别,关于“裸体之衣”,以及有关“我们,你们,他们”的解释,令人精神为之一震。看完这部小说之时,我莫名的感到了一种悲凉。虽然睿智依旧,但我还是感到了先生精神的衰竭。整本书,大量的引用过去所写的文字,大段的对过去作品的重新解读(尤其是对《务虚笔记》的解读),反复而纠结的探讨,到最后却对爱没能探讨出一个美好的结果而悲剧收场。那一刻我整个人只有一个感觉,先生可能要走了。不幸的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先生真的就永远离开了我们。一个靠着精神而延续生命的人,在思想衰竭时想必是苦闷的。得知先生的死讯时,我的一位朋友不无惋惜的说,对人生理解入木三分的他,不知在离世的那一刻是何心态?

       我想,先生应当是满足的。

“什么是文学?文学表达的就是对理想人性的愿望,就是为实现这些愿望所发出的呼告。在黑暗中创造一点光明,在寒冷中创造一点温暖,在荒谬中创造一点意义----文学就是这样一种势力。”(摩罗《不死的火焰》)先生用其一生来探索人类在此岸的幸福,并极力向彼岸眺望。在我们整体巨大的残缺中,为人类送来了温暖的抚慰与圣洁的阳光。他用残缺的躯体,承担了我们整个人类的黑暗与残疾。他无愧于自己的使命,他是一个真正伟大的作家!

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一天,先生安静的离开了我们。我愿意将先生的离去理解成天意。在那些过去,先生为我们担当了太多太多,如今先生把完整的新的时代留给了我们,让我们全新起航,沿着先生充满爱的目光,向远方眺望,追寻人类终极信仰。我们会永远铭记,在世纪之交的数十年间,曾有一个男人,用残缺的上半身抗起了一个时代的大旗!

先生的逝去无疑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重大损失,我也不禁思考一个老掉牙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等到失去才明白珍惜?我们在追忆先生的同时,或许应该更多的想想对于中国当代文坛我们能做些什么。其实,像先生这般的斗士我们还拥有很多,依旧有很多先生的同道在探索着抗争着,如钱理群、余杰、孔庆东、摩罗、王开岭、刘小枫等。我们是不是应该给予这些斗士更多的关注,让他们的思想也得到更大的弘扬,同时也与他们一道探索中国人民乃至整个人类的出路。唯其如此,我想,才是对先生一生奋斗最好的告慰!

先生走了,我的精神也终于虚无,真正该由我由我们承担的时刻终于来临,未来依旧在展开。如先生所说,“生命的意义却似轮回,每个人都得从头寻找,唯在这寻找中才能与前贤汇合,唯当走过林莽,走过激流,走过深渊,走过思悟一向的艰途,步上山巅之时你才能说继承。”我们该继承,我们应当继承,我们还必须要发扬光大!

                                                                             罗博   2010123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铁生:残障生存与个体精神旅程的哲理叙述
大劫大难之后,人不该失去锐气
史铁生的精神境界探析
史铁生:爱是人类惟一的救赎
我的朋友史铁生|七年祭
宿命人生与精神皈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