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野生水稻濒临消失 专家呼救“植物大熊猫”(图)

  一株野生稻带来的革命

  为什么科学家们忧心忡忡?我们可以从全世界最知名的一株野生稻说起。这株最有名的野生稻叫“野败”。

  37年前,湖南省黔阳农校一位年轻教师与他的助手李必湖和南红农场的冯克珊在海南崖县荔枝沟的野生稻田里发现了这株“野败”。4年后,以这株野败为祖本,这位教师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水稻,从而掀起了水稻生产的“第二次绿色革命”。如果说20世纪60年代农作物品种矮秆化是第一次绿色革命,那么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可以说是水稻育种上的第二次绿色革命。

  这个青年教师便是日后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著名科学家袁隆平。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使水稻产量在矮化育种增产20%的基础上又平均提高了20%。

  寻找新不育基因

  为什么只有这株“野败”才能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呢?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刘向东告诉记者:“因为‘野败’是当时唯一发现的含有不育基因的野生稻,只有含有不育基因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才能保证其第二代仍然含有不育基因。”水稻要想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首先必须解决年年获得大量杂交第一代种子的问题。

  由于水稻是雌雄同花的自花授粉作物,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如果通过人工去雄杂交来利用杂交优势,就得一朵花一朵花地进行,这样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应用。只有在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才可以经济、快捷地生产出推广种植所需要的大量第一代杂交种子。这就是水稻遗传育种方面最为关键的雄性不育系研究,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整个研究能否进入下一个阶段。

  “在袁隆平成功培育出不育系后,目前的杂交水稻所含有的不育基因全部遗传自‘野败’这个母本,大家都在用同一个基因,如果这种基因对某种病毒易感,或者遭受到某种致命性疾病打击的话,那么杂交水稻就面临大面积感染的风险。所以科学家们一直想在野生稻中找到新的不育基因,形成新的杂交品种。”刘向东说。

  他透露历时五年的研究表明:“卵细胞中出现胚囊退化,甚至有的没有卵细胞,这说明我们在高州野生稻中可能找到新的不育基因,在我们采集的145份样本中,初步发现5份具有新不育胞质基因,这个结果很重要,目前已经移交华南农科院来继续研究。”

  高州野生稻基因类型最丰富

  “野生稻是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生长的,这促使它本身的基因突变,产生有利的基因。”刘向东介绍说,“五年的研究表明高州野生稻可能是中国普通野生稻含基因类型最丰富的,是中国普通野生稻最大的一个遗传分化中心和多样中心。”

  “高州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在生物学上有抗稻瘟病、抗白叶枯病和抗褐飞虱,在非生物学上抗寒、抗热、抗旱、抗湿,还有去污性,其具备的大部分抗性现在的水稻里基本没有。如果我们利用野生稻这些特有的基因,通过遗传育种技术,培育新的杂交水稻品种,可以在抗病虫害等多个方面获得重大突破。设想一下,将来在有些铅超标的污水沟里我们可以种植野生稻,而利用其割了之后马上再生的高分裂率,我们可以开发饲料稻等等。”

  野生稻生存点的大量减少,很可能让我们永远失去一些我们尚不认识的特异基因。正如中科院院士卢永根所言,“野生稻种质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如果丢失,就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责任编辑:曾玉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
高中生物必修2综合模拟试题
每日一星|作物遗传育种专家 颜龙安
中国水稻矮化育种的世界担当
全球最有名的 20 个育种家,其中一个来自中国
陈根:马铃薯的绿色革命——播“种”以种马铃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