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征文选登| 荣宝斋,我认识的那些掌门人
userphoto

2022.06.02 加拿大

关注

荣宝斋350周年 

纪念文集征文选登

作为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民族品牌,荣宝斋在2022年迎来350岁生日,将举办系列纪念活动,以此回顾发展历程、展望新时代发展愿景。

为了更好地集中呈现广大社会各界人士对荣宝斋的关爱、保存一份宝贵的历史记忆,我们将出版《荣宝斋350周年纪念文集》。自征文启事发布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和本斋离退休及在职职工的关注与肯定,征文或回忆往昔,感知现在,展望未来,或从一人一事展现荣宝斋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饱含了对荣宝斋的深厚情感和殷切希望。这些征文弥足珍贵,我们将陆续在本栏目刊出,并择其精者编入荣宝斋出版社即将出版的《荣宝斋350周年纪念文集》。

今天我们推出征文来稿之——中国美术出版总社原总编辑林阳所写《荣宝斋,我认识的那些掌门人》。书写美好,再续传奇!共同为百年老店荣宝斋350周年庆生祝福!

荣宝斋,我认识的那些掌门人

林阳

荣宝斋,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地,书画家们仰慕的地方。说出“荣宝斋”三个字,脑子里立即清晰地映出郭沫若先生题写的三个行书字体,行中有楷,行中有草,浑厚拙重,自出机锋。题写“荣宝斋”的大师级艺术家很多,齐白石、徐悲鸿、沙孟海、启功等等,但郭沫若题写的匾额印象还是最深刻。

谈起建国后的荣宝斋新记,绕不开邹雅先生,虽然邹雅先生没有做过一天的荣宝斋经理,但没有他,也许没有今天的荣宝斋。解放初期,荣宝斋濒临破产,是邹雅先生从中大力斡旋,收购荣宝斋,保住了荣宝斋品牌。

邹雅先生1938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41年起,邹雅先后在《新华日报》(华北版)、石家庄新华书店等单位工作,历任美术编辑、美术室主任。1950年,参与组建人民美术出版社,后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实行公私合营,许多老字号都改了名字。荣宝斋的一些干部也建议改换荣宝斋的名号,但邹雅先生建议保留荣宝斋的品牌,认为荣宝斋是有历史的,应很好传承发扬才是。但他又灵活地说,也可以叫“荣宝斋新记”,并请郭沫若题写匾额。现在悬挂的“荣宝斋”三字,即从郭沫若题写的“荣宝斋新记”集字而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五任荣宝斋掌门人:第一任侯恺(左四)、第二任蔡金鹏(左二)、第三任龚如甲(左五)、第四任郜宗远(左一)、第五任马五一(左三)和副经理王士之(左六)、副经理米景扬(左七)合影

荣宝斋第一任经理,侯恺先生,曾经与荣宝斋同呼吸共命运,一生将三十多年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荣宝斋。

从1950年开始,侯恺先生任荣宝斋经理,一直到1982年退休,侯恺先生励精图治,将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发展成为全国书画家向往的文化高地。从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傅抱石,到郭沫若、沙孟海、林散之、启功等老先生,莫不以在荣宝斋展示艺术作品为荣。“诚信为本、荣名为宝”,历经侯恺先生三十年的精心培育,荣宝斋三字金匾成为市场中的驰名商标,民族企业的品牌。还有一位荣宝斋经理沃渣,是我查人民美术出版社档案资料得知的。

沃渣,1937年10月奔赴延安,先后任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第一届、第二届系主任,是鲁艺美术系的创始人,是邹雅、古元等版画大家的老师。建国后,先后任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主任、图片画册编辑室主任等。

1958年,沃渣带队参加人民大会堂的建设工作。由于身体不好,加上劳累,一病不起,只好回家休息。这之后,一直处于病休状态。

沃渣一再要求工作,直到196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安排他到荣宝斋任经理,主要任务是接待中央领导,其他事务仍由侯恺负责。

1969年,沃渣作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一员,下放到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劳动,此时,他已经64岁了。1971年初,我随父亲也来到文化部五七干校。因为沃渣的名字与众不同,也就多注意了一点。那时记忆中的他,与其他五七战士一样,在向阳湖里插秧种田,是话不多的一个普通老头。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二十五连,是以人民美术出版社为骨干,四个排,一个排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人员;一个排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厂的工人;一个排是版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个排是荣宝斋的职工。那时,荣宝斋和人民美术出版社印刷厂都归属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干校期间,侯恺是连指导员,邹雅是副指导员,沃渣是普通干部。

1971年,9.13事件之后的一天,连里的画家们纷纷拿起画笔作画。我印象中,画家邹雅画了一幅带有梯田的山水画,方法独特,他先将宣纸揉成团,展开再画山水画,作品颇受好评。后来,侯恺的四子侯晓东继承了此种方法。还有一幅鳜鱼印象深刻,是许麟庐先生画的。在湖北干校,鳜鱼常见,鳜鱼很凶,是专门吃鱼的鱼。许麟庐是齐白石的弟子,不知他以前是否画过鳜鱼,但他把这鳜鱼的凶悍画得淋漓尽致。许麟庐笔下的鳜鱼生动鲜活,成为他的艺术符号。

1972年前后,二十五连的干部不断地回京,荣宝斋也不例外。许多干部回京继续经营荣宝斋。

我那时是中学生,课余喜欢书法篆刻。放假时,经常到琉璃厂转转,荣宝斋是必去的地方。到了荣宝斋大堂,能听到熟悉的韩度权叔叔爽朗的大嗓门,能看到幽默的李伯实叔叔模仿领导人的书法,还有程十发未完成的裱在板上的丈二匹画作。

侯恺与黄永玉

荣宝斋经理侯恺伯伯的家也是我放假常去的地方,他的四子候晓东是干校室友,比我高两个年级。

侯恺伯伯去世前的一年,我去看望他。那时他已经90多岁了,思维一会儿清晰,一会儿糊涂。看见我,估计想起我的父亲,连忙说记得记得。他让晓东帮他点了一支烟,看着快60岁的我。我怕他听不见,大声说,“我也去过咸宁干校”。他想想说:“那你跟我岁数差不多。”他穿越了,他在干校的时候,确实像我现在快60岁了。历史,就这样一页一页慢慢翻过去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荣宝斋总经理郜宗远。

原本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的郜宗远先生,由于在经营管理上展露的才华,1992年奉新闻出版署的调令,出任荣宝斋总经理。郜宗远从当时刚刚兴起的跳蚤市场中得到启发,组织开设了荣兴艺廊,开创大众收藏的低端市场。他在荣宝斋期间,还创立荣宝斋出版社、荣宝斋画院及荣宝拍卖。

身为荣宝斋总经理,画家郜宗远深知艺术品雅俗共赏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2001年的一天,我陪着美国时代华纳公司副总裁迈克先生参观荣宝斋。迈克先生对中国的文化很感兴趣,但还远不是中国通。我们上了二楼,他兴致勃勃地听我介绍一幅幅挂在墙上的中国画,徜徉在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氛围中。突然,他隔着一个玻璃柜,指着对面下方的一幅画,激动地竖起大拇指说好。我绕过去一看,正是郜宗远先生的作品《雪后的长城》。

1998年,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连环画出版社、荣宝斋三家重组。开始几年,我不止一次向郜宗远社长、马五一副总经理请求调到荣宝斋,从卖笔墨纸砚开始。他们都认为是笑谈,不予理会,其实我是真有此心,可惜的是,直到今日,我也与荣宝斋无缘,我对笔墨纸砚的认识还是初级水平。曾任荣宝斋副总经理王铁全曾对我说,作为搞美术工作的,他一生憧憬三个地方,一是中国美术馆,二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三是荣宝斋。而他有幸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和荣宝斋两个单位工作,这是他最知足的地方。

1988年,王铁全调入荣宝斋。此时,《荣宝斋画谱》已经出版了30余册。王铁全考虑的是如何强化品牌,形成规模,占领市场。他将《荣宝斋画谱》做了分类,突出临摹学习的实用性。王铁全先后策划了“古代篇”“现代篇”等系列,强化了艺术标准。许多当代画家都希望能够入选《荣宝斋画谱》,但时至今日,《荣宝斋画谱》出版了几百册,仍以高标准入选著称。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由王铁全主持的《中国书法全集》,也是业界标志性出版物。

我与王铁全共同策划的唯一的图书——《吴冠中画作诞生记》。那时,王铁全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我任副总编辑,分管人民美术出版社图书中心、荣宝斋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的编辑业务。《吴冠中画作诞生记》设计稿出来后,我带设计者徐洁去吴冠中家里,铁全说不去了。吴冠中很满意,表示他的艺术作品谁都可以无偿使用,并当场签了不要任何稿费等报酬的协议。那本书稿我在怀柔开会时编辑。后来转给时任《荣宝斋》期刊主编的唐辉作责编。此书先后再版近10次。

2011年春节期间,我去广西三江等地度假,观赏民俗民风。就在回京的路上,听到王铁全去世的消息,霎时,一路的愉快瞬间散去,被哀伤笼罩。如果王铁全不是英年早逝,下一任荣宝斋经理,他是不二人选。

记得在王铁全的追悼会上,我写下一副挽联,悼挚友王铁全:“缅同行,铁骨柔肠,编得春秋千卷画;思挚友,全人律己,终成天地一沙鸥。”

历史上,荣宝斋与人民美术出版社分分合合,上世纪50年代,荣宝斋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一个部门,70年代分开。1998年,三家重组,荣宝斋又回到人民美术出版社怀抱,2009年,荣宝斋再次分立。马五一成为荣宝斋这家老字号的掌门人。她大刀阔斧,开拓进取,不到十年,荣宝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展成为集24家控股子公司的多元化文化企业集团。

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上,“荣宝斋”成了高端艺术品、保真的同一语,其服务附加值、诚信价值远高于市场价值。

2009年荣宝斋大厦开业庆典时荣宝斋领导集体合影

马五一一方面保护发展木版水印技艺和装裱修复技艺,将其打造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一方面细分书画市场,打造高端画廊,提升品牌美誉度。

我认为马五一,能成为商场上叱诧风云的女强人,不是偶然。除了大局观,管理水平高外,有两个小细节让我感动,敬佩。

马五一曾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编辑,到荣宝斋经营应当是半路出家。荣宝斋的经营离不开著名书画家们的支持,但她与老先生们的关系好得不一般。据说她有一个小本,记载着老先生们的生日,每到老先生生日时,便亲自上门,送上一个蛋糕,送上祝福。一个蛋糕不算什么,谁都可以做到。但她年年送,一送就是十几年,几十年,结果,她与这些著名的画家、书法家成为了莫逆之交。另一个传说是她从不迟到,当我听说后,还将信将疑,但细细观察,的确如此,说好的时间,她都能提前到。作为荣宝斋日理万机的掌门人,能做到这点,极为难得。

谈起荣宝斋,熟人太多了,老一辈,沃渣、邹雅、侯恺,许麟庐、韩度权、黄宝善、李伯实。以及后来的熊伯齐、张晓林、骆芃芃、范存刚、唐辉、李春林、张建平、王兴家、王勇、徐鼎一、王登科、李德良、王可苡、唐昆,讲起哪一位都有故事。

荣宝斋现任领导班子

今天的荣宝斋,迎来了新的掌门人——赵东。1998年,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成立,不久,年仅28岁的赵东当上了总社财务处的领导,成为总社最年轻的处级干部。

1999年,新闻出版署举办第一届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班,被誉为新闻出版署“黄埔一期”,王铁全、我和赵东成为同学。不脱产,课程安排在平时的晚上和休息日。那段求学的过程,我们交流得很多,分析案例,进而谈总社的经营管理问题,我们都能直言不讳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人都受益匪浅。赵东能将所学的经营管理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不久,调到荣宝斋负责财务部门的管理工作。

赵东从荣宝斋调到集团财务部做领导,一段时间后,再调到上海东方出版中心做总经理,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前两年回京就任荣宝斋总经理,也算是回家了。

赵东大刀阔斧,立足规范化、制度化,着力推行精细化管理。加强财务管理,统筹资金运作,统筹整合荣宝斋文化资产资源,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资产运营能力。制定艺术品经营的学术标准、准入机制。完善荣宝斋艺术委员会工作规则,设立非遗技艺研究院,做好双非遗学术建设。深化融合发展,书画、文房、非遗、拍卖、文创等各业务板块,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良好趋势。品牌美誉度得到有力提升。

如今,赵东带领荣宝斋的干部职工,正在大踏步地前进,将荣宝斋的金字招牌擦得越来越亮,努力将荣宝斋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现代化文化企业。

内容来源 | 荣宝斋出版社

编 辑|简琼 审 核|王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铁全国画作品欣赏
王铁全山水作品欣赏
郜宗远画作(1)
当代艺术家郜宗远作品赏析
郜宗远的学识与艺术
不浮躁不忙乱!看荣宝斋前总编王铁全先生的山水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