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智慧图书馆:全媒体阅读时代的文化粮仓

熊远明:大力提升知识服务的“图书馆智慧”

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副书记 熊远明

国家图书馆前身是京师图书馆,蔡元培、梁启超等曾担任馆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图书馆致力于增进与世界各国图书馆界、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国家图书馆馆藏宏富,撷英集萃,是全世界汉文古籍、甲骨、敦煌文献收藏最多的机构,古籍特藏总量超过320万册件,汉文古籍品种约占存世总量的70%,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少数民族图籍的数量全国领先,名人手稿、革命历史文献、家谱、地方志等特色馆藏久负盛名,四大专藏“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为世界瞩目。

据国家图书馆馆长、党委副书记熊远明介绍,为了更加完整地记录多样态的社会文明,为国家现代化治理、经济社会发展、文明与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公民发展提供更加系统完备的资源保障,国家图书馆近年来还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国记忆、国家图书馆互联网信息战略保存、中国战“疫”记忆库等项目,积极推动各类新型资源入藏,逐步在活态记忆资源、社交媒体信息、网络文学作品、纪实影像资源、非遗传承资料、开放存取资源、黑胶唱片、实物类馆藏等领域探索形成新的馆藏优势。截至2021年底,累计采集保存各类型网络信息超过310TB,制作口述历史资料、纪实影音文献超过4600小时,联合全国各级图书馆征集入藏各类疫情相关资源3万余件。

国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长期以来,结合各地文献需求和国图库房空间、文献入藏等实际情况,每年向全国各地60余家单位调拨文献约100万册件,对充实部分公共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馆藏文献,支持部队、机关等文献信息服务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年来,适应数字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国家图书馆依托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积极构建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推动全国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截至目前,已联合各级图书馆建设各类数字资源2.5万TB。熊远明指出,国图持续加大优质数字阅读资源供给,通过购买、自建、联建、征集、交存等多种途径,推进数字资源建设,积极营造数字阅读空间,在馆区内提供高速互联网和无线网接入服务,配置数字触摸屏、朗读亭等互动阅读体验设备,建设5G新阅读体验空间,提供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阅读、人工智能机器人、全景视频、全息影像等沉浸式阅读体验。同时,国图创新阅读服务方式,通过手机门户、移动阅读平台、国家数字图书馆APP、互联网电视,以及微博、微信、抖音、喜马拉雅等平台,向全国乃至全球提供全媒体、多终端在线服务,希望通过为5G、人工智能现代科技所蕴含的“技术智慧”,大力提升知识服务的“图书馆智慧”,以全面激活创新创造过程中的“用户智慧”。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摸清我国的“古籍家底”,普查我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兼任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对于全国古籍保护状况了解非常细致。他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古籍修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完成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迪庆州图书馆藏“纳格拉洞藏经”、山西宋辽金元珍贵古籍、山东《文选》“蝶变”等一批国家珍贵古籍重点修复项目,总量超过385万叶。古籍修复采取传习和科研探索结合,进入传承、创新、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国家图书馆、天津图书馆、宁波天一阁等古籍修复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目前,全国古籍资源分布和保存状况已基本摸清,全国古籍普查完成270余万部,约3000万册件。普查成果通过“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和《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向全社会发布,实现全时全域共享。目前,509家收藏单位的127万条古籍普查目录正式出版,通过网络就能快捷查询264家单位82.5万条古籍普查数据。首次以普查为基础的大型古籍分类目录《中华古籍总目》(分省卷)编纂工作已有序开展,古籍类文物定级工作稳步推进。

熊远明透露,在普查过程中,《永乐大典》“湖”字册、三件重量级唐代早期印刷品、《乾隆御定石经》初拓本等珍贵典籍如沧海遗珠被陆续发现,受到社会各界瞩目。同时,海外古籍调查与合作取得显著成效,日本永青文库36种4000余册汉籍实现实体回归,推进日本、韩国藏中国古籍总目编纂,“海外中华古籍书目数据库”累计收录美国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万条书目数据;海外藏《永乐大典》、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古籍善本、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汉籍、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写本等一批流散海外的珍贵古籍通过数字化形式得以回归。

近年来,国家及各地方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和“册府千华”系列专题珍贵古籍展等优质展览,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甲骨文记忆展”还走出国门,到墨西哥、新西兰等国巡展。通过举办“中华传统晒书大会”、实施“中华经典传习项目”、组织青少年传统文化研学游活动、开发“山海社的宝藏”实景解谜游戏、推出沉浸式剧目展演等活动,寓教于乐,推动传统文化基因代代传承。

作为北京市属公共图书馆中心馆和龙头馆,首都图书馆紧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致力以构筑精神力量的文化高地作为首要任务,推进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

毛雅君:践行首善标准,全力提升首都文化凝聚力

首都图书馆馆长、党委副书记 毛雅君

首都图书馆原名为京师通俗图书馆,始建于1913年,鲁迅曾亲自参与筹建。1956年10月,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迁入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国子监,并正式定名首都图书馆,由郭沫若亲题馆名。2001年,坐落于东南三环华威桥东侧的首图新馆正式对外开放,2012年9月,首都图书馆新馆二期(B座)正式对外开放,遵循“大开放、大服务”的服务理念,成为全国开放度最高、融合度最好的公共图书馆之一。

建馆迄今109年,首都图书馆始终以传播知识、启发民智为己任,精心收集、整理和积累,馆藏总量约942万册件,古今中外文献并汇,学科门类齐全,文献载体多样,尤以古籍善本、北京地方文献、近代书报、音像资料、外文书刊最富特色。其中,古籍近50万册,善本6000余部;地方文献近20万册,是研究级的文献资源系统,收藏了存世北京地方志的全部品种;黑胶唱片2万余张,包括戏曲、曲艺、歌曲等,其中京剧、相声及流行歌曲中不乏珍贵品种。数字资源总量631TB,其中,自主开发建成的“北京记忆”“首都图书馆古籍珍善本图像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免费向公众开放,真正做到了让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活起来,让珍贵文化遗产走进寻常百姓家。

首都图书馆馆长、党委副书记毛雅君在接受读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北京市属公共图书馆中心馆和龙头馆,首图紧密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致力以构筑精神力量的文化高地作为首要任务,推进城乡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首图团结带领全市公共图书馆逐步实现“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全面转型,文化服务从“一般化、基本化、均等化”向“优质化、数字化、智能化、身边化”高质量服务迈进。目前,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备,以首都图书馆为中心馆的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四级服务网络成员馆已达6000多家,遍及城市的大街小巷,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上万场,参与人次达2000余万。“一卡通”成员馆达到424家,实现街乡全覆盖,读者“一卡通”在手,可以在这些成员馆畅享阅读乐趣和百万数字资源。

从图书馆服务台前长长的借阅队伍,到“云端”畅享宏富的数字资源,再到指尖借阅、送书到家,首图密切跟踪读者需求特点和变化,把握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机遇,结合大数据、5G等科技元素,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经过多年积累,已形成“北京记忆”“首图馆藏古籍珍善本图像数据库”“首图讲坛”“首图动漫在线”等特色数据库,外购及自建数据库92个。在云端搭起传递文化自信的新阵地,实现“掌上阅古今”。通过“首都图书馆”APP、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将首图的服务、资源、活动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从“看见”到“听见”,从“阅读”到“悦读”,不断输出多元、多维的优质阅读资源。2021年首都图书馆数字资源总使用量3500多万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文化基础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精神基石。”毛雅君表示,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大背景下,首图主动寻求突破,引领全市公共图书馆聚焦读者需求,共筑“云中图书馆”,赋予阅读能量;创建特色阅读空间,落实“15分钟阅读圈”,点亮智慧之光;推出网借服务,实现送书到家,擘画书香北京;筹建“森林书苑”,驱动智慧升级,雕琢文化粮仓。首图统筹全市公共图书馆资源,开展全方位的线上服务,以“云中图书馆”的形式打造立体的资源、服务、活动、传播矩阵。网站、APP、“首都图书馆公共文化云”“首都图书馆云课堂”直播间、“阅读北京”微信小程序、“首图讲坛”资源专区以及自媒体平台全频覆盖,延伸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网络化路径,织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网。2020年以来举办线上读者活动15000余场,超7000万人次参与。首图在全市创建春明簃阅读空间、首都图书馆大兴机场分馆、奥运书屋等特色鲜明的主题分馆,打造适应读者需求、融入百姓生活的阅读空间。2022年8月,首图推出“阅享京彩”网借服务平台,为全市读者提供图书快递服务。读者指尖轻松下单,便可坐享首图全部百万册中文可外借图书。预计明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图书馆竣工,北京将增添“森林书苑”文化新地标,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迭代发展,开启智慧化新时代。

未来,首都图书馆将继续发挥在文化建设中的“助推器”作用,践行首善标准,为全力提升首都的文化凝聚力、传播力、创新力踔厉前行。

在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2022年上海图书馆迎来了成立70周年的历史时刻。70年来,上图薪火相传生机勃勃,实现了一番宏图伟业。

陈超:努力把上图建设成智慧复合型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馆长 陈超

在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2022年上海图书馆迎来了成立70周年的历史时刻。70年来,上图薪火相传生机勃勃,实现了一番宏图伟业。

上海图书馆馆长陈超介绍说,上图于1952年建成开馆,1958年上图和黄炎培等创办的报刊图书馆(原鸿英图书馆)、张元济等创办的历史文献图书馆(原合众图书馆)和任鸿隽等创办的科技图书馆(原明复图书馆)合并而成新的上海图书馆,当时也称“四馆统一”,初步形成一个拥有藏书百万册以上的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2022年是上图又一个里程碑、转折点和新起点,作为目前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上图东馆建成开放,致力于打造激扬智慧、交流创新、共享包容的“知识交流共同体”,集图书文献信息资源、科技创新研发资源、社科智库研究资源、上海地情研究资源为一体的大阅读时代智慧复合型图书馆。

2021年末,上海图书馆有效读者证持有人数已达574.17万人。从年龄结构看,上图读者以0-12岁左右的少儿读者群体、20-50岁左右的中青年读者群体,以及60-80岁左右的老年读者群体最为活跃,少儿读者群男女分布相当,中青年读者女性较多,老年读者男性较多。从阅读偏好看,上图读者中,社会科学类中青年读者较多,自然科学类除了工业技术,少儿读者较多;女性读者对文学类偏好程度要显著高于男性读者,经济类中青年男性读者、历史地理类老年男性读者、工业类中青年男性读者要显著高于女性读者。从借阅类型看,上图读者所借图书中近40%是文学类图书,其次是文化教育体育、语言、艺术和经济、历史、传记。

在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建设发展过程中,上图作为总馆,以引领全市行业发展方向为己任,一是积极促进中心图书馆阅读服务平台创新,推进诸如“阅21”等阅读推广活动全市联动,构建各区域阅读品牌活动推介、合作、交流、分享平台,发掘并推进具有全市推广潜力的阅读活动;二是积极支撑中心图书馆数字化和智慧化建设,推动实现“一城一网一卡一系统”特大型城市图书馆集群系统,近年来加速推进新一代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云瀚(FOLIO)应用推广,推动“二维码”“随申码”“社保卡”等多卡多码技术在图书借阅中的标准化应用;三是积极加强各级成员馆主题特色馆藏、馆中馆建设,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与合作共享;四是积极优化完善总分馆制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阅读空间、主题(专业)图书馆加入中心图书馆服务体系。

面向广大社会公众,上图不断开拓新阅读体验和泛在知识服务。馆藏数字资源逐步增加,数字资源采购经费在文献信息资源采购总经费中的投入占比从2011年起的10.99%上升至2020年的43.49%,目前共计拥有外购电子资源平台68个、数据库164个,其中包含211万种中外文电子书和报刊。自建54种数据库,资源总量超过661.59TB(书目文摘型数据库除外)。

上图提供的数字阅读服务实现了全渠道、多界面的覆盖,通过网站主页、微信端手机微阅读、上图数字阅读APP、微信城市服务、支付宝城市服务等渠道,让阅读“触手可及”。初步统计显示,2021年全年数字服务量已经超过1.6亿次,数字资源下载量820.4835万篇(本)次,数字资源在线使用量1008.425万次。

新冠疫情期间,上图全力加快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阅读服务创新,一是做强阅读推广服务品牌。上图依托全媒体服务矩阵,大力开展阅读推广品牌活动,例如,2021年已举办六年的阅读马拉松恢复受疫情影响的线下赛,读者参与热情高涨;“上图·悦读汇”采用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方式,线上参与达8.4万余人次;“上图讲座”作为贴近市民的公益文化平台,成为上图立体化阅读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之窗”通过“相聚上海”国际读书征文活动及“世界城市日·理想之城”活动,以线上传播模式,搭建“让世界了解上海,上海了解世界”的平台,目前“上海之窗”项目已在全球6大洲75个国家和地区的177家机构落地。二是加速阅读服务模式创新。上图积极参与城市数字化转型,倾力打造上海图书馆“享借”平台,通过该平台,读者可以在线借阅,经由送书上门或送书到馆,享受便捷的一站式图书馆借阅服务体验,实现文献资源利用效能最大化;加强导借导读和阅读指导,推进纸电融合的流通文献自动化精准化推荐服务,推出电子图书个性化推荐服务;优化数字资源服务,显著改善电子资源远程访问的用户体验。此外,上图还举办了“上图云讲座”“云端话上海”“上图之夜”等一系列线上活动,一场场云阅读盛宴,最大程度满足市民的阅读文化需求。

(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首都图书馆简介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营造书香社会 助力文化强国
省图,你听过吗
阅读推广,图书馆的天然使命
依赖高科技打造无边际图书馆网络 2010-5-26 11:12:33
浙江:一朵云、一张网、一本证,数字化让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