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赏秋:唐寅行书《秋声赋》,清雅萧散

人生如彩云,变幻莫测。常言道:“从来好事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们的一生充满了起起伏伏,充满了未知的变数。有时候,我们可能还沉浸在金玉满堂之中,下一秒却面临着无妄之灾。

唐伯虎,一个被称为“风流才子”的人物,他的人生最初也是繁花锦簇、幸福美满的。然而,后来他的家人相继遭遇灾祸,30岁时因“科考舞弊案”被牵连入狱,名声尽毁。生活变得穷困潦倒,凄惨不已。就在他38岁的时候,他读到了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写的《秋声赋》。这篇赋文是欧阳修53岁时创作的。当时的唐伯虎对职场的沉浮变革深感艰辛,心中愁闷难解。在看到萧瑟悲凉的秋日景象后,他爆发出了“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的感慨。他想要表达自己悲凉凄冷的心境,为自己孤独的朝堂思想感到叹惋。他希望能够从命运的变动和悲伤中抽离出来。这些思想恰好击中了唐伯虎自己的内心。

唐伯虎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悲哀难解,希望能够得到重用。因此,在阅读了《秋声赋》之后,他的心情难以平复。于是,他用行书抄写了这篇赋文,全文共计400余字,单字大小约为3厘米。他的行书用笔流美清雅,有着自由洒脱之意。笔画绰约多姿,好像翩然落下的枫叶。墨色上浓淡、虚实变化多彩,颇为细腻精到。这卷赋文展现出了清雅萧散之气,意境生动。可以说,这是一卷当之无愧的“神仙字”。

实际上,《秋声赋》凭借其悲凉之情,受到了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的喜爱。就像赵孟頫这样的两朝官员也曾抄写过这篇赋文。不过,唐伯虎的笔意更容易参透,行笔路径清晰可察,点画的起承转折交代清楚。他的笔法果敢率真,比较容易探究。即使是初学者临摹,也没有问题。当然,如果用来强化自己的笔法,也能从中受益良多。

唐伯虎的行书是从赵孟頫的书法发展而来的。他不仅完全掌握了赵孟頫的秀逸清俊之美,还领悟到了“二王”婉转多变的笔法,以及行云流水的运笔节奏。他还融入了李北海雄健的笔意。相较于赵孟頫的柔媚秀丽之态,唐伯虎的笔力更加沉劲厚重。

因此,深入研究书法时,练习这篇赋文可以领悟到多种书风的差别。这样可以强化自己的笔力,避免练习“赵字”带来的虚浮软弱之弊。同时,唐伯虎在书写这篇赋文时,处于一种凄凉悲伤的状态,对人生产生了全新的感悟。


字里行间的艺术气韵十分强烈,与个人情感充分融合,达到了文辞、意境、书法格调的统一。展现出了秋日的萧瑟清冷之气,意境比赵孟頫、文征明等人的作品还要美。因此,经常品味这篇赋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艺术思想,提高自身创作的敏感力,让书法进入真正的艺术之门。这篇赋文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卷前有唐寅绘制的《秋声赋图卷》。最后,请横屏欣赏唐寅《秋声赋图卷》全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伯虎38岁看破人生,写出一幅“神仙字”,意境比赵孟頫、文征明还美
唐伯虎罕见真迹行书《集贤宾词》丰润灵活俊逸秀拔,可比肩赵孟頫
「愙斋书法」唐伯虎行书七言绝句,字句风流!
元代书法:赵孟頫行书《秋声赋》欣赏
17元朝-书法-赵孟頫
唐伯虎行书墨宝,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书法也风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