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欧阳晨曦:颈动脉体瘤手术治疗临床分析·365医学网


摘要 目的: 分析23 例(25个)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2003 -2008年间, 武汉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23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单侧21例,双侧2例,年龄25 - 72 岁,平均年龄37.5岁。作彩超、CTA以及MRA等无创检查,明确诊断后,全部行手术治疗。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脑栓塞发生;无肿瘤复发;5例发生术后神经并发症。结论: 通过多普勒超声、CTA或MRA检查,在术前明确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来源,和脑部Willis环的结构是否完整,便于判断术中是否能临时阻断颈动脉,减少创面出血,从而减少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和其他组织的损伤。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并发症; 动脉造影

颈动脉体是一个位于颈总动脉分叉部的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又称化学感受器瘤(chemodectoma)或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是发生于颈动脉体的一种内分泌肿瘤,血供丰富、发病率低、生长缓慢,但随着其不断增大,由于该肿瘤处于的特殊部位,最终将压迫气管和引起颅神经症状,且存在恶性和转移的机会,故颈动脉体瘤一旦诊断明确,应予以切除[1]。武汉协和医院血管外科自2003年1月到2008年5月共开展颈动脉体瘤切除手术23例,本文对其诊断方法,手术治疗方法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资料: 2003-2008年间,我科收治23例(25个)颈动脉体瘤患者,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37.5岁。男性10例,女性13例,其中2例为双侧性,另外12例位于右侧,9例位于左侧。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部无痛搏动性肿块,吞咽困难1例、声嘶3例和Horner 氏综合征2例。典型颈动脉体瘤动脉造影表现为: 瘤体血供丰富,位于颈动脉分叉处,使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呈杯口状扩张,或颈内动脉被推挤扭曲。(见图1)

   

         A                      B

   

         C                      D

(图1:CTA显示颈动脉体瘤的范围和血供关系。A: 左颈动脉体瘤推挤左劲内动脉,血供主要来自劲外动脉;B: 双侧颈动脉体瘤推挤劲内动脉,血供来自劲外动脉;C: 右侧劲动脉体瘤包绕颈内和颈外动脉;D: 巨大颈动脉体瘤,血供异常丰富,颈内动脉非常狭窄。)

1.2 方法: 23例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均采用彩超、CTA和MRA等无创检查方法,经诊断明确后,全部行手术治疗。手术取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显露颈动脉和肿瘤。根据术前的CTA动脉造影结果,Willis环结构完整者,可夹闭颈总动脉,控制术中出血,然后快速沿颈内和颈外动脉的外壁剥离瘤体,可以明显提高颈内动脉的保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病例中,15例术中采用了颈动脉钳夹以控制术中出血,阻断时间为12-55分钟,平均阻断时间为28分钟。总共19例行单纯瘤体切除术,保存颈内动脉(见图2);3例患者因颈动脉体瘤包绕颈动脉分叉部,肿瘤累及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予以瘤体和颈动脉分叉部切除,并采用大隐静脉作移植血管,重建颈内动脉。1例患者行瘤体切除和颈动脉结扎术。

  

         A                        B

(图2:A. 术中阻断颈总动脉,手术野出血明显减少;B. 切除瘤体后,颈内和颈外动脉保存完好。)

1.3 结果: 无手术死亡;未发生脑栓塞。5例发生手术后神经并发症,3例为喉返神经损伤导致声嘶,2例出现面神经损伤。随访发现: 暂时未出现肿瘤复发,声嘶症状在3-6个月后均逐渐好转,面瘫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患者均健在,无死亡。

2 讨 论

   颈动脉体瘤是较为罕见的疾病,在1903年,Scudder [2]第一次成功切除颈动脉体瘤,并保留颈动脉且避免神经损伤。迄今为止,文献[3-5]报道颈动脉体瘤已超过900例,总的手术死亡率为3%,脑中风发生率为7%,神经症状的发生率为35%。本组23例颈动脉体瘤,无手术死亡和脑栓塞病例,而且手术后神经症状的发生率较其他文献报道明显减少,总结我们的治疗经验,以期为以后选用适宜的诊治方法,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作参考。

   颈动脉体瘤的血供非常丰富,且肿瘤组织常与迷走神经、喉返神经粘连,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极易发生术中大出血和发生神经损伤。长期以来,如何减少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的术中出血和减低术后脑血管和神经损伤并发症,成为最为关注和不断探讨的焦点。

由于颈动脉体瘤血供非常丰富,术中游离瘤体时,出血非常厉害,严重影响手术视野,这是造成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的主要原因。一般术前要明确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来源,以便在术中尽早阻断其供血动脉。但是颈动脉体瘤常完全包绕颈动脉分叉处,分离颈内和颈外动脉非常困难,瘤体出血多,严重影响手术视野,分别阻断劲内和颈外动脉更加困难。所以我们根据术前的脑部血管的CTA动脉造影,判断Willis环的完整性,来决定是否行术中的颈总动脉的夹闭,这样可以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然后分离颈内和颈外动脉,将瘤体沿动脉的外壁钝性剥离。如此不仅手术视野清晰,操作速度快,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颈内动脉,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组的23例患者,有巨大颈动脉体瘤者,也有双侧颈动脉体瘤患者,但是手术后无一例死亡和脑中风的发生。

   据此,我们认为:于术前明确颈动脉体瘤瘤体血供来源,便于术中及早控制阻断瘤体供血动脉,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对瘤体大,估计手术切除困难的颈动脉体瘤患者,术前应通过CTA或MRA等影像学检查,充分了解和分析颈部以及脑部血循环具体情况,明确颈动脉体瘤血供来源后,如Willis环完整,术中可先分离出颈总动脉予以夹闭,有助于缩小瘤体,便于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出血,并能降低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开颅夹闭左侧大脑中动脉瘤 颈内动脉眼段动脉瘤——深圳市光明新区医疗集团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范学政教授团队...
[经验总结]“颈侧巨大肿块”的诊断思路、鉴别诊断、CT及MRI特点(建议收藏)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
疑为血管母细胞瘤的钙化椎动脉动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可控释支架移植物台上开窗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
陈文伙教授团队|精准定位,重磅出击,快速再通,挽救大脑:一例特殊T字部的取栓历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