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更半夜”是何时?文/宋桂奇

央视一套2017年10月8日晚播放了益智类文化节目《绿水青山看中国》,在第一关“大浪淘沙”中有这样一个题目:“三更半夜是指,A、晚上12点;B、凌晨3点。”笔者以为,这是一道十足的病题。

我们知道,我国古代有“十二时”之说。据清代赵翼《陔余从考》记载,汉代太初年间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即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名记之;除此之外,古人还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变化情况以及人们的日常生产活动、生活习惯,归纳总结出十二个特定名词用以计时;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初,这十二时名与十二支名便配合运用——东汉王充《论衡》中即有“一日之中分为十二时,平旦寅,日出卯也”之说。这“十二时”具体名称及所指时段依次为:

1.夜半(子时):即一夜之半,亦即现在的北京时间24时左右;因“一日分十二时”,每个时段为两小时,故“夜半”就相当于现在的23时~1时。

2.鸡鸣(丑时):字面上即“鸡叫”之意;虽鸡叫并不限于夜间某个时段,但在“十二时”中,“鸡鸣”却是特指“夜半”后“平旦”前的那两个小时,即1时~3时。

3.平旦(寅时):即从天刚蒙蒙亮到太阳露出地平线的那一段时间,亦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时分,相当于3时~5时。

4.日出(卯时):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以后的时段,即5时~7时。

5.食时(辰时):指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即7时~9时。

6.隅中(巳时):《左传·昭公五年》孔颖达疏:“隅,谓东南隅也。过隅未中,故为隅中也。”可见隅中即日在东南隅,指9时~11时。

7.日中(午时):太阳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时分,亦即11时~13时。

8.日昳(未时):“昳”即“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说文解字》),“日昳”意即太阳过了中天已向西偏斜,指13时~15时。

9.晡时(申时):古时“晡”与“餔”相通,“餔,申时食也”(《说文解字注》);古人一天只吃两顿饭,“餔时”即吃第二顿饭之时,亦即15时~17时。

10.日入(酉时):即夕阳西下,太阳落山之时,亦即17时~19时。

11.黄昏(戌时):“黄,地之色也”,“昏,日冥也”(《说文解字》),“黄昏”即是夕阳沉没,万物朦胧,天色渐黑之时,亦即19时~21时。

12.人定(亥时):这是一昼夜中最后一个时辰,指的是夜深之后,人们已安定歇息之时,即21时~23时。

而夜间,还可用“更”、“鼓”记时。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亦为两小时;由“夜半三更”这一熟语可知,“三更”即“夜半”,亦即子夜的23时~1时。而“一更”、“二更”分别指19时~21时、21时~23时,“四更”、“五更”依次为1时~3时、3时~5时。又,因报“更”方式为击“鼓”,故一夜之五“更”也可说成五“鼓”。所以,“一更”“一鼓”,在夜间记时上,可谓是同义词。

到此,说前述题目之病也就不言而喻了。因为,“三更半夜”即“夜半三更”,它指的是一个时段(23时~1时),绝不是某个时间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对十二时辰的称谓
【时辰古韵】一日思君十二时
古人把时间划分的那么美
古人十二时辰配图,竟美得如此惊艳!
十二时辰|那些辰光背后的敬畏。
历术甲子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