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悟道|道德经之九「论无为」(二)

《道德经》涉及“无为”这一名词的章节有:2、3、10、29、37、38、43、48、57、63,共十章涉及。个人在“悟道|道德经之八「论无为」”中已经顿悟并随解了37、38、48章。接下来,我们再来解悟几章(生解,非顿悟)。

未解的涉及”无为“的章节,原文如下:(可略过)

先给这几章简单分一下类型:第二章,是总揽变化之总纲。

2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然后:第10章,跟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第3章,说要以无治国及其原因,第29章,说取天下要以无,第57章也是关于以无为国或为事的。所以这三章一起解吧。

10 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3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9 第二十九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57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43章和第63章是总结性的文章。故此两章一起解读。

43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63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我们这一次就单解这第二章吧。读悟《道德经》多年来,曾经无数次解过第一和第二章,这二章非常重要,第一章是《道德经》的核心,也可以说是道德之核心章,第二章是有或相对有无的核心章,也可以说是”德'的核心章。所以第二章非常重要。可以这么说,第二章是核心,剩下的《道德经》有很多章节都是围绕着第二章在补充、完善、说明、细化,第二章总统了半部以上的《道德经》。所以我们单独把第二章拿出来讲解。

原文如下: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人皆知道什么是美的时候,这美就已经开始向恶变化了。皆知什么是善(善于的善或善良的善都可以,个人偏向善于的善,《道德经》中的善极少是善良的意思,几乎皆是善于的意思),就开始向不善发展变化了。这个意思很好理解,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我们以前穷,没有汽车,都很羡慕开汽车的,我们的心中的“美'就是有车的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越来越有钱,轿车成了每个家庭的标配,现在你有个车,也不会怎么羡慕你,因为大家都有了,所以价值趋向又有了新的变化,我们现在不是以有车为美了,我们现在可能以有飞机有美,有个车有什么了不起的,和自行车有区别吗?所以,任何事物,一旦拥有,便开始了新的变化,会向新的”无“来变化,这就是有无相生的源动力。第二句,以前,例如只有一个人善于做木工,会木工,善木工,那他供不应求,要一万你得给,要一百万你也得请他,因为就他会,但天下人皆知皆善木工后,就没有这种需求了,你得会抢活干,而且给你工钱少,你爱干不干,会木工的还在排队呢。所以,皆善则已经开始不善了。这个道理很简单,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无论做什么事都可以套公式。我们的小企业,一开始没人干这个行业,就你干,那么上肯定好干,大家都来干,竞争来了就越来越不好干,垄断行业最赚钱,物以希为贵。或者,爱情吧,没结婚得不到,很珍惜,因为”无“没有变成”有“,结婚了,得到了,有了,就开始变味了。媳妇总是别人的好之类,你我可知道,我是大道的原因,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因为有无是相生的,有是往无发展的,无是往有发展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也可以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有无相生是一个总结,然后又拓展了一下,立体了一下,有无并非只有对立,还有同一之异(长短),还有不同之合(音声),还有难易、高下、前后,总之,有异即是有无,或者无异而角度或位置不同,也是同而异之而出有无。衡也!事物是平衡的,因为不平衡了,所以生万物,这我们可以联想到三生万物,什么是三生万物,下次再讲,简单一说就是因为差异,二个事物的差异导致了生万物,这个差异就是三。HH,没怎么着,OO,也没怎么着,HO也没怎么着,H2O,2个H执着了,H执着了,生了水。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然后,这句话才是最后的总结,半部《道德经》的总结,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无为,也可解释成:处无为之事,简称:无为),圣人空无,若大道无,无,很多人不明白,看不见摸不着,所以老子又举了一个例子:上善若水,如水一样柔弱,近无态。圣人处无,为之。圣人,个人认为就是高级一点的人,老子不是圣人,他是神!特别说明一下。

行不言之教﹔言者不可尽全,你写的文章再好,描述大象怎么样,描述梨子多么好吃,都没用,你去看一看,吃一吃,就明白了,即使如此,人与人同时去看了,去吃了,体会和印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说些废话干嘛,有用吗?!谁不是在对牛弹琴?你心中没草,我能点燃你吗?很多东西不是学来的,是你本自具有的。

万物作而弗始,个人认为,万物作而不始就是不有色,不自以为是,就是顺其自然,万物作是大道而作的,我们为什么要拔苗助长?!有些事物你我知道其习性,但天下之大,万物之多,怎么可以自以为是呢?如果我们自以为是,认为树就该是直的,我们以我们的力量来改变世界森林,这是始了,这不是执着了嘛?!我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变态的森林,偏离了自然和大道,H2O了。天若有情天亦老,天地不仁,若仁,这天地早没了。不能执着。不要自以为是,不要偏离大道。不要因你我的执着给世界添乱。

生而弗有,生是因大道而生,非圣人而生,是自然而生,所以不有。或者说就是圣人生的有,但也要不占有,有利必有害,有生必有死,而且,圣人是处无的,若有,是有色了,是偏离了大道的。所以即使有了,也不去有,还要回归无的状态。

为而弗恃,个人认为,为而不恃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甘心情愿的,不求回报的,不是因为付出了就要回报。这是效仿大道和天地,天地养育我们,没有要什么回报,不断的给予,默默的奉献,是没有条件的付出的。若是有想法,不成了天地有情了吗?!那怎么可以长久付出呢?付出了想要回报,如果没有,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所以,为而不恃,做什么事都是合大道自然而为的。

功成而不居。事成之后,建功之后,圣人不居。其一,今年麦子丰收了,是圣人的原因吗?是,但不全是。大道,天和地是最大的功劳,一场胜仗,赢了,是将军自己的功劳吗?份额大点而已,牺牲了多少无名的战士?!国家的财政以及各种后勤保障等,都在付出,这个功可以居吗?!其二,为什么要不居?居就是有,有则必去,违大道之无,圣人要处无的,怎么可以居呢?!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句也不用怎么解释了,只有不居,不有,不生,所以才可以不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旦有了,就开始了一场颠倒梦。圣人处无!处无!

圣人处无,为之事。完了,解错了,这章不只是讲“无为',而是讲”处无”,包含了无为,还有无心,还有无事,还有无味等等等等。这第二章是论处无之总纲。好吧,也不算错。就这么着吧。

本章完。

文/迟程阳

-

-

-

本书目录及指引:

悟道|道德经之一「论同德乐得」 ---对应《道德经》章节:第23章

悟道|道德经之二「论小国寡民」 ---对应《道德经》章节:第80章

悟道|道德经之三「论慎终如始」 ---对应《道德经》章节:第64章

悟道|道德经之四「论道可道」 ---对应《道德经》章节:第1章

悟道|道德经之五「论失道后德」 ---对应《道德经》章节:第38章

悟道|道德经之六「论无知尚矣」 ---对应《道德经》章节:第71章

悟道|道德经之七「论上善若水」 ---对应《道德经》章节:第8章

悟道|道德经之八「论无为」 ---对应《道德经》章节:第37/38/48章

悟道|道德经之九「论无为」(二)---对应《道德经》章节:第2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龙渊《道德经讲义》——观徼章第二
(23)熊春锦先生讲道经 第二章 观徼(一)
《道德经》通读 第六十三章
我读《道德经》(5)——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道德经》古今正解第三十四
解读道德经PPT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