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你倾其所有,就是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无条件地奉献与付出:从孩子出生起,耗尽心力、财力,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围着孩子转”成为家庭生活的主要基调,父母完全丧失了自己的生活。可是父母“以孩子为中心”“付出太多”以后,孩子往往会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往往养不出懂得感恩的孩子。身为父母,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懂得感恩呢?

感恩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什么是感恩?著名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认为,感恩是一种促进我们即时对施与者的仁慈或者恩惠进行回馈的情感。也就是说,当个体认识到施恩者给予的恩惠或帮助后,能够产生一种感激的情感并希望能够反过来回报对方的意愿。这也是后来被人们普通接受的关于感恩的定义。

01

感恩的孩子,更容易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当老乌鸦不能外出寻找食物的时候,小乌鸦会把吃进去的东西反哺出来,给老乌鸦吃;小羊跪着吃奶,因为它想要报答羊妈妈的哺乳之恩。感恩的孩子更容易牢记亲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所施与的援手,并愿意在恰当时主动予以报答。作为积极的心理品质,感恩能够帮助孩子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02

感恩的孩子,更容易拥有良好的情绪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感恩是一种正向的道德情感,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孩子良好的情绪,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且,当孩子心存感恩时,可以经常体会到被关怀、被爱和被重视的积极感受。

03

感恩的孩子,心理更健康

感恩可以有效预防精神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与心理症状存在着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感恩也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应对重大变故或压力情境下的应对资源和途径,具有心境修复作用,有助于提升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LOVE

让感恩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感恩不应该只是一句“谢谢”,也不只是特殊节日里的“发朋友圈晒幸福”,更不是只在固定的日子上演的“演出”,而应该是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01

父母的以身作则很重要

根据儿童成长的心理规律,孩子的辨别是非能力较弱,但模仿能力却非常强,并以机械模仿为主。因此,家长的榜样作用尤为重要。想让孩子拥有感恩的品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要以身作则。比如,父母可以对孩子讲述自己工作的艰辛,以及他人付出的辛苦;哪怕父母只是在和孩子聊天的时候,给他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表达自己对上一辈的感恩之情,也是不错的感恩教育方法。

02

让孩子养成表达感谢的习惯

让孩子经常表达谢意,并体验到自己的“感谢”让他人感到快乐。比如,当你帮孩子讲解数学题,孩子对你说“谢谢爸爸”后,你要告诉孩子“我很高兴你对我表达了谢意”。让他体验到表达“感谢”能让他人开心,他才会愿意更主动、经常性地表达谢意。

03

引发孩子“施与”的行为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孩子在做出施与行为、帮助他人的时候,自己也会感到快乐。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当妈妈下班回家感到疲惫时,请孩子给妈妈捶背。当孩子感到妈妈因为自己的捶背行为而感到舒服并且开心时,孩子也会在付出的同时收获快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母必读】聪明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
不爱吃饭,不想睡觉,沉迷视频,3岁前怎么养成生活好习惯?
为何2岁的孩子会闹独立
生活中习惯逃避的人,大多和妈妈断了联结
父母不要养成“催促”孩子做事的坏习惯
父母无意中伤害孩子的10个习惯,赶紧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