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理想的境界

对于山水的钟情,似乎是我们民族血脉中亘古传承的基因。此刻,即便我们深陷万丈红尘,只要得一分闲暇,行走坐卧于山水林荫之间,就能体会到“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是我们中国人所独享的。因为,作为天道天理的载体,山水于我们有着“宗教式的修身养性”的功能,逍遥纵情于山水,是可以作为人生理想去追求的。

范宽《雪景寒林图》局部

作为接受过学院式教育的画者,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追问:

(1)山水画背后的思想是什么?

(2)山水画是何时、又是如何兴起的?

(3)古代士人与我们观看山水画有什么不同?

武元直《赤壁图卷》局部

本书即针对上述问题,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近十年的博士研究成果中遴选。我们希望从思想与观念的层面,为读者揭示“山水”是从何时、因何原因形成、兴起,又是如何成了具有“宗教式的修身”效用的存在;所谓“山水”所指的对象为什么是一个虚的“观念”体,是如何因大乘佛学的兴起而诞生;五代两宋时期兴盛的山水画又是如何进入精英人士和普罗大众的“道德修身”活动中,是以何种形态呈现。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

在“天人合一”观念的形成过程中,山水和“山水画”承担着什么任务;而在元明清时期,山水画的发展演变历程又是如何与程朱理学及文化大传统之间互动,并最终影响到我们当今的世界观和价值追求。我们希望对于问题的研究不是时代背景的罗列,不是历史故事的串讲,更不是以今人的观点去针砭古人,而是以思想史的方法“穿越”到研究的时代,以当事人思想与视角,审视人生之抉择、生死之大事。

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局部

本书作者中除了金观涛教授之外,皆是中国思想与绘画方向博士或在读博士研究生。所选文章是他们近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原作皆为学术论文。在编纂此书之时,编者希望这些最新的观点能够为更多的读者所理解,遂秉持“文辞洗炼,绝爱缁磷”的宗旨,对部分文章做了大幅修订与改写,在此也必须感谢各位作者给予的宽容。当然,作为编者敢有如此决断,也是缘于我们共同的信念——希望此书能够站在文化的峰巅,以俯瞰的视角,以理性的精神和对家园的眷顾之情,穿透历史的迷雾,探寻文化中生生不息的精魂,去承担文明传承赋予我们的责任。

千里江山,万丈红尘。独往矣,我自安然。


名人推荐

《叁问》这一套丛书的问世,意味着中国思想和绘画专业的研究将汇入当今如巨浪般卷起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大潮流中。——金观涛教授

《叁问》的核心作者是中国美院的一群青年,他们在金观涛先生的带领下进行了十年推演。推演的结果令人十分信服,这不仅是因为其发现了中国书画所蕴含的精神逻辑,还在于惊异地发现这些逻辑“竟然是这样的”!中国的艺术精神竟完全顺应思想的演进。于是,他们几乎全盘重构了关于中国艺术的知识,一个与人心合一的水墨世界出现了。——严搏非(上海季风书园创始人、三辉图书总策划人)


作者介绍


图书介绍

《叁问:山水卷》针对“山水画是什么?”,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近十年的博士研究成果中遴选出12篇文章。将中国思想与书画的研究成果以通俗活泼、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版。

由中国美术学院统筹,中国思想史研究顶尖学者金观涛策划并做序,作者均为近年来学界新锐。


细节的设计

山水,不仅仅是山水。也是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和精神追求的艺术体现。

封面的云纹中隐现的图像化的“山水”二字,就像山水画中真实的山、水藏匿在云霭之中,随着风云不停变幻,景致更迭无穷。既能看见山水,又不仅仅是山水。淡淡的蓝色,似云如水又像天空,映衬着画面的虚实浓淡。

专色印刷和烫金工艺,提升品质感、增加细节质感。

内文纸张细腻挺实、光泽自然、色彩纯净,适于印刷。

本书定名为“叁问”而非“三问”,即“叁问”可以从形象上视为“参问”。在“叁问”中“参问”,这注定是一个漫长的求知问道之路。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近思|寻找未来世界:浅看金观涛、刘青峰《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苦茶读书记 | 从大历史角度看中国思想——读金观涛、刘青峰《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
金观涛 | 中国思想史第一讲:方法论(上)
当代山水画的弊病到底是什么?
画家费波简介 费波山水画欣赏
黄世超著名中国山水画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