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读《毛选》,谈以弱胜强的基本逻辑

人民军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通过科学的指挥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对于所有的竞争而言,具有极具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中的思维逻辑路径值得每一个参与竞争者去深度思考。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是对辩证法在军事领域的具体应用,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独特体现。

第一:竞争的基本规律。

所有竞争的一般规律是,强者战胜弱者,多者战胜少者。

所有竞争的特殊规律是,弱者战胜强者,少者战胜多者。

“我们是以少胜多的,我们向敌人这样说,我们是以多胜少的,我们向战场上局部的敌人这样说”,这就是辩证法在军事思想中的应用。

第二:科学的、正确的指导,是以弱胜强的核心。

竞争是力量的博弈,但竞争力量正确的发挥作用,则需要科学的、正确的竞争指导。

《论持久战》中这样论述“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等诸多条件,而仅仅这些只解决了战争胜负的可能性,而它本身没有分出胜负。要分出胜负,还需要加上主观的努力,就是知道战胜和实践战争,就是战争中自觉的能动性”

也就是说,竞争力量的优劣本身,固然是决定主动和被动的客观基础,但还不是主动或被动的实现事物,必须经过斗争,经过主观能力的竞赛,方才出现事实上的主动和被动。

对于主观能动性而言,对于战争的任何一方都十分重要,但对于弱势的一方而言是绝对性的重要。

第三:以弱胜强,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因素。

竞争的以弱胜强,必须用时间去换空间,通过一次次局部优势的形成,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正确的指导,力争多打胜仗,少犯错误,通过对小胜利的积累换取大的胜利,才能局部实现由局部优势向全局优势的转变。

针对战略而言:以弱胜强,时间是第一必须的客观条件,战略的持久,由敌人的战略进攻到我们的战略防御,由敌我的战略相持,到我们的战略反攻,敌人的战略防御,最终形成“逐鹿中原”的战略决战。

针对战术而言,战略的持久,并不代表战役的持久,恰恰相反,要实现以弱胜强,必须实现战役和战术的速决战。

形成战略的持久,战术速决的辩证关系。

第四:以弱胜强,必须有充足的空间。

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不愁没有回旋的余地。

有足够的地理空间,利用不可逆改的割据矛盾,才有了建设根据地的可能,围剿一个根据地,再转移到另外的地方开辟新的根据地。

井冈山根据地一年后便转战到赣南闽西建立中央根据地,红四军鄂豫皖不能生存便转战到川陕根据地。无耻反围剿后,开始了两万五里的战略大迂回。

有足够的空间,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泽东“以弱胜强”的方法论
兵法精义
漫谈“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如何以弱胜强?
《孙子兵法》第一篇《始计》的主要原则
孙子兵法—(战略谋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