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机会垂青于“长期主义者”!做到这三点,你将赢在终点

全       文       约 6328 字

阅       读       需       要

9 min

一如既往,网络上都是这样热闹着。

20岁的四川康巴小伙丁真,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迅速爆红。甚至引发了全国各地旅游部门的代言“哄抢”。

截止11月29日9时,“全国各地都在邀请丁真”的微博话题阅读量已达4.8亿人次。

(图片来自网络)

一夜爆红的感觉是什么滋味,我不知道。但年轻人这种瞬间成名、从天而降的机会,却值得我们深思。

同样也是这阵子,老男人何炅在主持《令人心动的offer》时,说了一段话,我倒觉得更加值得探讨。

何炅从1998年主持《快乐大本营》至今,2006年主演《暗恋桃花源》至今,2017年主持《向往的生活》至今。

(图片来自网络)

他说,自己做好了长期的准备。

那些节目刚开始不一定受欢迎,但做了十几二十年后,它们都已经成为一代人快乐成长的娱乐伙伴。


1

在唐代,能位列诗界“仙班”的诗人们,无不以其数量可观的经典作品,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确实,想要在浩瀚的唐诗星空中占得一席之地,作品的数量往往是必要的条件。

若没有几十上百首传世,你就休想问鼎这顶“人才帽子”。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没有“帽子”,也没有文章数量,仅仅靠一两首作品就流芳百世的,也不乏人在。

比如张若虚,《全唐诗》仅收录这位仁兄诗作两首。

一首《代答闺梦还》,名不见经传;另一首《春江花月夜》,至今独步武林。

张若虚也因此被誉为是“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图片来自网络)

但其实还有更绝的。

张若虚是两首,可接下去这位仅凭一首小诗,就秒杀了一帮众人,他就是崔郊。

历史上对崔郊的生平记载极少,只说他是唐宪宗元和年间的一名秀才。

但关于他那首诗背后的故事,却被后人几经演绎,广为人知。

据传,崔郊是汉上(江汉流域)人士,生卒信息不详。虽然从小家境贫寒,但才华横溢,相貌也颇为英俊。

后来,崔郊投奔了在襄州(今湖北襄樊)的姑妈。

虽然寄人篱下,但至少不用为温饱发愁,可以一心学习,努力早日考取个功名。

复习备考的日子枯燥乏味,衣食无忧的生活也得小心翼翼,青春年少的崔郊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图片来自网络)

直到在灯火阑珊处邂逅到那个“她”

姑母家里有位才艺兼修的婢女,当时也是花红柳绿的年龄。

两人一次无意间的对视,怦然心动,彼此看到了爱情的模样。于是,开始了花前月下,频频传送小纸条。

有了爱情滋润的崔郊,读书也越发勤奋,凭借高超的水平,成功做到了恋爱、学习两不误。

不过,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转眼到了赴京应试的时候。

临行前,两个年轻人眼泪迷离,海誓山盟,崔郊答应:一旦中举,回来娶你。

(图片来自网络)

一年后,崔郊衣锦还乡,可却发现心爱的姑娘已人去楼空。

后来才知道,因为家里财务压力陡增,不知内情的姑妈在减员时把姑娘卖给了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观察使于頔做妾去了。

这位于頔是个厉害角色,武夫出身,后来曾官居宰相,但脾气一直都不太好。

据说,他曾经看上一位自己下属的妻子,等到下属死后,他就把那女子占为己有,在当地百姓眼中就是一个恶霸。

知道这个情况的崔郊万念俱灰,自己没钱又没势,哪有能力去把心上人赎回来啊。

“四书五经无心读,三餐无味懒下喉”。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崔郊为伊消得人憔悴,终日买醉,日渐沉沦。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可就是治不了崔郊的相思病。

(图片来自网络)

醉酒之后的崔郊,经常会跑到于頔宅院附近,傻傻地站在离大门不远的地方,幻想着能与心上人见上一面。

可惜那时没有手机、微信,不然也不至于落到这般失魂落魄的境地。

崔郊也不像电影里那聪明耍滑的唐伯虎,为了见秋香,甘愿“卖身”混进府去。

终于,积蓄了许久的相思之情,在某日黄昏爆发,崔郊提笔在于府附近的一处断墙上忧郁地写下一首《赠婢》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前两句讲的是西晋时,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其党羽孙秀看上了石崇的爱妾绿珠,公然索要遭拒,双方结怨。

深明大义的绿珠知道后,竟然跳楼殉情。

(图片来自网络)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石崇虽然在历史上以奢靡家风著称,但他的爱情故事倒有点惊天地、泣鬼神。

崔郊羡慕石崇与绿珠还能生生死死、轰轰烈烈地爱过,而他的那份曾经美好却过于短暂。更可恨的是近在咫尺,却不能相逢。

后两句发出感叹:多少女子一旦进入豪门,要想自由之身那就难了。

即使是像梁武帝萧衍那样深受女子喜爱的大人物,也只能成为了路人。

不知道当今那些一线明星嫁入富豪家后,读到这篇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反正这首《赠婢》,让没任何名气的崔郊跻身了唐诗知名诗人圈。

《全唐诗》中录崔郊作品的独此一首,成了真正的“孤篇”。

让人拍案叫绝的,还有崔郊题诗于断墙后更富戏剧性的故事发展。

当时,有好事者把诗抄下来,送给了于頔,企图以告密者的心态捞到点好处。

结果,于頔读完这首诗,竟然大为感动,没想到自己买来的婢女,还有这样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

于頔虽然脾气暴躁,但史书记载他“然善待士人,以市声名”,为了自己的政治名誉,对读书人倒向来比较客气。

于是,他主动把崔郊叫到府上,把人送还给了崔郊,同时还附赠了一笔数目可观的财礼,祝福两人日后幸福美满过上好日子。

崔郊的这份痴情与坚持,加上这首感人肺腑、拨人心弦的短诗,让他意外抱得了美人归。

2


历史上,关于唐代诗人还有这样一段颇为搞笑的记载。

说大诗人韩愈有一天去西岳华山游玩,一路上登高望远,移步换景,诗兴大发,好不自在。

谁知当他爬到苍龙岭上一个数尺见方的小平台时,出了点状况。

往上看山路高耸入云;往下看回程都是陡峭悬崖。韩愈顿时进退两难,头皮发麻、两腿发抖。

(华山苍龙岭,图片来自网络)

过了好一阵,韩愈竟直接大哭起来。

你猜对了,“文起八代之衰”的韩大官人,竟然是一个“恐高症”患者。

不过毕竟是韩夫子,急中生智的他拿出纸笔,写上:

韩退之某年某月某日困死于华山之巅,不是我想不开,主要是山太高了,大家今后千万不要这样了……

写完绝笔书,韩愈把它包上石头、扎上布绳,朝下方有路的地方扔下山去。

当然,后来韩愈是获救了。今天,华山上面的景点“韩愈投书处”说的就是这个故事。

故事真真假假,到现在也莫衷一是,但华山的险峻确实是古往今来公认的。

800多年后,也有一位喜欢四处游历的年轻人登临了华山。

与韩愈不同的是,在他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恐高”一词,华山也只是他攀登过的众多险峻山峰中的一座而已。

他在少年时代就曾放出豪言:

“大丈夫应当走遍天下,朝临烟霞而暮栖苍梧,怎能限于一地终老此生?”

他从22岁开始,用了30多年的时间,徒步走遍了今天中国21个省、市、自治区,为后世最终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成为世界一大奇迹。

他就是明朝的徐弘祖,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主人公。

(图片来自网络)

公元1587年,明万历十四年,徐弘祖出生在江苏江阴的一户殷实家庭。

少年徐弘祖喜欢博览群书,但看的书却与其他少年不同。

人家读四书五经,他却痴迷于古今史籍、舆国方志、山海国经这样的“闲书”。

就像在今天,别人家的孩子天天刷题、上培训班,而你每天狂看《国家地理杂志》,还有电视《荒野求生》。

看着看着,年少的徐弘祖萌生了一个想法: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好在父亲也比较开明,鼓励儿子可以“不屑于功名之教,不拘于圣人之言。”

既然儿子志在周游天下,那就让他去尽情畅游吧。

同时代的文学家、画家陈眉公第一次见到徐弘祖时,觉得小伙子有“久处山泽之仪”,看起来像“烟霞之客”。

徐弘祖一听,就干脆开始以“霞客”为号了。

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一个读书人不去追逐科举功名,却选择大众眼里的“游手好闲”,似乎真有点不可思议。

徐家的家风可谓另类,追根溯源,具体还得从徐弘祖的祖上说起。

徐霞客的高祖叫徐经,大家都没听说过。

但要是把他与风流才子唐寅(字伯虎)联系起来,那就有故事了。

(图片来自网络)

当年,年轻的江阴富商徐经赴京赶考,路上偶遇同去考试的唐寅。

十年寒窗的学子再加上同乡关系,两人这么就愉快地结伴而行了。

一路上,唐寅除了和徐经谈人生、谈理想外,有时还煞有其事地讨论下考试范围啥的,这也是太正常不过了。

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也许是当时的唐伯虎已誉满天下,才气过于外露,招来了嫉妒。

这边考试刚结束,那边两人就被举报了,理由:科场舞弊。

在古代,科场舞弊可是大事,处理不好会影响朝廷的威望和天下读书人的积极性。

皇帝下令彻查,可就是查无实据。

为了平息舆论,皇帝下旨:取消两人的科举资格,从今往后再也不用来参加科举了。

从此,唐伯虎一蹶不振,于是放浪形骸,风流一生。

而徐经呢,也心灰意冷,一门心思经商致富去了,还经常和家人说:做官没意思,还不如赚钱自由自在。

因此,徐家后人在对待科举功名这件事情的态度上也就变得越来越“佛系”。

(徐霞客故居,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徐霞客父亲这一代,传承祖制,一门心思赚钱。

从这一点来讲,一个家庭的价值取向对孩子成长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徐霞客是幸福的,他既有一位豁达的父亲,更有一位坚强而富有远见的母亲。

为了鼓励儿子实现梦想,母亲专门为徐霞客制作了一顶“远游冠”,鼓励他放手远游,不要为母亲和家里的琐事担心。

徐霞客19岁那年,父亲去世,按照礼制他在家守孝三年。之后他便正式开始了大范围游历。

一出关于个人与时代的山水大剧,徐徐拉开了帷幕。

(图片来自网络)

在没有高铁、飞机、汽车的年代,徐霞客仅凭自己的双脚,行进在荒凉的穷乡僻壤和人迹罕至的高山峻岭。

徐霞客经常是身无分文,渴了喝口溪水,饿了采些山间野果,累了躺在树下,困了宿在庙宇道观、山野人家。

难能可贵的时候,不管旅途有多么艰难,徐霞客都会在晚上摇曳不定的昏暗火光中,把一天的旅途观察记下来。

这样的习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他两次登临黄山,发出了“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的感叹。

这也是后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著名论断的最初由来。

在徐霞客的脚步丈量与用心观察下,他考证出金沙江是长江的源头,提出莲花峰是黄山第一高峰,亲身证实了雁荡山顶并无大湖,还独有见地地指出石灰岩洞和石钟乳的形成原因。

就这样,他“不务正业”地玩出了科学高度,“游手好闲”地写出了鸿篇巨制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里的名句,活脱脱就是徐霞客人生真实的写照。

(图片来自网络)

三十多年间,徐霞客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

徐霞客就是当今“驴友”的祖师爷啊。

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51岁的徐霞客最后一次远行。

三年后到了云南丽江,遇到了一个少数民族知己:一个叫木增的土司。

这个木增对中原文化十分着迷,好不容易遇上见多识广的徐霞客,可谓是一见如故,两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感动之余,徐霞客一边给木增的儿子当写作课的“家庭教师”,一边还帮木增整理修改著作,为当地做了不少好事实事。

也许是真的累了,徐霞客在丽江“两足俱废、心力交瘁”,他再也走不动了。

木增专门派人护送徐霞客返乡,到江阴时竟花了156天。

回到江阴的徐霞客,地方官来看望,在表示敬佩的同时,说他这是何苦来哉呢?他回应道:

“张骞凿空,未睹昆仑;唐玄奘、元耶律楚材衔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双屦,穷河沙,上昆仑,历西域,题名绝国,与三人而为四,死不恨矣。”

次年,54岁的徐霞客溘然长世。

(图片来自网络)

人生路上,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有过各种誓愿,有的遇到艰险就退却了,有的日子稍有好过便放弃了,有的时间一长也不记得了。

在丰满的理想与骨干现实之中,只有极少数人,始终会坚持梦想,矢志不渝,知难而进。

徐霞客,以他特有的朴素人生哲学,不懈坚持,可谓“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成就了旷古未有的人生壮举。

3


“一生做精一件事,一生只爱一个人”。

这句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在崔郊和徐霞客的身上得到了印证。

对崔郊而言,哪怕爱的人是地位卑微的婢女,即使对方已被卖入豪门,也丝毫不影响“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那份美好。

对徐霞客来说,在功名利禄喧嚣的尘世间选择遗世独立,另类而固执地做自己喜欢的事,直到无意间开辟出了千古绝唱、后世惊叹的奇业。

他们一个是“今生无悔,我只要你”;一个是“生命没有来处,唯有远方”。

如果一定要问在他们身上有什么共通之处,我的答案是:

他们身上有着人生最容易作出承诺,却最为不易做到的“坚持”。

“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

坚持,是一种最为宝贵的品格。

(图片来自网络)

红军长征时,日平均行军37公里,相当于微信步数五万步。跨越了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穿越1.52万平方公里的草地,终有人民之师、胜利之师。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安迪,用了19年时间,仅靠一把小小的鹤嘴锄,最终成功挖出逃出监狱的地道而重获自由。

何炅主持《快乐大本营》从1998年至今,22年间硬是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台节目做成了大家都爱看的全国性娱乐节目。

其实,换一个角度看:幸运,不过是坚持的另一种表达;坚持,是幸运的前提而已。

美国的两位畅销书作家,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和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异类》,不约而同地提出“一万小时定律”的概念。

他们认为,不管人们做什么事情,只要能在这个事情上坚持上一万个小时,那么你基本上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也就是说,如果平均每天工作八小时,一周就按五天计算的话,五年以后你就可以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假如再有“白加黑”“五加二”,那就是专家中的专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漫话户外探险的开山鼻祖徐霞客
徐霞客其人其事
【古典文学】徐霞客游记(明 徐弘祖)
《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徐霞客遊記》明-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 | 徐弘祖著 |
史部史部徐霞客游记作者:徐弘祖〔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