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产巅峰神作凉了,我不甘心

1979年,英国BBC写了一个剧本,里面是中国的神话故事。

他们拿着完成的剧本跑到中国,想联手打造一部具有东方色彩的动画片。

当时的中国,只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能接这个活儿。

BBC的剧本顺理成章交到了上美厂手中,但上美厂的工作人员一看,心里直冒汗,因为剧本里的故事没法儿拍,于是他们只能从剧本中精挑细选,选了一个适合的神话故事,将之改编成长篇动画。

结果在这过程中,BBC以“资金困难”为由跑路了,这个中英合作的项目眼看要成了“烂尾工程”。


当时的厂长特伟拍板:“他们不拍,我们自己拍!”

于是,《天书奇谭》诞生了。它也伴随着我们的儿时记忆,一起走过了38年。

谁都想不到,38年后它会变成4K纪念版,在影院和我们再相遇。

坐在电影院看《天书奇谭》时,会产生时空错位感。

那些被当下称之为“文艺复兴”的怀旧画风、音乐、台词,会将你拉进时间的漩涡。

在某个瞬间你会有些恍惚,似乎正坐在自家的黑白电视机前,品味着那些动画片带来的快乐。


记忆的闸门被瞬间打开,那些曾陪伴过我们的动画片慢慢浮现。

那只围着虎皮裙,穿着大红裤,脸上画着桃心的孙悟空,是我们年少时共同的记忆。


当时看只觉得《大闹天宫》很精彩,但很多年后再回看时,我才体会到这部动画电影的伟大。

孙悟空对抗天庭,是个人对抗强权,少数对抗多数的写照。小时候我们喜欢孙悟空,是以为他打架厉害,其实是我们将自己投射在了这只猴子身上,让他代替我们,去完成那些无法实现的反抗。

猴子之外,还有一位少年,曾占据了我们童年的记忆,他就是哪吒。

当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还不知道这个小小少年有多厉害。


在第33届戛纳电影节上,主办方设置了一个叫做“特别放映奖”的奖项,这个奖就是专为《哪吒闹海》而设置的。

当年,《哪吒闹海》差点就能跻身评选名单,但因为错过了交片时间,而与评选失之交臂。但主办方依然为《哪吒闹海》举办了特别放映会。

放映结束后,中国动画名扬欧洲,照相机、电影界名流都在找一个人——《哪吒闹海》的导演王树忱。

这也代表着中国动画走出了国门,奔向了世界。

 《哪吒闹海》导演王树忱和摄影师段孝萱在摄影台前讨论拍摄方案

距离戛纳几千公里外的我,哪会知道电视机里的白衣少年迷倒了这么多欧洲人,只记得哪吒举剑自杀时,既阴森又悲壮的氛围。

另一个小男孩或许没有获得国际殊荣,但在我们记忆中,却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关于他的主题曲是这样唱的:

“小邋遢,真呀真邋遢,邋遢大王就是他,没人喜欢他。突然有一天......”


我敢打赌,你肯定已经在颅内K歌了。能唱出这首歌的人,都是有着同样岁月印记的老朋友啊。

除了这些,或许你还记得“在想你的365天”的《宝莲灯》;骑着毛驴的阿凡提、惩恶扬善的九色鹿;赚足了我们眼泪的雪孩子......

这些经典背后,都刻上了同一个名字: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要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就绕不开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四兄弟(世人也称其为“万氏兄弟”)。

作为中国动画的创始人,他们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乃至中国动画推向了巅峰。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也是这一年万氏兄弟加入进来,开始了中国动画的征程。

万氏兄弟时期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直是个创新大熔炉,在这个熔炉里,你会看到京剧、水墨、剪纸、木偶被融进了动画片里,充满了中国底蕴的美感,这也是中国动画区别于其他国家动画的重要特征。

万氏兄弟所做的动画,并不仅仅只是“儿童娱乐节目”,在每个动画片里,他们都试图加一些“成人元素”,让动画片的回味更绵延悠长。

比如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中,对结局的改动就颇令人回味无穷。
 
《大闹天宫》的最后,孙悟空捣毁凌霄殿之后,又回到花果山当起了自由自在的美猴王。

不被名利所束缚,不为强权所压迫,追求自由,回归本心,这才是名副其实的齐天大圣。



在一部部佳作的助推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

1959年诞生的《小蝌蚪找妈妈》,开创了水墨动画,获得第四届戛纳电影节的荣誉奖。


1961年问世的巅峰之作《大闹天宫》,获得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本年度杰出电影。美联社当年如此评论它:惟妙惟肖,比迪士尼精彩,美国绝不可能拍出这样的动画片!

1982年制作的《三个和尚》,获得了第32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最佳短片剧本。


那时的中国动画,站在世界之巅惊艳着世人,因此它也被人称为“东方迪士尼”。

当时上美厂的影响力有多大呢?

上个世纪,有一个日本人,在看过一部中国动画片后,毅然放弃学医,转而选择当一个漫画家。

这个日本人就是有着“日本漫画之神”称号的手冢治虫。

或许你不知道他的名字,但你肯定看过他画的《铁臂阿童木》。

他所看的那部中国动画,则是万氏兄弟制作的长篇动画《铁扇公主》。作为亚洲首部长篇动画,它在东南亚乃至日本得到了热烈反响,打开了中国动画走向世界的大门。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能站在世界之巅,绝非仅有万氏兄弟的功劳。

这份光芒背后,还有每一个用爱发电的上美厂人。

因为时代的局限,每一部动画的问世,都经历了非常艰苦的过程。

在制作之前,制作人员必须去实地取景。

就拿《大闹天宫》来说,为了打造原汁原味的中国建筑,主创人员背着画板北上,访遍了北京的古建筑和庙宇。

他们去北京时,正好是冬天。

在凌冽的冷空气中,他们完成了无数张实景临摹,作为制作动画场景的素材。

《哪吒闹海》时,他们去海边观察海浪的运动、人们戏水时的姿态,以及那些生物的样貌。

最让人佩服的,当属《九色鹿》的背景设计冯健男老先生。

当时为了在动画里再现真实的敦煌,他花了两个月,硬是走了一遍丝绸之路。

两个月的时间,冯健男老先生临摹了21幅壁画,手绘了5本速写。


这一切,不过是为了制作一部仅有24分钟的《九色鹿》。

正是这些人的“轴”,创造了动画片里美轮美奂的建筑,一些不起眼的小细节,凝聚的都是中国底蕴,绽放着耀眼光彩。

实地取景完毕,吃苦还在后头。

在没有电脑技术的年代,动画片都是靠制作人员一张张手绘而成。

这是一场非常浩大的工程。

15分钟的《小蝌蚪找妈妈》,花了一年多才制作完成。

113分钟的《大闹天宫》,光是画图就用了近2年的时间,原画数量多达70000多张,还没算上那些被废弃的画稿。


不仅如此,由于没有参照物,画画人员必须亲自上阵。

当时,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放着一面镜子,在画画之前,他们得先对着镜子做动作和表情,以确保画出来的动作是流畅且合乎逻辑的。

关于场景设置,他们更是“死抠”到底。

在制作《哪吒闹海》时,关于“水”的画法就经历了无数轮的讨论。

讨论只围绕一个问题:龙王水淹陈塘关时,有许多巨浪的画面,如何既能呈现变化万千的浪花,又能与动画的画风统一。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形象,也是几易其稿,才画出了如今这个穿着虎皮短裙,画着桃心脸的孙猴子。

之后我们所看到的孙悟空形象,都源自这一版本的孙悟空。

这些动画界的前辈,用实际行动解释了什么叫做“不疯魔不成活”,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心血、技术造就了独属于中国的动画神话。

但盛久必衰,没人能逃过这个“魔咒”。
如今提起东方的动画,人们率先想到的绝非中国。

创造了如此辉煌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如今也很难再制作出艺术和深度齐肩的动画作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没落是外部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转向市场经济的决策,给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记重创。

员工的薪酬,从以前的固定工资,变成了按件计费。

在这样的体系下,质只能让位于量。没人会像以前那样,慢慢死抠细节和人物。

像《大闹天宫》那样,光画图就要花2年的神作,是不可能再出现了。


再加上大量人才出走,技术断层,那些绝佳的故事剧本,绝美的艺术造诣,很难再现。

笼罩在这座“东方迪士尼”头上的光芒,终于慢慢熄灭。

如今,我们再来探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灿烂和没落,并不是要对中国动画空留叹息。

往回看,我们尚能追溯到中国动画曾经的辉煌,因此在望向未来的时候,就会更有动力,也更有信心去打造中国动画2.0。

虽然在当下,这看起来是个美好而虚幻的梦想——

但《大圣》《哪吒》如一剂强心剂,让我们相信中国动画能走向远方,这一天定然不会太远。

网易文创签约中国冰雪,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冰雪文创合作伙伴,更多项目欢迎咨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奇谭》,留给国产动画三根毫毛
上海美影厂传奇:前四部动画长片豆瓣全部9分以上,部部经典
几代人的童年都是它!<div>搜狐号:CCTV6电影频道  2019-07-21</div>
最高级的亲子关系,就是跟孩子“共享童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哪吒闹海
70册小人书、33部动画里…藏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