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东山白云意 来自道通古今 05:18

从遥远的过去开始

我们便从未停驻

那望向云间的目光

文人骚客向片云寄情,诉说心事

释者道人入山云隐遁,游离凡尘

追逐云上的美学与哲思

沉醉它的轻盈闲逸

仿若池鱼游曳,飞鸟翩跹

畅想它的神秘深邃

期盼一桥飞架,道通仙境

感喟它的变幻莫测

诚如世事变迁,不可估量

晴空一鹤排云上

白云千载空悠悠

它疏离缥缈,行若无依

又逍遥无形,随心恣意

望向云

便望见了自己

云是诗人的意向,云有千般模样,诗有万种情愁。

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于曹植,云是心中那个盈盈的身影;
除却巫山不是云,于元稹,云是笔下那段缱绻的离思;
天光云影共徘徊,于朱熹,云是醒悟后的幽深奥理;
八千里路云和月,于岳飞,云是收复失地的壮志......

云是一颗诗心,飘渺幽微,只能细观细想;云是一面镜子,澄澈敞亮,照见万般情绪。

云也是佛道的追随,云能吞吐翠微,道可悟之于怀。

天下名山僧占多,云遮雾罩起梵音,辉煌肃穆的宝刹浮屠在云山间林立,络绎不绝的僧人信徒在云山间穿梭,颂经习法,参禅悟道。

大象无形的云,也以其飘渺宏远、无相不包,为道教的所崇,他们用奇峰秀岭、名山大川间闲舒闲卷的云,养淡泊宁静的心性,顺应天地归心于虚。

云是自然现象,神秘莫测,教会我们敬畏天地;云是一条大道,高处观云,可通达天地之奥义。

原本我们只能仰望天空,仰望云间。但高大的山川仿佛就是通往云间的阶梯,拾阶而上,欲窥探云后未知的世界。

《庄子》书中的神仙:“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与凡人不同,神仙不食人间烟火,穿行往来均在云雾之间。

古时的帝王们,期望从云雾后的海上仙山中,求取不死灵药;李白也曾在梦境中游历天姥,越人口中的天姥山,在云霞明灭中时隐时现,人们相信那正是落于凡间的仙境。

云是仙的影子,仙人与仙境,在那个不曾到过云端的过去,是人们深藏云中的玄远秘密,也是寄托云中的浪漫情怀。

西汉错金博山炉

修真的人隐匿云间,憧憬着有朝一日羽化登仙。归隐的人到了云间,则无欲无求,乐守清贫,只期盼心绪能与云同悠游、共缥缈。

林逋隐于西湖,结庐孤山,每逢客至童子便纵鹤放飞,林逋见云间之鹤,便棹舟归来。

宋代诗人刘辰翁,辞官归隐酿桃酒,写下“闻道酿桃堪为酒,待酿桃、千石成千醉。春有尽,瓮无底”。一空青云下,桃林泛泛,远山隐隐,烦郁尽去,胜却万千浮华。

无论是庄子的性返自然,还是陶渊明的悠然南山。隐士与逸民,看惯了如云般无常的世事,只愿遁世离俗,寻求诗意的栖居与内心的回归。

云是隐者的思绪,轻盈游走,在无垠中挣脱束缚自在畅意;云是一条纽带,归心在这头,无拘无束就在那头。

轻云如丝,被微风恣意编织模样,浓云若瀑,将日月星辰拥入怀中,是黑云压地,或是霞云漫天,云间透露出天空的思绪。

中国文化中,“云”早已不仅仅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漫长的历史中被诗人墨客和虔诚信徒吟咏诵扬,在百姓信仰与隐士问心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更成为了一种人生境界的写照。

苏轼说 “出本无心归亦好,白云还似望云人” ,白云的故乡是虚空,出山也好,归山也罢,都禀持那一份本性的自然。望云,能望见自己。随风而动,顺应天时,却由着自己的性格,安闲变换着姿态,用内心的平和,坦然处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丽中国-2279:云深不知处的山中仙境——下樟古村
《黄山游记 • 2019》序言:云中仙境
关于庐山的诗词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丨最美的云,都藏在这30首诗里
网络楹联优秀出对句作品赏析1000副(2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