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158天——内科中风



第七节 中风


一、定义: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不利为主证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身不遂及口眼喎斜等症状。   


        

二、源流:


1、《内经》对中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论述


2、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首创中风的病名及临证分类法,“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


3、“唐宋”年代是对病因重新认识的分水岭。唐宋以前:认为“内虚邪中”以外风立论。唐宋以后:以“内风”立论。金元:刘河间:“心火暴甚”;李东垣:“正气自虚”;朱丹溪:“湿痰生热”;王履:“真中风”、“类中风”。明代:张景岳:“内伤积损”;李中梓:“闭证、脱证” 。


4、清代:叶天士:“肝阳化风”;王清任:“气虚血瘀”,创立补阳还五汤治疗偏瘫。


5、晚清:张伯龙、张山雷、张锡纯中西贯通,认识到中风是因年老体衰,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



三、病因病机:


1、基本病机是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病位在脑,与心肝肾有关。

2、病理基础是肝肾阴虚或气血不足;病理因素有火、气、瘀、风、痰。               

3、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

4、病理类型分中经络和中脏腑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辨病期;辨中经络、中脏腑;中脏腑之闭证、脱证;闭证当辨阳闭、阴闭;辨病势顺逆。


(二)治疗原则:分清病期,兼顾标本缓急;


(三)分型论治:正确使用通下之法。


(1)中经络

1、风痰瘀阻证: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

2、风阳上扰证:镇肝熄风汤或天麻钩藤饮


(2)中脏腑


闭证

1、痰火瘀闭证(阳闭):先用至宝丹、安宫牛黄丸再服羚角钩藤汤

2、痰浊瘀闭证(阴闭):急用苏合香丸并用涤痰汤;见戴阳证者,宜急进参附汤、白通加猪胆汁汤


脱证(阴竭阳亡):参附汤合生脉散


(3)恢复期

1、痰瘀阻络证证:温胆汤合四物汤。

2、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

3、肝肾亏虚证: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议中风之闭证与脱证
中风辩证
当代医家论治中风病特点 _531107的收集_我喜欢网
中风的中医疗法
中医内科学——中风
中风总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