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桑叶在儿科的应用体会

笔者在儿科临床中,常将桑叶用于辛凉宣透、平肝泻火,消渴止汗和止咳化痰等方面,只要辨证明确,对证组方,均可收到满意的疗效。现简叙如下:


桑叶宣透,首用桑叶


桑叶为辛凉宣透的首用良药,擅疏达肺卫,开泄腠理,透邪外出。不但温病初起、邪在肺卫宣用桑叶配合辛凉解表之剂,疏泄腠理,祛邪达外,而且对已传气入营之邪热,亦可在清气凉营的同时配入桑叶,以宣畅气机,疏通表里。使邪由深至浅,透达于外。叶天士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其稚阴未长,稚阳未充,一旦外感邪气,即易从阳化热,而呈现温热病。桑叶性寒味甘苦,辛凉宣透而不伤正,故为小儿首用之药。


如治杨某,男,3岁。1988年5月26日诊。3天前因受凉后高热(39.5),经服西药退热之品及用抗生素效果不显。微恶风无汗,咽部红肿,微咳喷嚏,纳呆神烦,夜寐不安,尿黄量少。舌质偏红,苔薄腻,脉浮数。血检:白细胞9.8×7.0/L,中性0.60, 淋巴0.30。治宜辛凉宣透:冬桑叶15克,薄荷,生甘草,黄芩各3克,板蓝根、焦山楂各9克。1剂。药后微汗出,热减,体温退至37.5℃,稍微咳,纳差。原方去薄荷、黄芩,加杏仁8克,前胡5克。继服2剂而痊愈。


平肝泻火主用桑叶


近人有称桑叶为“箕星之精”者。箕主风而通于肝。桑叶清芬,而经秋入冬,得严肃之令,故能泄降肝胆之郁热,为平肝之要药。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感邪之后,健运失职,食滞不化,阻滞中焦,易出现脏腑积热,烦躁日渴,面热颧红,唇焦咽燥,目赤鼻衄,顿颊结硬,口舌溃疡,痰实不利,涕唾稠粘,睡卧不宁,谵语狂言,尿少便结等证。《本草求真》中谓桑叶“清肺泻胃,凉血,燥湿,去风,明目” 。故桑叶为平肝泻火主用之药。


如治林某,女,2岁。1989年8月29日诊。患儿身热不扬,双眼红肿多眵,口腔糜烂,齿龈肿胀出血,流诞口臭,烦躁拒食,四肢颤动,鼻衄两次,溲短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指纹紫滞透气关。测体温38℃。血检:白细胞6.45×10(9)/L,中性9.42,淋巴9.58。治宜平肝泻火:冬桑叶20克,焦山栀,白菊花各5克,生军3克,焦山植9克。服药1剂,热退,大便通,稍能进食。去生军。加黛蛤散9克,再进2剂,体温正常,口腔糜烂及齿龈红肿消失,胃纳增进而愈。


消渴止汗当用桑叶


李时珍谓:“桑叶为足阳明之药, 煎汁代茶。能止消谒。”唐·孟诜《食疗本草》谓“桑叶炙熟煎饮代茶,止渴。” 朱丹溪谓:“桑叶研末。米饮调服,止盗汗。”因此桑叶具有消渴止汗之功。笔者在儿科临床中常用于小儿热病之后内热不清,或虚热内扰,液不能敛藏的口渴心烦,睡中汗出;或小儿饮食不节,恣食肥甘,致成积滞,郁久化热,蒸腾津液于外而引起的口干出汗、盗汗、自汗等症,屡试不爽。


如治胡某,女,26个月。 1987年4月5日诊。2周前高热4天,经用西药治疗后体温正常。近10天来, 每次睡中遍体汗出,头汗较多,醒后即止,唇红干,口渴引饮,喜饮冷水, 形体消瘦,烦躁易怒, 两颧红,不思饮食,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中黄,指纹紫沉。治宜消渴、敛汗、清余热:炒桑叶3O克,地骨皮、乌梅各6克,炒鸡金5克,粳米1撮,4剂。药后汗止,渴大减,面色正常,食欲增进,诸证趋向痊愈。患儿家属要求再续配2剂,服后告愈。


止咳化痰匆忘桑叶


桑叶脉络清疏明朗,故宣通肺络,而疏达皮毛,能轻微刺激肺粘膜及喉头粘膜,使分泌增加,为祛痰镇咳佳品。在儿科临床中,凡风热犯肺或燥邪伤肺所致的咳嗽,均推桑叶为要药。


如治王某,女,4岁。1996年3月12日诊。患儿起病5天,咳嗽痰稠色黄,鼻流浊涕,微热口干,咽喉红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清肺止咳化痰 冬桑叶15克,桔梗3克,栝楼皮5克,前胡、杏仁各6克。服药2剂,痊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桑叶止头汗,效如神矣
名老中医们运用桑叶的经验
防治“三高”话桑叶
“一树六药”——桑
小儿推拿六大流派体系
儿科治验蒲辅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