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传染病学—总论(一)

 真题演练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是
A 机体的保护性免疫
B 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C 病原体的毒力与数量
D 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E 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免疫机能

答案:E

知识点总结


感染与免疫

考点一 感染的概念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较之传染病不同点在于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但范围更广泛,且不一定具有传染性。

1.概念


感染
是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病原体
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病原微生物
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朊毒体等。


寄生虫
包括原虫和蠕虫等。
有些微生物和寄生虫与人体宿主之间达到了相互适应、互不损害的共生状态。但当某些因素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异位寄生时,则可引起宿主的损伤,称为机会性感染。

2.分类
根据病原体感染的次数、时间先后和种数,感染可分为四种。

原发感染
即初次感染某种病原体。


重复感染
在感染某种病原体基础上再次感染同一病原体。


混合感染
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


重叠感染
在感染某种病原体基础上又被其他病原体感染。原发感染后出现的病原体感染称继发性感染。

考点二 感染过程的表现


感染是否导致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人体的抗病能力。病原体从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就开始了感染过程。感染过程可出现以下五种表现形式:

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在入侵部位即被消灭,或从鼻咽部、肠道、尿道及汗腺等通道排出体外,不出现病理损害和疾病的临床表现。


隐性感染
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为最常见类型。


显性感染
又称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免疫应答,还可引起临床表现的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发生率最低且易识别。


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存在于机体的一定部位,并生长、繁殖,虽可有轻度的病理损害,但不出现疾病的临床症状,能排出病原体。包括带菌、带病毒及带虫状态。其特点为不显示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在许多传染病中为重要的传染源。


潜伏性感染
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一般来说,隐性感染最多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最少见,但最易识别。

考点三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发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能力、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外环境三个因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与下列因素有关:

侵袭力
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体内生长、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称侵袭力。病原体侵入人体和扩散的主要方式有6种。


毒力
毒力是指病原体释放毒素和毒力因子的能力。毒素主要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数量
相同病原体感染,致病力与病原体数量成正比,但不同病原体最低致病量有很大的差别。


变异性
病原体通过抗原基因的变异、遗传信息的交换、耐药性的形成,逃避免疫的攻击,使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作用减低或消失,从而使疾病持续或慢性化。

考点四 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助理不考)

机体的防御能力和免疫反应在感染过程的发生和转归具有重要作用。


1.保护性免疫

固有免疫
即非特异性免疫。包括:

①天然屏障(内部屏障一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外部屏障一皮肤、黏膜)。
②吞噬作用(如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和粒细胞)。
③体液因子(溶菌酶、纤维连接蛋白、补体及各种细胞因子等)。

适应性免疫
即特异性免疫。指宿主对抗原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并产生免疫应答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具有特异性及二次免疫加强,但不能遗传。


2.变态反应

病原体在侵入人体过程中,可引起机体出现异常免疫应答,即变态反应。包括Ⅰ型变态反应(速发型)、Ⅱ型变态反应(细胞溶解型)、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型)、Ⅳ型变态反应(迟发型)四型。

考点五 感染病的发病机制(助理不考)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就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1.感染病的发生与发展


入侵部位
只有入侵部位适合,病原体才能侵入机体引起病变。


机体内定位
不同的病原体在机体内定位不同,各种传染病都有自己的规律性。


排出途径
不同传染病的病原体排出途径不同,如粪便、飞沫、体液等,有的单一,有的多个。


2.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


病原体直接损伤
病原体可借助机械运动及分泌的酶(如阿米巴病)直接破坏组织,或通过细胞病变使细胞溶解(如脊髓灰质炎),还可通过诱发炎症过程引起组织坏死(如鼠疫)。


毒素作用
病原体可释放毒素杀伤细胞,或释放酶降解组织成分,或损伤血管引起缺血坏死。


免疫机制
病原体侵入机体,通过病原体本身或其代谢产物诱发机体免疫反应,引起组织损伤。


3.重要病理生理变化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与机体互相斗争过程中,导致多种病理生理变化,常见的主要有发热、代谢改变等。

编辑:青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传染病学——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是什么意思?结局一样吗?
回归常识,认识传染与感染
传染病总论1
【武百分每日一练】8月10日——传染病学总论
润德教育2021.10.27临床执业/助理每日一练—传染病性病系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