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医传染病学—病毒感染(四)
真题演练
A1型题
1. 流感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A. 潜伏期
B. 发病三日内
C. 发病一周内
D. 发病十日内
E. 全病程
2. 下列有关流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起病多急骤
B. 头痛多不明显
C. 体温可高达39℃以上
D. 呼吸道症状较轻
E. 少数有消化道症状
夏天的味道
答案:BB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考点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直径80-120nm,呈球形或丝状,其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基质蛋白以及核心三部分。核心由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与其结合的核蛋白(NP)和RNA多聚酶组成。包膜分两层,内层为基质蛋白1(M1),外层为来自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膜,表面分布着两种刺突——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此外,病毒包膜外层上还分布有基质蛋白2(M2),数量少,属于离子通道蛋白,有助于病毒进入感染细胞。针对HA的抗体为中和抗体,可预防流感的传染。抗NA抗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病毒复制,但不能中和流感病毒。
根据病毒NP和M1抗原性的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A)、乙(B)、丙(C)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HA和NA的抗原性不同分为若干亚型,人类流感主要与H1、H2、H3和N1、N2亚型有关。
甲型流感病毒宿主广泛,易发生变异,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通常只引起局部暴发。丙型流感病毒稳定,多为散发,主要侵犯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乙型、丙型流感病毒相对较少,主要感染人类。
甲型流感病毒的变异,主要形式有两种
(1)抗原漂移: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不会引起流感的大规模流行,出现频率较高,且有逐渐积累效应。
(2)抗原转换: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形成新的病毒亚型,由于人对抗原转换后出现的新亚型缺少免疫力,往往会引起流感的全球性大流行,发生频率较低,且缓慢。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剂及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考点二:流行病学
1. 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3日内传染性最强。
2.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或病毒污染物品间接接触传播。
3.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得对同型病毒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各型及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4. 流行特征
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流行无明显季节性,以冬春季节为多。大流行可发生于任何季节。根据世界上已发生的4次大流行情况分析,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大流行。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的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波及面广,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流行过后人群获得一定的免疫力。甲型流感常引起暴发流行;乙型流感呈局部流行或散发,亦可大流行;丙型流感以散发为主。
考点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为1~3日。起病多急骤,主要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轻微或不明显。发热通常持续3-4日。
1. 单纯型流感
最常见,骤起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40℃。头痛、全身酸痛、咽干、乏力及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明显;咳嗽、流涕、鼻塞、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较轻;少数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 肺炎型流感
较少见,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小儿,或原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特点是在发病后24小时内出现高热、烦躁、呼吸困难、咳血痰和明显发绀,可进行性加重,抗生素治疗无效,可因呼吸循环衰竭。在5~10日内死亡。婴儿流感的临床症状不典型,可见高热、惊厥,部分患儿表现为喉、气管、支气管炎症,严重者出现气道梗阻现象。新生儿流感少见。
3. 其他类型
包括中毒型、胃肠型、脑炎型等少见类型。
4. 并发症
呼吸道并发症: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肺外并发症:雷耶综合征、中毒性休克、骨骼肌溶解、心肌炎、心包炎。
本病预后一般良好,常于短期内痊愈。婴幼儿、老年人和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者,预后较差。
考点四:实验检查及其他检查
1. 血液检查
在发病最初数日白细胞总数大多减少,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下降,并有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等增高。
2. 病毒分离
将起病3日内患者的含漱液或上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分离病毒。灵敏度高,但实验要求高、费时。
3. 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发病后7日内采集)和恢复期(间隔2-3周采集)的双份血清进行补体结合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后者抗体滴度与前者相比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确诊(回顾性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均较差。
4. 病毒特异抗原及其核酸检查
取患者呼吸道标本或肺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或酶联免疫法检测甲、乙型流感病毒型特异的核蛋白(NP)或基质蛋白(M1)及亚型特异的血凝素蛋白。还可用RT-PCR检测编码上述蛋白的特异基因片段。
5. 快速诊断法
取患者鼻黏膜压片染色找到包涵体,免疫荧光检测抗原。
6. 胸部影像学检查
重症者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炎,少数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考点五:治疗
1.治疗原则
(1)隔离患者
流行期间对公共场所加强通风和空气消毒。
(2)早期治疗
起病1-2日内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3)加强支持治疗和防治并发症
卧床休息,多饮水,饮食要易于消化。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抗生素仅在有继发细菌感染时才考虑应用。
(4)合理应用对症治疗药物
应用解热药、缓解鼻黏膜充血药、止咳祛痰药等对症治疗。儿童忌用阿司匹林制剂,以免诱发致命的雷耶综合征。
2.抗流感病毒药物治疗
(1)离子通道M2阻滞剂
只对甲型流感病有效。金刚烷胺和甲基金刚烷胺可阻断病毒吸附于宿主细胞,抑制病毒复制,早期应用可减少病毒的排毒量,缩短排毒期。目前对此类药物的耐药性已普遍存在。
(2)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奥司他韦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可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发病初期使用,能特异性抑制甲、乙型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从而抑制病毒的释放。推荐口服剂量是成人每次75mg,每日2次,连用5日。扎那米韦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发挥作用,适用于成年患者和12岁以上的青少年患者。其对金刚烷胺、金刚乙胺耐药的病毒株也起抑制剂作用,推荐用量为每日20mg,间隔12小时,分两次吸入,连用5日。
考点六:预防
1. 控制传染源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隔离时间为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2. 切断传播途径
流感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加强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戴口罩,勤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流感患者的用品要彻底消毒。
3.保护易感人群
(1)接种流感疫苗
在流感好发季节,给易感的高危人群和医务人员接种疫苗。接种时间为每年流感流行季节前,每年接种1次,约2周可产生有抗体,用法为皮下注射,成人1mL,学龄前儿童0.2mL,学龄儿童0.5mL。减毒活疫苗主要采用鼻腔喷雾接种,两侧鼻腔各喷0.25mL。
(2)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预防
明确或怀疑某部门流感暴发时,对所有非流感者和未进行疫苗接种的医务人员给予金刚烷胺、金刚乙胺或奥司他韦进行预防性治疗。
编辑:小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流感仍高发,预防莫懈怠
流感季来袭,你应该知道的“流感病毒”和“流感疫苗”
流感小知识 你问我答!
甲型和乙型流感有哪些区别?
解读人流感与禽流感的区别
流行性感冒有哪些原因引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