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西方言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与影响

《山河故人》剧照

一、山西方言的特点

方言学家李荣先生曾说过:“山西的方言跟山西的煤炭一样,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亟待开发。”作为北方方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山西方言从地域类型方面分为中区、西区、东南区、北区、西南区和北区六大片,丰富多样的山西方言具有独特的文化特点。

1.古音丰富,入声多,文化价值高

入声是古代汉语调类之一,以辅音(p/t/k)结尾,发音比较短促有力,而现代普通话和大部分北方方言没有入声。所以,山西方言的古文化含量是相对较高的。如 “咥”音为die,意为吃,“咥”字来源古老,如《易经·履卦》:“履虎尾,不咥人,亨。”这个字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常用了,但在山西方言中是个常用词,如:“咥上两瓶罐头哇”、“信饱咥(管饱吃)”。

2.叠音词运用多,音律感强

山西方言多用叠音词,使方言具有音律感和一种回环往复的语音美感。如晋北方言中,食物名称有莜面推窝窝、莜面鱼鱼;形容色彩有,红艳艳,黑歪歪,蓝映映;物品名称有木棍棍,糖蛋蛋等。

3.形象幽默,易于理解

一些通俗词汇的使用,使山西方言富有内涵又易于理解,读来朗朗上口,在生活中使用有丰富多彩又生动形象。比如。形容黑色为“黑死个烂”,物品褶皱多为“圪出打蛋”,火柴叫做“曲灯棍儿”,眼镜叫做“二饼儿”,啰哩啰嗦叫“咯低噶踏”等。

山西方言本身具有的幽默性和形象易懂的特点,为其在影视作品中的大量使用创造了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影视作品中山西方言独具感染力的关键所在。

二、山西方言在影视剧中的运用与影响

1.对影视剧作的塑造功能:

在贾樟柯纯山西方言的新电影《江湖儿女》中,纯正山西方言的运用为影片增色不少。从电影第一幕,女主角赵巧巧操着一口流利的山西方言出场时,就让观众感受到浓厚的来自民间的鲜活而又复杂的生活气息。

影片中方言的运用,体现了影片的纪实性风格,为影片描绘了真实的社会环境,营造了21世纪初大同的江湖氛围。在全方言的对白中,观众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大同县城里,更直接地看到江湖上的杂乱不堪和体会到电影人物的离合悲欢。

人声,是电影中声音语言最活跃的部分,也是信息量最大的部分。

贾樟柯的系列《江湖儿女》《小武》《山河故人》等和电视剧吕梁英雄传等影视剧中的人物多为山西土生土长的小人物,甚至是社会最底层的边缘化人物,如巧巧是大同当地黑社会大哥的女人、小武是汾阳县一个屡教不改的惯偷、崔明亮是汾阳文工团的小演员。

让他们在小县城和农村的生活环境下,有着当地人的举止形态张口确实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么角色的语言和身份是极其不和谐的,人物形象是无法树立起来的,观众也不会相信这个人物的存在。

演员使用方言对人物的塑造功能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有视听方面上的真实性,在使用方言台词的过程中,也会突出角色的个体气质,展现角色的性格特色。总之,方言的使用拓展演员的表演,演员使用方言塑造更加立体丰满的影视人物形象。

山西方言的影视作品也可以冲击传统的视听习惯,缓解观众们在看多了普通话影视剧的审美疲劳,一定程度上满足大众对山西方言的好奇。

同时,方言的使用拉进了作品本身与观众的距离,不论是对影片中的人物还是银幕前的观众,都一反精英电影的盛气凌人,而采取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姿态,有着极强的人文关怀精神。

2.对语言传播与发展的激励和促进功能

山西方言在影视剧中的运用,激发了山西方言使用者和与山西方言相似方言使用者的文化认同心理,一方面提升了他们对剧集本身的关注度和兴趣值,一方面,激发山西方言使用人群的保护和传承意识,从总体来讲,有利于国家语言保护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推进国家语保进程。

再者,山西方言本身虽是北方唯一一个非于官话方言,但其区别于官话方言的主要特征就是保留了入声。

所以,与普通话有许多共同点的山西方言听起来相对简单易懂,再加上它具有生动幽默的特点,学习起来难度较小,易于模仿和便于平时使用。这也正是贾樟柯导演电影有信心让零山西方言基础演员临时学习并使用纯方言对白的原因。

同样地,山东人林永健和河北人杜淳也为电视剧和学习了山西话并熟练掌握了这门方言。这些因素使得山西方言在影视剧集的大量运用不仅不会妨碍普通话的普及和发展,还可以很好地起到充实和丰富汉语普通话的效果,促进共同语的发展。

3.对地域文化的展现与传播功能

马林诺夫斯基说过,“想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就需要了解这个民族的语言。”

山西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是三晋大地地域文化的载体。正如郭璀瑾所说“一定地域内的方言不仅仅是语音、语义的保留,更是这一地域独特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展现。”

台词本身蕴含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影视剧中的山西方言台词承载着山西的文化特征,也展现着三晋大地的文化面貌。在山西方言剧中,《小武》中有黄土高原的厚朴苍茫,《山河故人》有黄河汾河的滚滚洪流,《吕梁英雄传》有太行吕梁的巍峨雄壮,《江湖儿女》有晋北儿女的离合悲欢,《走西口》有勇于开拓、进取敬业的晋商精神……

通过方言剧,让人们去了解山西,探索山西,有利于改变大众对仅是山西能源大省的刻板印象,推动新时期山西的转型和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贾樟柯本人于2017年创办的平遥国际电影节对山西影视剧、和山西影视业和山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正做出着巨大的贡献。

为山西地域文化的展现和传播提供了一个国际性的平台,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山西文化走向世界创造了绝佳机会。这也对影视创作人提出了新要求,导演不可以滥用方言、一味依赖方言的语言效果而缺少对作品的内容追求,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创造低俗不良的方言剧作,我们必须明白,方言是影视作品的文化表征,而不该是导演单纯为了圈钱而使用的工具。如何让展现三晋地域文化的优秀山西话剧作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是时代对导演和演员提出的共同疑问。

三、关于山西方言影视剧的思考

有表里山河之称的山西虽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和中国最大煤炭能源基地,但知名度较低,经济、文化、旅游发展都相当缓慢。在方言影视剧大热的今天,影视人和政府应该乘着文化与市场的东风,共同努力创作和宣传优秀的山西方言影视作品。

对于影视创作者来说,作品创作要走出地域限制,山西方言剧不仅让山西人看,更要走向中国,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山西方言,了解山西文化。也要加强与其他地区方言影视剧的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为山西方言剧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打好基础。再者,还要拓展山西方言影视剧的题材。

提到山西方言影视,大多数人想到的是贾樟柯系列的悲剧性质文艺片。《江湖儿女》巧巧有情有义但一生都无法摆脱爱情悲剧阴霾,《世界》中人物卡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最终因无法认清现实而只能黯然回归卑微的悲哀,《山河故人》离开家乡、离开母亲后人们苦苦寻求文化认同却始终无所适从……山西方言的正剧和喜剧产出较少,最近的正剧已经是十年前的《走西口》,带有喜剧色彩的《立春》也上映在2007年。

导演们要创造出更加丰富的题材的作品,让大家看到,山西方言影视剧不仅仅有贾科长的文艺片,山西话可以在各种题材的影视剧作里撒发光芒。

对于政府来说,要给予山西话剧作足够的发展空间。对在山西省境内拍摄的作品、展现山西地域文化的作品或是使用山西方言的作品提供政策、经济等方面大力的支持 。甚至可以主动寻求影视队伍,针对山西方言区拍摄优质作品。

结语

方言是乡土文化的符号,没有山西方言就没有山西文化。在影视业发展态势极好的今天,让独具特色又形象易懂的承载着五千年历史的山西文化的山西话通过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 走向全民族、走向世界是我们共同的期望,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质优量多的山西方言影视作品出现,山西方言剧作品的路亦会越走越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言剧中的对话性与凝聚力
【鹰眼头条】贰零壹陆影视《装台》捧杯飞天奖,“扎根人民群众”的创作者备受鼓舞
拓展视野:山西民歌的地域特征与形成背景
山西方言管屁股不叫“屁股”,而是叫“叾”,你知道这字念什么吗?
相隔20公里,为啥南充人听不懂西充话?这“千古奇谜”终于解开了…
有人说粤语是古汉语,那么秦朝人说的是陕西话还是粤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