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考研倒计时41天­­||考前必记【中基】高频考点

考点十六:中基  病因与发病  六淫

【中医综合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出题次数:34次】

六淫各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②风性善行而数变。

③风为百病之长:常兼他邪合而伤人。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②寒性凝滞。

③寒性收引: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猝然而痛。”

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②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③暑多挟湿。

④易扰心神。

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

②湿性重浊:在上,面垢、眵多;滞大肠,大便溏泻、下痢脓血;下注,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浸淫肌肤,湿疹等。

③湿性黏滞:症状的黏滞性、病程的缠绵性。

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②燥易伤肺。

6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②火易耗气伤津。

③火易生风动血。

④火易致肿疡。

⑤火易扰动心神。

火与热的异同

①热邪致病:多为全身性弥漫性发热现象。

②火邪致病:多表现为某些局部症状,如:肌肤局部红肿热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

考点十七:中基  病因与发病  七情内伤

【中医综合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出题次数:16次】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2)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肝气横逆上冲。

喜则气缓:心气涣散。

悲则气消:损伤肺气。

恐则气下:肾气不固。

惊则气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

思则气结:心神耗伤,脾气郁结。

(3)多发为情志病

考点十八:中基  病因与发病  饮食不节

【中医综合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出题次数:15次】

饮食偏嗜——“伤己所胜”

1.“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2.“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考点十九:中基  病因与发病  劳损、痰饮、瘀血

【中医综合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出题次数:12次】

1.劳逸损伤的致病特点:

过劳:“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视伤血”。

过逸:“久卧伤气,久坐伤肉”。

2.痰饮的致病特点:

③阻滞气血运行。

②影响水液代谢:主要是肺、脾、肾三脏的生理功能。

③易于蒙蔽心神。

④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3.瘀血的形成原因:

①出血。

②气滞。

③虚。

④血寒。

⑤血热。

瘀血致病特点:

①易于阻滞气机。

②影响血脉运行。

③影响新血生成。

④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瘀血的病证特点:

①疼痛。

②肿块。

③出血。

④色紫暗。

⑤肌肤甲错。

⑥脉涩或结代。

考点二十:中基  病机  疾病虚实

【中医综合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出题次数:11次】

1.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形成:正气虚弱,脏腑气血不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

2.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形成:邪气亢盛,结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畅达于外

考点二十一:中基  病机  阴阳盛衰

【中医综合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出题次数:20次】

(一)阴阳偏盛

1.阳偏盛: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病证。

阳偏盛形成原因:

①感受温热阳邪。

②阴邪从阳化热。

③五志过极化火。

④气滞、血瘀、食积郁而化热。

2.阴偏盛:阴寒偏盛而阳气未虚。

阴偏盛形成原因:

①感受寒湿阴邪。

②过食生冷,寒滞中阳,阻遏阳气。

(二)阴阳偏衰

1.阳偏衰: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偏亢。

阳偏衰的形成原因:

①先天禀赋不足。

②后天饮食失养。

③劳倦内伤。

④久病。

2.阴偏衰:阴气不足、阳气相对偏亢。

阴偏衰的形成原因:

①阳邪伤阴。

②五志过极化火。

③久病耗伤阴液。

(三)阴阳格拒病机:阴阳之间不相维系。

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阴寒内盛是疾病的本质。

阳盛格阴(真热假寒证):阳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

(四)亡阳的病机:

①邪盛。

②素体阳虛,正气不足。

③过用汗法。

④阳气严重耗散,虚阳外越。

(五)亡阴的病机:

①热盛。

②邪热久留,大量煎灼津液。

考点二十二:中基  病机  内生五邪

【中医综合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出题次数:24次】

内生五邪的病机

1.风气内动(内风):阳气之变动。

(1)肝阳化风——特点:筋惕肉瞤、肢体震颤。

原因:

①肝郁化火亢逆。

②暴怒伤肝,肝气亢逆。

③劳伤肝肾,水不涵木。

(2)热极生风

特点:痉厥、抽搐,伴高热、神昏、谵语。

(3)阴虚风动

特点:手足蠕动。

(4)血虚生风

特点:肢体麻木不仁,甚则手足拘挛不伸。

(5)血燥生风

特点:皮肤千燥、肌肤甲错。

2.寒从中生(内寒):脾肾阳虚。

3.湿浊内生(内湿):脾虚。

4.津伤化燥(内燥):肺、胃、大肠多见。

5.火热内生(内热):阳盛、邪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讲淤血:淤血致病——形成原因、致病特点(中医病机学)
【一轮考点】考纲重点之中基病机(三)
快速提分!「中医综合—中基」重难点超精简总结,都在这一篇
中医基础理论精华总结,生病的病因以及治病的大法则
中基49条必背知识,医考一定用的上!
论内生五邪的致病特点_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