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考研倒计时32天­­||考前必记【中诊】高频考点

考点五十四:中诊  气血津液  气血
中医综合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出题22次
 
一.气虛证:弱、疲、虚、淡
1.病因:
①久病重病,劳倦过度→元气耗损。
②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元气生成不足。
③年老体弱,脏腑虚弱→元气自衰。
2.病机表现:
①脏腑功能减退—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神疲乏力。
②清阳不升,头目失养—头晕目眩。
③毛窍疏松,玄府失司—自汗。
④无力鼓动血脉
血不荣舌→舌淡嫩苔白;
运血无力→脉虚无力。
⑤劳则耗气→动则诸症加剧。

3.病理变化
①气化功能减退,水湿潴留→痰饮水湿。
②推动无力,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
③无力固摄→各种出血证。
④防御不能→易感外邪以及食积、虫积。
 
二.气逆证
1.感受外邪,痰浊壅滞,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咳喘。
2.痰食停胃,外邪犯胃,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呃逆暧气、恶心呕吐。
3.郁怒伤肝,阴不制阳,升发太过→【肝气上逆】。
头痛眩晕、昏厥。
②气火上逆,血随气逆→呕血。
 
三.血虚证:白、淡、细(五白、舌淡、脉细)。
五白:面、睑、唇、舌、甲。
1.病因
①失血过多,新血未生。
②生血无源(脾失健运、营养不足、肠道虫积)。
③思虑劳神太过→暗耗阴血。
④瘀血阻滞脉络→新血不生。
⑤久病伤及精气,不化新血。

2.病机表现
①头面失养→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唇舌色淡。
②心失所养→心悸失眠。
③筋脉失养→手足发麻,爪甲无华。
④经血乏源→经少色淡,月经延期,甚则闭经(肝血虚)
⑤脉道失充→脉细无力。
 
四.血瘀证:痛、肿块、血、色脉
1.病因
①跌仆外伤,离经之血未排出消散。
②气滞血行不畅。
③气虚无力运血,血脉瘀滞。
④寒凝血脉。
⑤湿热、痰火阻遏,脉络不通。
⑥热壅血脉,煎熬血液,血行不畅。

2.病机表现
①寒邪瘀滞,不通则痛→刺痛拒按,痛有定处。
②瘀血凝聚局部,日久不散→肿块。
③夜间阴血凝滞更甚→疼痛夜间加剧。
④瘀在肌肤组织间→局部青紫,唇舌爪甲紫暗。
⑤瘀在腹腔內→瘕积(坚硬有形,推之不移,按之疼痛)。
⑥瘀久肌肤失养→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⑦瘀阻脉络→皮肤红丝如缕,腹部青筋,小腿青筋蜷曲。
 
五.血寒证
1.病因:
感受寒邪,寒凝血脉→血寒证。

2.病机
①脉道收引,血行不畅→局部冷痛,肤色紫暗。
②阳气被遏,肌肤失煦→形寒肢冷。
③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喜暖怕冷,得温痛减。
④寒客血脉,宫寒血凝→少腹冷痛,经血紫暗,夹有血块。
⑤气血运行受阻→舌淡暗苔白,脉沉迟涩。
 
六.气血同病证类
(一)气滞血瘀证
1.病因:
情志不遂、外邪侵袭、跌仆损伤→气滞血瘀证。

2.病机表现:
气滞:①肝气郁滞→胸胁胀闷走窜疼痛。
↓↑②疏泄失职→性情急躁。

血瘀:
①瘀积胁下→胁下痞块。
②瘀阻气机→疼痛益甚,刺痛,拒按。
③肝瘀血阻→痛经,甚至闭经。
④瘀血内阻→舌紫脉涩。
 
(二)气虚血瘀证
1.病因:
久病年高、中风偏瘫、素体虚弱久坐不动。
2.病机表现:
气虚:身倦无力,少气懒言,面色淡白;运血无力→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沉涩。

血瘀:瘀阻脉络—面色晦滞;不通则痛—刺痛拒按不移。
 
(三)气血两虚证
1.病因:
禀赋不足、劳倦太过、饮食失调、久病失养、失血过多。
2.病机表现:
①气虚—少气懒言,乏力自汗。
②血虚—心悸失眠、唇甲淡白,脉细弱。
③头目失养—头晕目眩。
④肌肉失养—形体瘦弱。
⑤面舌失荣—面色淡白或萎黄,舌淡嫩。
 
(四)气不摄血证
1.病因:
久病气虚、慢性失血。

2.病机表现
①血溢于胃肠:吐血,便血。
②血溢于肌肤:皮下瘀斑。
③冲任不固:月经过多或崩漏。
④气虚血耗:气短,乏力,倦怠,面白无华,舌淡,脉细弱。
 
(五)气随血脱证
1.病因:
肝胃肺宿疾、外伤或崩漏。
2.病机表现:
①气脱→不能上荣于面→面色苍白。
②亡阳→不能温煦四肢→手足厥冷。
③不能温固肌表→冷汗淋漓。
④神随气散,神无所主→晕厥。
⑤舌色淡,脉微欲绝,或脉浮大而散。
 
考点五十五:中诊  气血津液  津液
中医综合全国统一考试试卷出题18次
 
一.痰证
1.病因
①熬津成痰:五志化火、虚火迫肺。
②水湿不运,壅滞成痰:脾胃虚弱、饮食不节。
③积久成痰:肾虚水泛。
④外感六淫:肺脾失常,水聚成痰。

2.病机表现:苔腻,脉滑
①痰阻于【肺】,肺失宣降→咳喘胸闷,喉痰鸣,咳痰。
②痰留于【胃】,胃失和降→脘痞纳杲,恶心。
③痰阻于【中】,清阳不升→眩晕。
④痰阻【经络】,血运失常→肢体麻木,半身不遂。
⑤痰结皮下【肌肉】,凝结成块→皮下结节。
⑥痰结于【喉】→咽有物梗感。
⑦痰结于【颈】→瘰疬、瘿瘤。
⑧痰结于【乳】→乳癖。
⑨痰结【四肢】→痰核。
 
二.饮证
病因:
1.外邪侵袭影响脏腑气化水液。
2.中阳素虚水液传输敷布障碍。
3.复因饮食不慎,或外邪侵袭。
 
饮停各部位的表现
1.痰饮(胃肠)
①胃失和降→泛吐清水。
②阻遏气机→脘腹痞胀。
③饮邪羁留胃腑→胃中有振水音。
④饮邪走肠→肠间水声辘辘。
⑤饮邪内阻,清阳不升→头晕目眩。
⑥口淡不渴,苔白滑,脉沉滑。
2.支饮(心包):凌心射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胸闷心悸

3.悬饮(胁下):压迫肺脏→肋间饱满,咳唾引痛,胸闷息促。

4.溢饮(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肢节疼痛。
问日:四饮何以为异?
师日: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四饮
①痰饮—饮停【胃肠】(肠间沥沥有声;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
②支饮—饮支【胸膈】,凌心射肺(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如肿;心悸)。
③悬饮—饮流【胁下】,压迫肺胀(肋间饱满,咳唾引痛)。
④溢饮—饮溢【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
 
三.津液亏虚证
1.病因:
①津液化生无源(脾胃虚弱、长期食少)。
②津液大量丧失(热盛耗伤津液、汗吐下太过)。

2.病机表现:
①上不润口咽→口燥咽干,唇燥而裂。
②下不化小便、润大肠→尿少便干。
③外不濡肌肤→皮肤干燥枯槁或枯瘪。
④内可生虚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气血津液
朱丹溪从痰论治月经病之探析
重症肌无力的“脾虚络滞”病机初探
中医基础理论2
第八章 病因辨证--相关文章
晚期乳腺癌的病因病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