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剂学】高频知识点之方剂学各论——理气剂(二)

1.苏子降气汤证的病机要点是(单选)

A.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B.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C.风寒束表,痰热内蕴

D.痰涎壅肺,肾阳不足

点击白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本证由痰涎壅肺,肾阳不足所致(故选D),病机特点是上实下虚。“上实”指痰涎上壅于肺,使肺气不得宣畅,而见胸膈满闷、喘咳痰多;“下虚”指肾阳虚衰于下,一见腰疼脚弱,二见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喘逆短气,三见水不化气而致水泛为痰、外溢为肿等。本方证虽属上实下虚,但以上实为主;治以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重,兼顾下元。

2.《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中配伍竹茹的主要用意是(单选)

A.行气和胃止呃

B.清热安胃止呃

C.清热除烦止呕

D.清热化痰止呕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呃逆之证,皆因胃气不能和降而起,但有寒热虚实之分。本方证因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胃虚宜补,有热宜清,气逆宜降,故立清补降逆之法。方中橘皮辛温,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皆重用为君药(故选B)。人参甘温,益气补虚,与橘皮合用,行中有补;生姜辛温,和胃止呕,与竹茹合用,清中有温,共为臣药。甘草、大枣助人参益气补中以治胃虚,并调药性,是为佐使药。

3.《伤寒论》旋覆代赭汤原方中旋覆花与代赭石的用量比例是(单选)

A.1:1

B.2:1

C.3:1

D.4:1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伤寒论》旋覆代赭汤原方中旋覆花用3两,代赭石用1两,所以旋覆花与代赭石的用量比例为3:1(C对),(ABD错)。

4.苏子降气汤证中属于“下虚”表现的是(多选)

A.腰疼脚软

B.肢体浮肿

C.喘咳痰多

D.呼多吸少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BD。苏子降气汤证由痰涎壅肺,肾阳不足所致。其病机特点是“上实下虚”。“上实”,是指痰涎上壅于肺,使肺气不得宣畅,而见胸膈满闷、喘咳痰多;“下虚”,是指肾阳虚衰于下,一见腰疼脚弱,二见肾不纳气、呼多吸少、喘逆短气,三见水不化气而致水泛为痰、外溢为肿等(故选ABD)。

5.旋覆代赭汤原方重用生姜的目的是(多选)

A.温中和胃,以增降逆止噫之效

B.宣散水气,以助消痰去浊之力

C.与甘草辛干合化,以复脾胃阳气

D.制约代赭石之沉寒,使其镇逆不伐胃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BD。旋覆代赭汤中生姜重用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寒凉之性。(故选ABD)C无关,将与本方功效不符的排除。(故不选C)

方剂学各论——理气剂(二)

(全国卷历年出题数:40道)

1.本章相关方剂的对比分析及鉴别应用

降气剂

①苏子降气汤、定喘汤

长于降肺气而定喘逆。但苏子降气汤兼能温化寒痰,主要用于上实下虚的寒痰咳喘证;定喘汤则兼能宣肺散邪,清化热痰,多用于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的喘咳证。

②小半夏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

均长于和胃降逆止呕呃。小半夏汤长于化痰降逆止呕;后二方则兼有补气益胃之功,其中旋覆代赭汤重在养胃祛痰止嗳,适用于胃虚痰阻气逆的痞闷嗳气及反胃呕吐;橘皮竹茹汤则长于清胃降逆,主治胃虚呃逆或呕吐偏热者。

 
2.具体内容

(1)行气剂

金铃子散

【方歌】金铃延胡等分研,黄酒调服或水煎,疏肝泄热行气血,肝郁化火诸痛蠲。

【组成】金铃子、玄胡

【用法】酒调服,温汤亦可。

【功用】疏肝泄热,活血止痛。

【主治】
肝郁化火证。胸膈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或痛经,或疝气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义】
①金铃子苦寒入肝,疏肝气,泄肝火,以治胸胁肋疼痛而为君药。
②玄胡(延胡索)辛苦性温入肝经,能行血中气滞以达行气活血止痛之功,为臣佐之药。
③服用酒下,行其药势,用以为使;二药相配,气行血畅,疼痛自止。

【配伍特点】
本方疏清兼能,气血并调,药简效专,尤善治肝火所致诸痛。
 
厚朴温中汤

【方歌】厚朴温中苓陈草,干姜生姜一齐熬,行气燥湿蔻木香,脘腹胀痛服之消。

【组成】厚朴、陈皮、炙甘草、茯苓、草豆蔻仁、木香、干姜、生姜

【功用】行气除满,温中燥湿。

【主治】脾胃寒湿气滞证。脘腹胀满或疼痛,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沉弦。

【方义】
①厚朴辛苦温燥,行气消胀,燥湿除满为君。
②草豆蔻辛温芳香,温中散寒,燥湿运脾为臣。
③陈皮、木香行气宽中,助厚朴消胀除满;干姜、生姜温脾暖胃,助草豆蔻散寒止痛;茯苓渗湿健脾,均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功兼佐使。

【配伍特点】
诸药合用,共成行气除满,温中燥湿之功,使寒湿得除,气机调畅,脾胃复健,则痛胀自解。虽方名“温中”,但功用重在行气,而不在温中。
 
加味乌药汤

【方歌】加味乌药汤砂仁,香附木香姜草伦,配入延胡共七味,经前胀痛效堪珍。

【组成】乌药、砂仁、木香、延胡索、香附、甘草、生姜

【功用】行气活血,调经止痛

【主治】
肝郁气滞之痛经。月经前或月经初行时,少腹胀痛,胀甚于痛,或连胸胁、乳房胀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方义】
重用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为君药。乌药辛散温通,助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延胡索行气活血,调经止痛,共为臣药。木香、砂仁行气止痛而消胀,生姜辛散温通,以助行气散寒,均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兼调诸药,为佐使之用。

【配伍特点】
行气与活血并用,以调气为主。

【鉴别】
本方与逍遥散均有疏肝解郁作用,可治疗妇女经行腹痛或经前乳房胀痛。但是本方疏肝行气止痛之力较强,宜于肝郁气滞、血行不畅之痛经;而逍遥散疏肝行气之力较弱,兼可养血柔肝,健脾助运,宜于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痛经。
 
橘核丸

【方歌】橘核丸中楝桂存,枳朴延胡藻带昆,桃仁木通木香合,㿗疝顽痛盐酒吞。

【组成】橘核、海藻、昆布、海带、川楝子、桃仁、厚朴、木通、枳实、延胡索、桂心、木香

【功用】行气止痛,软坚散结。

【主治】
㿗疝(寒湿疝气)。睾丸肿胀偏坠,或坚硬如石,或痛引脐腹,甚则阴囊肿大,轻者时出黄水,重者成痈溃烂。

【方义】
①橘核行气散结,专治疝痛者,为君药。
②川楝子、木香助橘核行气止痛;桃仁、延胡索活血散结,延胡索并善行气止痛;以上共为臣药。君臣相配,散厥阴肝经气血之郁滞。
③肉桂温肾暖肝而散寒;木通通利血脉而除湿;厚朴下气燥湿;枳实行气破坚;海藻、昆布、海带软坚散结;共为佐使药。

【配伍特点】
综观全方,诸药合用可直达厥阴肝经而行气血,散寒湿,消肿胀,对于寒湿疝气,睾丸肿胀之证,甚为合适。
 
枳实消痞丸

【方歌】枳实消痞四君先,麦芽夏曲朴姜连,脾虚痞满结心下,痞满脾健乐天年。

【组成】干姜、炙甘草、麦芽曲、白茯苓、白术、半夏曲、人参、厚朴、枳实、黄连

【用法】白汤下,食远服。

【功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苔腻而微黄。

【方义】
①枳实苦辛微寒,行气消痞为君。
②厚朴苦辛而温,行气除满为臣。二者合用,以增行气消痞除满之效。
③黄连苦寒清热燥湿而除痞、半夏曲辛温散结而和胃、少佐干姜辛热温中祛寒,三药相伍,辛开苦降,平调寒热,共助枳、朴行气开痞除满之功;麦芽甘平,消食和胃;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四君子汤)益气健脾,祛湿和中,共为佐药。炙甘草还兼调药之用,亦为使药。
④全方用药有消有补,有寒有热,体现了消补兼施、辛开苦降的配伍特点。

【加减应用】
脾虚甚者,重用人参、白术以增益气健脾之功;偏寒者,减黄连,加重干姜用量,可再加高良姜、肉桂等以助温中散寒之力;胀满重者,可加陈皮、木香等以加强行气消胀之效。

【注意事项】
本方功效行散,痞满而虚多实少者慎用。
 
(2)降气剂

苏子降气汤

【方歌】苏子降气祛痰方,夏朴前苏甘枣姜,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化痰喘康。

【组成】紫苏子、半夏、当归、甘草、前胡、厚朴、肉桂、苏叶、生姜(一方有陈皮)、大枣

【用法】水煎服。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喘咳证。咳喘痰多,胸膈满闷,喘咳短气,呼多吸少,或腰疼脚弱,肢体倦怠,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

【方义】
①紫苏子降气平喘,祛痰止咳,为君药。
②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厚朴下气宽胸除满,前胡下气祛痰止咳,三药助紫苏子降气祛痰平喘之功,共为臣药。君臣相配,以治上实。
③肉桂温补下元,纳气平喘,以治下虚;当归既治咳逆上气,又养血补肝润燥,同肉桂以增温补下虚之效;略加生姜、苏叶以散寒宣肺,共为佐药。
④甘草、大枣和中调药,是为使药。
⑤诸药合用,标本兼顾,上下并治,而以治上为主,使气降爽痰消,则喘咳自平。

【加减应用】
本方原书注“一方有陈皮去白一两半”,则理气燥湿祛痰之力增强。《医方集解》载:“一方无桂,有沉香”,则温肾之力减,纳气平喘之效增。兼表证者,可酌加麻黄、杏仁以宣肺平喘,疏散外邪;兼气虚者,可酌加人参等益气。

【注意事项】
本方药性偏温燥,以降气祛痰为主,对于肺肾阴虚的喘咳以及肺热痰喘之证,均不宜使用。
 
定喘汤

【方歌】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组成】白果、麻黄、苏子、甘草、款冬花、杏仁、桑白皮、黄苓、半夏

【功用】宣降肺气,清热化痰。

【用法】水煎服,“不用姜”,不拘时候,徐徐服。

【主治】风寒外束,痰热内蕴证。咳喘痰多气急,质稠色黄,或微恶风寒,舌苔黄腻,脉滑数者。

【方义】
①麻黄宣肺散邪以平喘,白果敛肺定喘而祛痰,共为君药,一散一收,既可加强平喘之功,又可防麻黄耗散肺气。
②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气平喘,止咳祛痰,共为臣药。
③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止咳平喘,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且能止咳,为佐使。
④诸药合用,使肺气宣降,痰热得清,风寒得解,则喘咳痰多诸症自除。注意本方中“不用姜”是因为生姜乃辛温解表药,这里主治之证因有内热而不用,以免加重痰热。

【加减应用】
若无表证者,以宣肺定喘为主,故麻黄可减量应用;痰多难咯者、可酌加瓜蒌、胆南星等以助清热化痰之功;肺热偏重,酌加石膏、鱼腥草以清泄肺热。

【注意事项】
若新感风寒,虽恶寒发热、无汗而喘,但内无痰热者;或哮喘日久,肺肾阴虚者,皆不宜使用。

旋覆代赭汤

【方歌】旋覆代赭重用姜,半夏人参枣草尝,降逆化痰益胃气,胃虚痰阻痞嗳康。

【组成】旋覆花、人参、代赭石、炙甘草、半夏、大枣

【用法】水煎服。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胃虚痰阻气逆证。胃脘痞闷或胀满,按之不痛,频频嗳气,或见纳差、呃逆、恶心、甚或呕吐,舌苔白腻,脉缓或滑。

【方义】
①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降逆止嗳,是为君药。
②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故用量稍小为臣药。旋覆花与代赭石用量比为3:1。
③生姜于本方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半夏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臣药。人参、炙甘草、大枣、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已伤之中气,为佐使之用。
④诸药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剂,使痰诞涎得消,逆气得平,中虚得复,则心下之痞硬除而嗳气、呕呃可止。后世用治胃气虚寒之反胃、呕吐涎沫,以及中焦虚痞而善嗳气者,亦取本方益气和胃,降逆化痰之功。

【加减应用】
若胃气不虚者,可去人参、大枣,加重代赭石用量,以增重镇降逆之效;痰多者,可加茯苓、陈皮助化痰和胃之力。

【注意事项】
代赭石性寒沉降,有碍胃气,中焦虚寒者,不可重用。

橘皮竹茹汤

【方歌】橘皮竹茹重姜枣,参草益气共煎熬,降逆止呃又清热,胃虚有热呃逆疗。

【组成】橘皮、竹茹、大枣、生姜、甘草、人参

【用法】水煎服。

【功用】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方义】
①橘皮辛温,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皆重用为君药。
②人参甘温,益气补虚,与橘皮合用,行中有补;生姜辛温,和胃止呕,与竹茹合用,清中有温,共为臣药。
③甘草、大枣助人参益气补中以治胃虚,并调药性,是为佐使药。
④诸药合用,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且补而不滞,清而不寒,对于胃虚有热之呃逆、干哕,最为适宜。

【加减应用】
若胃热呕逆兼气阴两伤者,可加麦冬、茯苓、半夏、枇杷叶以养阴和胃;兼胃不足者,可加麦冬、石斛等养胃阴;胃热呃逆,气不虚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加柿蒂降逆止呃。

【注意事项】
呕逆因实热或虚寒而致者,非本方所宜。

四磨汤

【方歌】四磨汤治七情侵,人参乌药及槟沉,浓磨煎服调滞气,实者枳壳易人参。

【组成】人参、槟榔、沉香、天台乌药

【功用】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主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方义】
乌药行气疏肝以解郁;沉香顺气降逆以平喘;槟榔行气化滞已除满。然破气之品每易耗损正气,故又用人参益气扶正,使郁结之气散而正气不伤,诸证平而无遗患。

【配伍特点】
行气降逆,主治气滞气逆之证,兼以益气扶正,治实防虚,邪正兼顾。
编辑:大弟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理气剂—降气{苏子降气汤、定喘汤、小半夏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
理气剂3降气
理气剂- 降气剂
方剂学理气剂降气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方剂试试理解记忆——理气剂
理气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