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元节。

中元寄哀思灯下念故人

点击卡片欣赏节日之美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它是中国传统的鬼节,

是民间祭祖的日子,

这一天地宫将打开地狱之门,

已故的亲人便可回家,

再食一回人间烟火。

天官赐福,地官赦罪,

水官解厄。

中元节对应的

就是地官赦罪。

每逢七月十五日,

地官即来人间,

校戒罪福,为人赦罪。

所以七月十五日

也是人们消灾的节日。

明日中元节。

中元节,即七月半祭祖节,又称施孤、鬼节、斋孤、地官节。

中元节由上古时代“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演变而来。

■ 道家经典:三官崇拜

道教的中元节既是道教的宗教节日,也是使之成为民俗节日。

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五腊日主要的内容是祭祀先祖。道教初起时有三官崇拜,即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地官所管为地府,七月十五,地官的生日,检验诸路鬼众的地府官自然成为人们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堂的固定节日。

■ 佛家传说:目连救母

七月十五日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盂兰盆」乃梵语音译,原义是解倒悬。

传说佛的徒弟目连,苦于其母生前作恶,被罚下地狱深处,无由解脱,去问佛有什么解救法门;

佛告诉他,于僧徒解制日(在中国是七月十五)斋僧,可救鬼魂脱离地狱之苦。后来形成设斛食祭鬼的习俗。

■ 民间:七月半或鬼节

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

“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

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最适合祭祀亡灵。

又有传说: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又称为鬼节。

七月十五的习俗,剔除掉其中的迷信色彩,会发现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

“人生百善孝为先”,孝是善心、良心和爱心的体现,无论是对尚健在的长辈,还是已逝的亲人,不忘孝道,这才是“中元节”的现实意义。

■ 祭祖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十五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

最好中元节回去祭拜祖先,烧纸钱,除了探望亲人,最重要的就是钱了,而去世的人用黄纸、元宝等。

■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泊。

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

■ 祈丰收

中元节施祭孤魂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

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

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

中元节,佛家举行“盂兰盆法会”,以百味五果供奉十方僧人的功德,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世上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唯有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分离为目的。

年少时不懂,而今远在他乡,与父母聚少离多,才真正明了,人生苦短,与其惜别,不如惜聚。

《西藏生死书》说:“接近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

从前,死亡只是一个概念,直到至亲忽然离去,那些刻在骨子里的祭祀仪式,才真正被激活,成了最好的情感寄托。

中元祭祖,直面死亡,也在提醒活着的人珍惜拥有的一切;

不要让人生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尽己所能,去爱,去珍惜。

每年的中元节,都是一场盛大的告别。

每一盏河灯,每一炷清香,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节日仪式感,更是对先人的缅怀和对死亡的敬畏。

那些离去的人,今生无缘再见,但思念从未停止,不遗忘是最好的怀念。

中元寄哀思,灯下念故人。

有亲人在的日子,

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逝去亲人的时刻,

是人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一盏盏心灯,是祈愿;

一滴滴泪痕,是想念;

一声声悼念,是关心。

人的精神,

并不需要一个科学的答案;

人的情感,

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数据,

而是纪念和温存。

值此中元,秋意凉,

我们一起温暖;

值此中元,月儿圆,

我们一起共度。


中元寄哀思,灯下念故人
点击下方卡片观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元节&鬼节”七月半文案
道教节日 | 七月十五中元节,地官赦罪正当时,拔度亡魂早超升
中元节 道释儒俗合流共祭的节日
遥寄哀思 忆故人
中元节‖月下寄哀思,灯火念故人……
鬼节的来历,你知道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