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耳石手法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耳石手法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R0QWPZL7

    良性阵发性体位性眩晕(BPPV)是一种特发的以头位改变诱发的短暂眩晕为主要特征的外周前庭性疾患,约占眩晕疾病的24%(1)。近年,对该病的治疗报道较多,其中应用Epley首创的耳石复位法(PRM)治疗BPPV取得了很好的疗效。(2.3)。从1999年~2002年,三年来我们应用PRM治疗后半规管性BPPV5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01BQ0E5FKB
    1.
资料与方法BIB3LOI名分
    1.1
一般资料KD88YN9M9
    53
例患者中女性34例,男19例;年龄16-75岁,平均为491岁;左耳受累21例,右耳30例,双耳2例。发病至就诊时间为5小时至3年,平均96.5天,其中发病在10天以内者15例(占28.3%),11天至114例(占26.4%),1月以上至6个月13例(占24.5%),6个月以上至16例(占11.3%),1年以上至35例(占0.9%)。5例患者有头外伤史,4例在参加体力劳动后发病,4例有高血压史,1例行中耳炎手术后半年,1例有脑梗塞。X 1JW7YU
   
病例选自19991月至200210月,本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及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全部患者经详细询问病史,作常规的神经耳科学检查及其它检查,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眩晕,确认为BPPV。我们是参照耳科学对BPPV的诊断标准:1.当患者头位活动至一定位置时,突发眩晕,多为旋转性,可为飘浮感,眩晕发作为一过性,发作后有稳定期,但一天或数天内可多次发作;2.Dix-Hallpike试验出现短暂眩晕及眼震,眼震多为旋转性,有数秒的潜伏期,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0秒,被检查者呈坐直位时,可出现短暂眩晕及反向的旋转性眼震,眼震可为水平性。以上反应呈疲劳性。3.无耳蜗损害、前庭功能检查包括冷热试验和姿势pic检查均正常;4.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诊断患者的依据是:作Dix-Hallpike试验时,头偏左侧出现眩晕和眼震,左侧耳为患耳;头偏向右侧出现眩晕和眼震,则右耳为患耳;若双侧均为阳性,则为双耳受累。法药XOMV成,
    1.2
治疗方法3B品分PQ3NG
   
让患者纵行坐在床上,检查者在其背后扶头,按下列步骤行PRM治疗。第1步,让患者快速悬头仰卧,头向患侧旋转45°,患耳向下,使耳石沉到后半规管中部,在此位置维持23分钟;第2步,将头逐渐转正,继续向健侧转45°,使耳石移近总脚,保持头位23分钟;第3步,头与躯干同时向健侧转135°,使耳石回归椭圆囊,维持此位置12分钟;第4步,头转向正前方,让患者慢慢坐起,呈头直位。YBWQNY25S
   
每完成一步观察眩晕及眼震,待其终结后才做下一步,在治疗中此法应重复进行,直至眩晕及眼震消失,如此反复23次,直到任何头位均引不出眼震,为一次治疗。对双侧患者需行双侧复位。治疗后嘱患者保持健侧卧位1周,同时避免剧烈活动,不作体育活动和体力劳动。对一次治疗无效者,间隔7-10天可重复治疗,重复3次无效者采用其他方法治疗。C类、9H MK0
    1.3
疗效评定名法5VS子量分N
   
我们根据Parnes等提出的疗效标准评定,患者在完成治疗后2-4周复查。I级为治愈;II-III为有效。称,49OSS6
    I
级:眩晕消失,Dix-Hallpike试验(-);8 DK1XA
    II
级:无体位性眩晕,但有头昏,不平衡感,Dix-Hallpike试验(+)或(-);子称,IFO类量不T
    III
级:体位性眩晕症状改善;Dix-Hallpike(+)Y Y量类Z7U
    IV
级:BPPV无效变成加重。B7.G.HNE
    2
结果66N435J、品品
   
本组53例治疗2周后复查,疗效I49例,其中一次治愈47例,2次治疗治愈2例;II级疗效4例,III级疗效及无效0例,II-III级患者均经2-3次复位,近期治愈率为887%4753),有效率为100%5353),最长随访三年,暂未发现复发病例。5L86QC3
    3
讨论C分。SA 4名量O
    BPPV
是常见的前庭末梢器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有两种假说,一种是病变在后半规管壶腹嵴,由于椭圆囊的变性颗粒或因炎症、外伤诱发进入内淋巴液中形成的有形颗粒沉积在后半规管壶腹嵴顶,当头部取直立位时,后半规管嵴顶呈垂直位;当侧卧时,后半规管壶腹嵴则转为水平位,因嵴顶有耳石沉着,重力作用使它偏离壶腹,产生刺激并发生眩晕和眼震,若颗粒粘附不平,多次变换头位,颗粒脱落游散,不再构成刺激,便产生疲劳现象。另一种是以Eplep为代表的半规管耳石症学说(5),他认为,变性耳石颗粒并外粘附于后半规管壶腹嵴,而是悬浮于半规管长臂的内淋巴中,当头部处于诱发体位时,颗粒狀物沿与壶腹相反的方向运动,内淋巴也克服壶腹嵴的惯性发生相应移动,致使半规管壶腹神经异常兴奋出现症状。依据这种假说,Epley提出用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即循一定顺序变动头位,耳石从后半规管回复到椭圆囊内,以达到治愈的目的。位置性眩晕在许多眩晕性疾病中存在,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前庭药物中毒、颅脑外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脑干病变、小脑肿瘤、脑干肿瘤等疾病。BPPV应与上述这些疾病无关,它们间是有区分的。然而,在BPPV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必需注意到,多次复位手法治疗无效者要对患者的诊断重新进行评估,是否是其他眩晕性疾病,特别是具有位置性眩晕的此类疾病。此外,对于有高血压或心胸病、颈椎病、脑血管疾病、高龄患者应暂缓进行,防止发生意外。20QKK026
   
目前对BPPV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法、复位手法及手术治疗。许多学者推荐复位手法。这是根据嵴顶结石症和管结石症理论而设计的,目的是使粘附于嵴顶的结石或游离飘浮于半规管长臂管腔内淋巴中的细小致密颗粒,通过头位有顺序的变动,使之从顶帽脱落或从半规管长臂管腔中经总脚或水平半规管脚进入椭圆囊,从而使半规管壶腹嵴顶及半规管腔内淋巴恢复正常的运动,消除了致病因素,症状获得缓解。文献报道,1次或多次耳石复位治疗BPPV成功率可达84%-100%,我们应用耳石复位法治疗BPPV53例,治愈率为90.6%,有效率为100%,证实了BPPV发病机制的半规管耳石症假说。OGZVJFV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面面观|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及手法复位治疗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综述
眩晕【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后半规管耳石的检查及复位方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标准——Barany学会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共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