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对温差大于95%就要报紧急缺陷吗?
 

From

50HzPower


 
 

由于设备工艺以及老化等原因,设备间的连接处、螺栓紧固处、转动机构等电流致热部位,以及电缆、绝缘子等电压致热部位易产生超乎常规的高温,加速设备的老化,并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为及时发现以上设备异常情况,电网运行人员通常定期进行设备红外检测。


现行红外测温缺陷定性的标准,仍然依照国家发改委于2008年下发的《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执行。研究规范不难发现,该规范在附录A、B中缺陷定性的判据,过于强化相对温差的作用,弱化了绝对温度与负荷电流对于缺陷定性的影响;同时未对电压致热型设备的检测方法提出要求;而且对于涡流导致的发热缺陷,处理方法以及缺陷定性判据并未明确提出。


鉴于此,现场检测人员在进行缺陷判断时,常常存在以下三点不足:


1)对于电流致热型设备,忽略绝对温度、负荷电流等因素,盲目遵循判据“相对温差大于95%”,导致某些缺陷夸大填报。

2)对于电压致热型设备,未掌握正确的测量技巧,测量时得过且过,漏掉缺陷。

3)对于涡流导致发热的部位,未引起足够重视,缺乏该类型缺陷的危害认知。


本篇推送将选取典型缺陷图片,分别针对以上三点不足展开讨论,为现场测温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电流致热型热备缺陷定性

对于电流致热型设备,当负荷电流接近设备的额定电流时,设备的热点温度与流过的电流不再成线性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相对温差算法示意图

其中,T’(I)、T(I)均表示异常相温度随电流的变化曲线,前者为理想的线性关系,后者为考虑实际的非线性关系。T0、T1分别表示环境温度与设备正常相别温度(相应温度/电流曲线未画出);


由图可知,在负荷电流较大的情况下,相对温差算法得到的数值要比实际值偏大,这就有可能造成缺陷的误判,导致设备不必要的停电,降低供电的可靠性。因此,单纯采用依据线性原理的相对温差法进行缺陷定性就显得过于片面,得出的结果会产生偏差。

实例如下

某班组在迎峰度夏期间针对主变进行红外测温检测,发现2号主变110kV副母闸刀B相引流线与110kV副母线连接线夹存在发热现象,A、B、C三相温度分别为14.2℃、96.2℃、14.4℃,选取环境温度参照体温度13.2℃,计算得到相对温差达到98.7%。

红外图像如下

A相红外图像

B相红外图像

C相红外图像

若此时单纯按照《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附录中的判据,本发热缺陷应定性为危急缺陷,应立即停电进行处理。


若将负荷电流以及绝对温度纳入考虑范畴,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与本测温结果相对应负荷电流为336.12A,绝对温度为96.2℃;由于发热点为线夹,其绝对温度距离危急缺陷限值130℃尚有一定距离;同时考虑到负荷电流的变动,决定将缺陷暂定为严重缺陷,并于当日选取负荷电流较大时刻进行复测。

复测结果如下

B相复测结果

复测结果显示,当负荷电流为378.29℃时,线夹热点温度为102.8℃,即,在负荷电流增大42A的情况下,热点的绝对温度仍然距离危急缺陷限值130℃保有一定裕度。因此,仍然定性为严重缺陷。


此时设备仍可继续运行,现场测温人员缩短监测周期,一旦发现缺陷有发展迹象,立即停电进行处理。


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针对电流致热型缺陷进行定性时,应将绝对温度与负荷电流等因素纳入范畴,并对发热点进行适时复测,验证首测的结果后,方可将缺陷定性。若单纯依靠附录中相对温差进行缺陷判断,存在缺陷严重化的风险,增加了不必要的停电时间。


此处需要指出的是,相对温差法中,环境温度的选取尤为重要。一般来说,空气温度要高于未通流同等材料的温度1--2℃。


其选取原则为:发热设备附近同等材质的未通流设备作为环境温度。若难以找到合适的未通流设备,可采用发热点附近的接地扁铁或构架。同时,最好能够将环境温度的红外照片以及可见光照片留底,增加选取的环境温度可信度。


电压致热型热备测量技巧

《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附录中,对于电压致热型设备,测量时要求检测设备表面的温差,同时判据一般要求温差范围在2---3K或0.5---1K。因此,在使用仪器测量时,应首先测得设备整体大致温度A℃,而后将测温仪的温宽调节方式改为手动,并将温宽设定为A±2℃,以便于电压致热型设备的检测以及缺陷的判断。

如下图所示

避雷器红外图像(手动调节温宽)

避雷器红外图像(自动调节温宽)

涡流致热的危害

通常情况下,涡流导致发热的情况多由漏磁引起。通常发生在主变本体底部固定螺栓、GIS设备的气室紧固螺栓等部位。

发热实例如下图所示

主变本体底部固定螺栓及连接处发热(主变轻载)

主变本体底部固定螺栓及连接处发热(主变重载)

由图可知,主变轻载时,主变本体底部固定螺栓及连接处发热最高温度仅为31.6℃,正常部位19.1℃;主变重载时,最高温度为74.4℃,正常部位温度为51.9℃。


以上发热的原因一般为:由于各个螺栓与箱沿接触状况有差别,箱沿紧固螺栓松紧程度也不同,因此大量的漏磁通集中通过电气连接较好的螺栓及连接处,使得螺栓及连接处感应较大的涡流,从而导致发热。


对于主变本体底部漏磁引发的过热现象,现场测温人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主变本体底部密封胶垫材质通常选用丁晴橡胶,该材料设计的额定工作温度为60℃。主变在重载期间,发热点温度通常大于该额定温度。因此,若放任漏磁引起的过热现象,长久以往会加速密封胶垫的老化,严重者会导致主变本体的渗漏油。

结束语

本篇推送主要针对现场测温人员的三点不足提出了意见,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测温中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与有效性,避免误报缺陷,同时也避免缺陷的遗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流线发热原因分析及带电解决耐张引流发热的方法
红外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AD590
&nb
带电设备红外检测,不知这事就亏了!
红外检测在高压输电线路上的应用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