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华干校拾遗

    在干校校部的中央广场,至今还屹立着一尊毛主席汉白玉雕像。


    那是我在干校时曾参加过的一项伟大工程。

    当时全校干群齐动手,挑灯夜战的情景至今还有印象。

    和沙子灰、搬砖、砌台子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原来基座和花坛表面外挂的那层水磨石都是靠我们用磨刀石和砂轮浇着水生生给蹭出来的。

    干活时我和刘伟叔叔离得较近,他那诙谐的话语和天生笑摸样经常让我们忍俊不住,所以干活也不觉得累。

    眼见得经过我们的手把原本灰突突的水泥糙面打磨出了光滑如镜的花岗岩之像,当时我觉的很神奇,也才刚刚知道这就叫做水磨石! 

  

     四十多年过去了,历史的车轮还在滚滚向前,西华五七干校的那一篇也早已被翻过去了。

    在翻过去的那一篇里,虽然居住条件和生存环境较为艰苦,但这里也有我快乐的记忆。虽然短短的一年时间,可它让我经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它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成为我走向社会的始发站。

    同时我还要感谢人生中的这段干校之旅,因为它使我的工龄提前了一年。才让我有幸成了不算太小的十六岁“童工”。

 

 


下面转载一篇搜狐博主枫叶红了的文章,把08年时西华干校的情况给大家做个呈现,文中所提孟英姐我也认识,她也是俺亲姐的好友,俺在此祝福她了。

 

                           旧梦重温--返西华干校

干校图片链接:http://pp.sohu.com/photosetview-24649479-21970023.html

 

     友人上郑州开会,约我到郑州看望30多年前一起共事的老友,到西华县原国家某委“五七干校”的原址重温旧梦。我欣然答应。25日中午,二人便乘火车前往。

    “五七干校”这个词恐怕对许多人都很陌生,特别是70年代以后出生的群体。当年那些曾经去过干校“接受再教育”或“劳动改造”的前辈们,或许已离开我们,或许已高龄高寿。我当年(1974.10---1978.8)以随父生活的名义,离开山西插队的地方,来到位于河南西华县黄泛区的干校,在这里度过了近4年的不同于农村插队的生活。

    毕竟有四年的青春在这里度过,三十年瞬间过去,但时常怀念。这里的果园、大田、猪圈、场院、机修车间,这里的图书馆、食堂、篮球场、电视室……总之,这里的一草一木时常还在脑海中过电影。据说,当年随家长到干校,在这里的农村、县城上小学、中学的孩子们,多年后也曾开车来这里看望母校,看看干校。看来,这里的过去还是值得怀念的。

    到郑州是看望当年干校医务室的许孟英大夫,她的人缘很好,我们都得到过她的关心。当年有病找孟英的多,也许别的大夫比较严肃,而她特别随和,爱笑的缘故吧。记得1976年9月,我奉连指导员之命,到周口医院照管一患痢疾的病人,整整3天未离病床。当时孟英正在这里实习,见我们来了,在完成自己的实习任务后,总是到我这里帮助照料。我三天的饭菜,都是她亲自买好送来,还顿顿不重样,更是不让我掏一分钱伙食费。这次,她又以东道主身份,用“邓记叫花鸡”等河南大菜招待我们。看,我们多有福气!现在,孟英已经退休,女儿、女婿都很孝顺,每天都高高兴兴既跳又唱的,活得好快活!

    在这里,我见到了原来我们机修班的尹平师傅,她比以前胖了,看来还是会调理退休生活,祝她幸福高寿!我还见到了当年一些其他连队的河南青年,他们和孟英是一个单位的同事,我们过去是干校的“战友”,现在再加上老朋友!

    第二天早6点钟,孟英送我们到郑州长途汽车站,又送我们上了到西华县的长途车,还千叮咛万嘱咐的,生怕我们不识路会丢似的,离别时看得出她是强忍眼泪和我们道别。暂别了孟英,祝你和全家幸福快乐!我们还会见面的,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河南!

    3个半小时的长途车就到了西华县城,大部分是高速。要了辆当地农民的蹦蹦,不一会就到了西华县园艺场,过去的干校原址。

    门口有个传达室,这是过去没有的,看门老人问清来历后非常高兴,可惜我们在时他还没来,他告诉我们,要找的人都下地了,要等会儿才回来。那我们就先在当年的校园里转转!

    30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当年的大模样均在,只是破旧多了,没有了当年的朝气。几乎没有新的建筑。当年的宿舍、库房、油库、厂房、小卖铺、图书馆、食堂、车库、水塔、场院、电视房等等几乎一切都还在发挥着作用,只是用途变了。伟大领袖的塑像还在那里站岗放哨,好象在述说这里的过去。过去的几百亩果园,已成为麦地,据说是果树都老了,只能砍了种地。这里后来交地方后,据说是卖房分地,砍树卖设备。当年的宿舍都分了,家家都有各自的小院,还都养条狗护院。过去干校没有围墙,周围都是自己的庄稼地和果园,现在有了围墙。各家院子周围成了自留地,有种菜的,有堆杂物的,很是零乱,几只羊还在水塔周围啃着青草,很是悠闲。一副农村景象。好在是国有,职工退休有养老金,基本生活有保证。

    在这里,见到了过去我的班长张新安,同连电工班的寇宝岭,还有一连的几位老“战友”。他们都非常高兴。老班长还盛情摆酒宴招待,大家聊起过去的时光非常开心,个个记忆非凡。当年的青年人,现在都快60岁了,几个老头也成一台戏。他们讲起这些年的情况,特别是谈到他们的子女经过奋斗,考上大学,上研究生,在上海等地工作,很有出息时都非常高兴。我们互祝过好晚年生活。

    4个多小时一晃就过去,我们只能就此告别。张师傅和寇师傅分别开着自家摩托送我们到路口,专人专车,一人一辆,好不威风。这里到漯河市的长途车很多,据说15分钟一趟,我们到后只等了约莫1分钟,就来车了,1个半小时就到了漯河市,沿途也是大变样。要是直接来这里,可乘北京到周口的列车,再坐20多公里的长途到西华,然后打个的或蹦蹦直接到达目的地,非常方便。

                                    毛主席的雕像仍然在这里屹立

 


附:新浪博主琴心剑胆关于西华干校的有关文章:

一、《“五七”干校:特殊岁月的难忘记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6ad3cb01011lf9.html

二、《王田业调研原国家计委“五七”干校旧址修复工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16ad3cb0100yhjf.html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参观“五七干校”,接受教育。
河南省西华县重要的高铁车站——西华站
说说西华县的来历
隋克勇·你所不知道的五七干校
”五七“干校的几张发票
团泊洼的文化部五七干校,著名诗人郭小川在这儿写下青春诗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