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1-80问

61、草鱼鱼种肠子前端膨胀象胃囊一样,并能看内有白色带状寄生虫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是九江头槽绦虫病,是由九江头槽绦虫寄生在鱼体内引起的。这种寄生虫的卵在水中孵化出后,首先寄生在水蚤中,鱼吞食了带有寄生虫的水蚤后即感染生病。每年育苗初期,鱼就开始感染此病,短期内大部分鱼都会被感染,并造成大批死亡,对越冬草鱼种危害更大。但当鱼种体长超过10cm时,发病率就开始下降,在二龄以上的鱼中则很少见。

【处置方法】

(1)2%的吡喹酮预混剂,一次量,每1kg饲料,12g,每341次,连用3次。

(2) 6%阿苯达唑粉,一次量,每1kg饲料用4g,拌饲料投喂,11次,连用3天。

3)混特11015ml/·米,杀灭中间寄主水蚤可有效预防此病发生。

 

62、鱼体腹部肿大,严重时鱼体失去平衡,腹部朝上侧着游泳,切开鱼腹可以看到体腔内充满了白色带状寄生虫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是舌状绦虫病,由舌状绦虫寄生在鱼体中引起的。这种寄生虫的成虫寄生在鸥鸟体中,产卵后卵随鸟粪便排入水中,卵在水中孵化出来后被水蚤吞食,鱼吃了这种水蚤后会感染此病。由于寄生虫充满了鱼的体腔,压迫鱼的内脏,影响了鱼的正常发育和生长。有时舌状绦虫会从鱼体内钻出来,引起鱼类死亡。鲫、鲤、鲢、鳙、鳊等都会感染此病,夏季是病的流行季节,鱼越大得病率越高。

【处置方法】

 (1)驱赶水鸟,不让它们靠近养殖水域;

(2)用漂白粉清塘,杀灭水蚤和虫卵;

(3)用吡喹酮预混剂按说明书量拌饲内服23天即可;

4)碘复100g/亩·米全池泼洒。

 

63.青鱼、草鱼肠道发炎,鱼体消瘦,甚至死亡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是毛细线虫病,由毛细线虫寄生在鱼的肠道里引起的。毛细线虫的虫卵随寄生的粪便排入水中,在水中孵化成幼虫,但幼虫并不出卵壳,鱼吞食了含有幼虫的虫卵后感染此病。

此病多发于青鱼、草鱼、鲢、鳙、鲮和黄鳝等鱼类,并引起草鱼并发九江头槽绦虫病。

【处置方法】

(1) 漂白粉彻底清塘。

(2) 2%的吡喹酮预混剂,一次量,每kg饲料12g,每341次,连用3次。

(3) 6%阿苯达唑粉,一次量,每kg饲料用4g,拌饲料投喂,11次,连用3天。

 

64、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与细菌性肠炎病如何区别?

草鱼病毒性出血病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与肠炎型,其中肠炎型的出血病与细菌性肠炎病的症状从外观上看极其相似:肠道发炎、呈红色、肠内无食。但细菌性肠炎病的肠道颜色似呈红色,而病毒性出血病的颜色较红以至鲜红,有时呈血栓状或点状、块状出血,病情重者撕开表皮可见全身肌肉呈红色,往往伴肛门不红肿。细菌性肠炎肠壁发炎糜烂、无韧性、肠道管腔变窄,肛门红肿外突;而病毒性出血病的肠壁发炎,但不糜烂、有韧性、肠道管腔无变窄现象。当然,有时可能两种病同时存在。

一般来说草鱼在鱼种时,容易患病毒性出血病,随着鱼体长大抗病力增强,病毒性出血病逐渐减少,而细菌性肠炎病则逐渐增多,至二龄时主要患的是细菌性肠炎病。

 

65、鲤、鲫鳞片下有盘曲的红色寄生虫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是嗜子宫线虫病,又称红线虫病。是嗜子宫线虫寄生在鱼体内引起的疾病。在放养鲤时,有时会发现鲤鳞片竖起,鳞片下可以看到红紫色的花纹,掀开鳞片能看到红色的寄生虫,虫体寄生处的肌肉充血、发炎、溃疡,嗜子宫线虫是卵生的,成虫在水中产下幼虫后,幼虫被水蚤吞食,鲤鱼吃了含有这种寄生虫的水蚤后即感染此病。这种病流行范围很广,主要危害二龄以上的鲤,多发于鲤产卵季节,可造成亲鱼死亡。

【处置方法】

(1)用漂白粉清塘,杀灭嗜子宫线虫幼虫。

(2) B1150g200g/·米,全池泼洒。

 

66、鱼的前腹部肿大,肠道发炎,严重时肠管堵塞、穿孔,鱼体消瘦、发黑,离群靠边缓游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是棘头虫病,是棘头虫寄生在鱼体内引起的一种疾病。棘头虫的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内,产卵后随脊椎动物的粪便排入水中,虫卵被软体动物、甲壳类、其它昆虫等吞食后,在它们体中孵化成幼虫。当鱼吃了寄生有棘头虫幼虫的软体动物、甲壳类和昆虫后即得此病。此病的感染率一般不高,也很少出现死亡现象。   

【处置方法】

(1) 漂白粉彻底清塘。

(2)2%的吡喹酮预混剂,一次量,每1kg饲料12g,每341次,连用3次。

(3) 6%阿苯达唑粉,一次量,每1kg饲料用4g,拌饲料投喂,11次,连用3天。

 

67、鲤、鲫的皮肤、鳃和口腔内寄生着许多褐绿色(长圆筒形,稍扁)或淡黄色、灰白色(长椭圆形,稍扁)的虫体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是鱼蛭病。是由鱼蛭寄生虫寄生在鱼体上引起的疾病。鱼得病后表现不安,经常跳出水面,鱼体表面出现出血性溃疡,严重时坏死。鱼鳃感染此病后,鱼呼吸困难,鱼体消瘦,生长缓慢,甚至出现死亡。寄生数量较少时,危害不大。

【处置方法】 B1150200g/·米,全池泼洒。

 

68、鲢、鳙焦躁不安,整天在水面上打转,鱼尾鳍上部露出水面,鳃丝末端发炎、肿胀、发白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是中华鳋病,又称翘尾巴病。此病流行范围较广,每年59月是病高发期,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鲢、鳙和草鱼,严重时可引起鱼类死亡。

 【处置方法】

(1)混特11525ml/·米全池泼洒。

(2)混特1100ml+氯立爽100ml,用于68·米。

69、鱼身上好象扎着很多针,看上去象披着蓑衣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是锚头鳋病,又称针虫病、蓑衣病。危害较大的锚头鳋有三种:

第一种叫多态锚头鳋,主要寄生在鲢、鳙的皮肤及口腔内;

第二种叫草鱼锚头鳋,主要寄生在草鱼皮肤上;

第三种叫鲤锚头鳋,主要寄生在鲤、鲫、鲢、鳙、乌鳢、青鱼、淡水鲑等鱼的皮肤、鳍和眼睛上。

锚头鳋虫体一般长0.61.2cm,寄生在鱼体上时一般前半身钻入鱼体中,后半身露在外面。鱼感染此病后会出现不安、食欲减退、身体消瘦、鱼体周围组织红肿发炎、鳞片脱落、鱼体变形等现象,并可引起死亡。此病流行范围较广,感染率高,流行时间长,危害大。但鱼得此病后可获免疫力。

【处置方法】

严格管理好水质,保持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

(1)用漂白粉清塘,可杀灭锚头鳋幼虫;

(1)用漂白粉清塘,可杀灭锚头鳋幼虫;

(2)发生锚头鳋后可以选用二氧化氯渔经强氯精等产品进行水体消毒,然后用B1200g /·米, 兑水稀释2000倍,全池均匀泼洒。

(3) 混特130ml /·米兑水稀释3000倍,全池均匀泼洒。

4)氯立爽25ml /·(持续水温在25℃以上,兑水稀释3000倍,全池均匀泼洒。

5)精敌250g /·米, 兑水稀释3000倍,全池均匀泼洒。

6)纤车净200g /·米, 兑水稀释3000倍,全池均匀泼洒。

二天后亩施用富藻素I20003000g+氨基酸肥水膏1000g/·米培肥水质,壮实鱼体。

 

70、鱼类身体消瘦发黑,体表及鳍上有许多小白点,病鱼常出现浮头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是日本新鳋病。由日本新鳋和长刺新鳋寄生在鱼的鳍、鳃和鼻腔等处引起的。主要危害青鱼、草鱼、鲤、鲫、鲢、鳙、鳜、鲶等鱼类,严重时会引起死亡。

【处置方法】

(1)混特11525ml/·米全池泼洒。

(2)混特1100ml+氯立爽100ml,用于68·米水体。


 71、鱼身上有很多伤口、出血、病鱼急剧狂游、跳跃、食欲减退、鱼体消瘦、常并发白皮病、赤

皮病,引起幼鱼大量死亡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是鱼虱病,是由鱼虱的寄生虫寄生在鱼体上引起的疾病。鱼虱的腹部长着许多倒刺,可以牢固地寄生在鱼体上,在鱼体上不断爬动,撕咬鱼的皮肤,造成鱼体破损。鱼虱可以随时在水中游动,它的卵主要附着在池中各种物体上随水流、动物或人为的携带而传播,因此很容易传染。此病流行范围较广。常引起鱼类并发白皮病、赤皮病,引起鱼种大量死亡。在南方这种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处置方法】

(1)B1150g200g/·米,全池泼洒。    

(2)混特115ml25ml/·米全池泼洒。

(3) 混特1100ml+氯立爽100ml,用于68·米水体。

 

72、鱼体上寄生着星形虫体,虫体的第一颚足不断地绞绕扭转,虫体寄生部位发炎,血管扩张呈蛛网状,严重的引起溃烂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是马颈鱼虱病,由马颈鱼虱和拟马颈鱼虱寄生在

鱼体上引起的疾病。严重时会引起鱼类死亡。

【处置方法】

水温低于23℃时,用B1150200g/·米,全池泼洒。

水温高于23℃时,用B2150200g/·米,全池泼洒

 

73、鲫鱼胸鳍基部有一个黄豆大小的洞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是鱼怪病,由鱼怪寄生虫寄生在鱼体内引起的疾病,鱼怪成虫一般成双成对地寄生在鱼体内,通过小洞与外界相通,鱼苗一旦被鱼怪幼虫寄生后几分钟内就会死亡。夏花鱼种感染此病后会出现表皮破损,体表充血,鳃片坏死脱落,鳃丝软骨外露等现象。鱼感染此病后性腺发育受到严重影响,丧失生殖能力,这种寄生虫病流行范围较广,但主要发生在湖泊、河流、水库等大水面以及围拦、网箱养鱼。

鱼怪成虫生命力较强,又寄生在鱼体内,因此耐药性较强.在较大水域范围内杀灭鱼怪成虫非常不易,有效的处置方法是杀灭其幼虫,切断其生长过程。

【处置方法】

严格管理好水质,保持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

(1)漂白粉10kg (池底留水30cm)彻底清塘。

(2)渔经强氯精250g /·米,兑水2000倍全池泼洒,第二天用氯立爽20-30ml /·米兑水3000倍全池泼洒。

 

74、鱼受伤了怎么办?

有时因为各种原因,鱼体容易受伤,如果伤势较重,会引起死亡。即使伤不重,也会引起受伤部位发炎,造成鱼类死亡。引起鱼类受伤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两种:

(1)压伤:当鱼体某一部分长时间受压时,就会引起该部位组织的血液流动不畅,引起组织萎缩、坏死。如越冬池中的鲤,胸鳍基部或腹鳍基部常出现溃疡,这是因为越冬的鲤靠在池底,用胸鳍和腹鳍支撑身体,承受体重压力的缘故。尤其是较瘦弱的鱼或池底土质较硬的池塘,更容易发生这类损伤。

(2)碰伤或擦伤:鱼类在捕捞或运输过程中,由于所用工具不合适或操作不小心,经常引起鱼体损伤,轻则掉鳞、断鳍、擦伤皮肤,重者肌肉破损。这种情况在冬季和夏季捕鱼时最容易发生,虽然不会引起鱼类当场死亡,但会引起鱼体受伤部位发炎,造成鱼类死亡。

鱼体受伤后治疗比较困难,因此要以预防为主,要改进捕捞工具和运输容器,尽量减少捕捞和运输次数,必须捕捞和运输时,操作要小心谨慎,并选择适当时机。越冬池的底质不易过硬,越冬前要加强对鱼类的肥育,以增强其抵抗力。在人工繁殖操作过程中因操作不慎引起的损伤,可以用10%聚碘溶液浸泡。

75、如何防止鱼类感冒或冻伤?

鱼是冷血动物,其体温随着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当水温突然升高或降低时,鱼的皮肤颜色就会变得暗淡,失去原有的光泽,严重时导致休克,侧卧在水面,失去活动能力,甚至死亡。这是因为水温突变使鱼患了感冒。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鱼对水温的要求不一样,当水温突然升高或降低1215℃时,鲤鱼种就会出现休克。把鳊、鲫、鲤从水温为21℃池中移到水温12℃的池水中,3个小时就会死亡。罗非鱼在水温ll℃的淡水中就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因此,把鱼从一个池子移到另一个池子时,应注意两个池子的温差不能超过25℃,这样就不会引起鱼感冒。

 

76、在哪些情况下易引起水体缺氧?

如果水体缺氧,鱼类就会浮头,严重情况下甚至引起泛池死鱼。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容易引起水体缺氧:

1)池塘上下水层对流。一般而言,水体上层由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空气溶解的氧气而溶氧丰富,尤其是晴天的中午前后往往达到过饱和,而下层水有机腐殖质较多,还原性物质较多,使溶氧缺乏而形成氧债,如上下水层对流,上层溶氧量高的水传到下层去,下层缺氧的水被送到上层,水中的溶氧很快会被用来还氧债和被有机腐殖质及还原性物质氧化而消耗,从而使整个池塘的含氧量迅速降低,出现缺氧。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傍晚突然下雷阵雨、傍晚刮西北风等天气,这时上层水温急剧下降,比重增大而下沉,下层水因温度高比重小上浮,从而引起上、下层水对流。

2)水中溶氧量求过于供:夏季若遇连绵阴雨,或有大雾,光照条件差,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弱,水中溶氧的补给量小,而池中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作用却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以致造成水中溶氧求大于供,引起水中溶氧缺乏。

还有一种情况,阴雨天有时水清见底,浮游植物很少,水蚤很多,几乎吃光了池中的浮游植物,因缺少光合作用产氧来源而造成缺氧,各种鱼整天浮头。

3)“氧债大:久晴未雨,池水温度高,由于大量投饲施肥而造成水质过肥,透明度低,水中有机物多,上、下层氧差大,下层氧债大。如长期不加注新水,就会因水质过肥或败坏而会引起缺氧浮头。

4)片面追求产量,放养密度过大,造成水中氧气供应不足。

总之,加强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日常管理,防止水体缺氧,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鱼类浮头,避免泛池的发生。

 

77、鱼苗身上和体内出现气泡,鱼失去游泳能力而浮在水面上,不久死亡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是气泡病,是由于水中某种气体过多引起的,主要有三种原因:

(1)池中施放过多未经发酵的肥料,生肥在塘底分解放出细小的气泡,鱼苗误将水气泡当作浮游生物吞食。

(2)水中藻类过多,当阳光强烈照射时,藻类光合作用增强,引起水中溶氧过饱和。

(3)有些地下水含氮量过饱和。 

鱼体越小对气泡病越敏感,如不及时抢救,常会引起大量死亡。此病多发于春末、夏初季节。

【处置方法】

1)注意水源,不用含气泡的水,用地下水应先经过充分曝气。

2)发现鱼得气泡病时,立即灌注清水,同时排掉部分池水,或将鱼移到清水中。

3)每亩(水深0.7)池塘用0.40.5kg食盐水,向含有气泡病病鱼的水面均匀泼洒,数小时内便可见效。

4 及时清除池中腐败物,同时掌握好投饵量和施肥量,不让池内浮游植物繁殖过多。

 

78、草鱼、青鱼苗成群结队沿池边长时间狂游,由于体力消耗太大而死亡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是跑马病,由池塘中缺少草鱼、青鱼苗的适口饵料或因为池塘漏水,鱼苗长期顶水游泳,体力消耗过大而引起的。

【处置方法】

(1)控制鱼苗放养密度,随着鱼苗发育长大应增加投饵量,增喂一些草鱼、青鱼苗适口的饵料。

 (2)防止池塘漏水或流水冲入池内。

 (3)发现鱼得跑马病后,用芦席或其它东西从池边隔断鱼的狂游路线,并沿池边投喂豆渣或豆饼浆或米糠等,可用电解多维250g50kg饵料堆滩。

4)检查鱼苗体上是否有车轮虫,如果有车轮虫,泼洒健水乐,控制水体及鱼体上的车轮虫。

79、病鱼身体发黑、瘦弱、头大体小、背象刀刃、肋骨突出、活动迟钝,不久出现死亡是什么病如何防治?

这是萎瘪病,由池中鱼类放养过密,缺少饵料,鱼长期吃不饱引起的。鱼得了萎瘪病后常常在池边缓慢游动,失去吃食能力,不久就会死亡。鱼种在整个培育阶段都会发生此病。

【处置方法】

(1)掌握合适的放养密度,平时加强饲养管理,投放充足的饵料,尤其是越冬前要让鱼吃饱长好,尽量缩短越冬期停饵时间。

(2)多喂营养丰富的饲料,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鱼病,并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营养。

 

80、如何投喂药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1)投喂药饵准确估计用药量外,还应注意:饵料必须选择鱼喜吃,能研成粉末,且制成药饵后的浮沉与鱼栖息习性相似为宜。如草鱼须用浮性的米糠等,青鱼须用沉性的菜饼等。

2)若粘性不够,须加粘合剂,以免遇水后不久即散失,影响药效。但也不宜过粘,尤其象草鱼,一边吃食,一边排泄,饵料在肠道内停留时间不长,太粘也会影响药效,一般每40kg饲料或青草需添加公司的水产药物粘合剂250g

3)有条件的药饵最好加工成颗粒状,粒径与鱼相适应,使鱼适口。

4)投饵量应比平时少23成,以使药饵每天能吃完,即使病愈后也只能慢慢地增加投饵量,尤其患肠炎病时,过多投饵容易引起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养殖鱼类绦虫病的处理
鱼身上有红斑或者虫体---这就是最顽固最难对付的鱼类锚头蚤病
如何巧用食盐防治鱼病
金鱼养殖与疾病防治
淡水小鱼苗疾病---白头白嘴病的主因及治疗
新建鱼塘怎样获泥鳅高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