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接纳,引导孩子便利生活




  

“我死后,孩子怎么办?”


自闭症这一病症伴随终身,身为自闭症人的父母,总想着活得比孩子更久,“我死后,孩子怎么办”,这个沉重的话题,总想回避却不得不面对。



     关于李艳芝老师去世的报道


2016年6月15日,交大老师李艳芝突然病倒离世,留下27岁的自闭症儿子独自一人面对这个世界。尽管在去年接受采访时说过:“希望能活120岁,把儿子先送走。”李艳芝还是生病了,据说,在病危时,她在医院反复闹着要回家给儿子做饭。即便留下一笔财产,可是而今的自闭症儿子依然没有白天黑夜之分,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与外界不沟通、不交流、毫无语言,不穿衣服,整天呆在房间,每天的生活就是早上二舅给他一些食物,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


意外和明天,我们谁也不知道哪个先来,当意外不幸降临时,孩子该怎么办?这悲伤而又痛心的事件,让我们反思:


难道自闭症人的结局都只能是这样吗?他们无法拥有自己的生活吗?我们为了离去的那一天又能做些什么?


2016年11月5日,蔡艳春和张涛老师走进漳州大地启能康复中心,用亲身经历与家长们分享心路历程,鼓励家长们接纳自己的生活状态,重新规划带着特殊孩子的生活,从现在开始为孩子的身后不用跟着大人的生活做准备。



讲座现场




蔡艳春老师和张涛老师的讲座现场



  家长在认真记笔记



走进讲座


 

当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的时候,父母的天空瞬间崩塌。最初总是心存侥幸,觉得不可能、也许大一点就好了;期待奇迹的发生,拒绝面对孩子有自闭症这一事实;随着时间的流逝,孩子一天天长大,无奈接受不得不带着残障孩子的生活,把孩子交给训练机构,总想有一天孩子会好起来。直到用欣赏的眼光积极接纳,‘这就是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的孩子’,引导孩子便利生活。


侥幸心理-拒绝面对-无奈接受-积极接纳,这是家长们需要经历的成长阶段。张涛老师用了15年的时间,走过自我成长的路程,蔡艳春老师用了六个月。两位妈妈不一样的生命经历带给家长们对自己生活的思考。


泓镛4岁的时候蔡老师就开始教孩子,她觉得孩子不懂不会,作为妈妈努力教就好了。唱儿歌背唐诗、数数、认卡片、形状、颜色……,可是有一天外出吃饭,孩子一把抢过别人的可乐时,她一下子愣住了。我教错了,孩子真正需要学习的不是知识,而是表达自己的需求、有规矩懂礼貌、解决生活遇到问题的基本生活能力。


当家长们看到泓镛是一个看起来彬彬有礼,能够自己坐公交回家,帮妈妈买菜,让人喜欢的人,感慨万千。一位十四岁自闭症孩子的母亲说,孩子出门就是满世界跑,看到女孩子就摸人家,进超市或者别人家时看到东西就抓,爸爸要上班,妈妈实在是拖不住他,所以他只能每天由妈妈陪着待在家里……,“太羡慕泓镛了,我的儿子连家门都出不了”。



张涛老师在和家长们分享她和仔仔的故事



蔡艳春老师在和家长们分享她和泓镛的故事


张老师讲述自己和仔仔的故事,告诉我们:改变,什么时候都不晚!蔡老师和泓镛的故事让我们看到,在孩子较小阶段积极接纳生活,找对孩子的学习方向,自闭症人也会过上有品质的生活!

我们的孩子真正要学习的是什么?学会知识就会生活了吗?


人的一生需要学习生存的能力和活得更好的技术,当有了对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处理问题的方法多样性这些基本生存能力时,知识和人情世故的学习,才能在基本生存能力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生活品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习课堂,也是我们终身的课堂。


专业教师在学校或是训练机构,教给孩子的是学校生活和教师评估出来的学习内容;家庭生活是孩子与家长和家庭成员的互动,家长则是最好的引导者。


接纳尊重孩子的生活、建立新的生命观,父母是最长情的陪伴者;亲职担当、重新规划生活,父母是最有力的协助者;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父母是最佳支援者;引导孩子便利生活,父母是生活的传授者


两天的讲座,两位妈妈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育儿经验,也带给家长们更多的专业理念、策略和方法。



观念:孩子的行为就是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一



作为自闭症孩子的父母,面对孩子哭闹、大叫、撞头 ……觉得孩子问题行为实在太多了,却又不懂如何应对。


首先,请记住这样一个观念:


孩子的行为就是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一。


案例:当孩子想要东西或者想要妈妈抱时就会撞头,妈妈很苦恼孩子的撞头行为,怕他一直撞头就给他要的东西,或者就抱他了。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撞头是他想要东西或者想要妈妈抱时的表达方式,只是这个方式不适当,所以可以教给他适当的方法“妈妈,我要”,或者“妈妈,抱我”。


厘清这个观念,当不再觉得孩子的行为是问题行为,而是他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时,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在生活中的学习需求。


找到学习需求,教会孩子适合的方法:




孩子的行为是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一,只是这个方法不适当,适当的方式就是我们要教给孩子的内容。在生活中孩子随时可能会遇到问题,会用不适当的方式,如果做家长的我们可以及时教会孩子用适当的方式,那么孩子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便利。


练一练



案例一:小明爱吃薯片,妈妈怕吃了上火就不让吃,小明不高兴又哭又闹,妈妈拗不过就给他吃了,之后怕孩子哭就将薯片藏起来。妈妈很苦恼,认为不能让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也不能容忍孩子任性哭恼。认为孩子哭闹是问题行为,很惶恐也很苦恼,因此家里有很多小明爱吃的零食爱玩的玩具都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分析:

这个案例中,孩子的困难是正确的方式得到薯片,哭闹是他解决得不到薯片的方法一。教他正确得到薯片的方法,表达“妈妈,我想吃一块”,或者“妈妈,我还要”。并即时反复练习以达到孩子在真实情景下,正确的表达或实施正确的行为。




案例二:成成喜欢玩手机,他会趁妈妈不注意拿去玩,妈妈告诉他“玩手机要经过妈妈的允许,否则不可以拿”,他就会玩好一阵。


分析:

这个案例中,孩子的困难是正确得到手机,孩子趁妈妈不注意拿手机是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教他正确得到手机的方式,沟通表达“妈妈,手机借我一下”,以及规则的输入:经过允许才能拿。并即时反复练习以达到孩子在真实情景下,正确的表达或实施正确的行为。






讲座结束了,看到眉头紧皱而来的家长们舒展了眉心,感慨地说“终于意识到为什么孩子情绪越来越大,原来,是一直教错了”。“一直以来的自哀自怨原来是耽误了孩子,生活要继续,而且还很美好”。



讲师们耐心的为家长答疑艰难




孩子的行为是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这个观念是蔡老师和张老师在漳州家长讲座观念、策略和方法中的一个小点,剩下的内容我们会在公众平台中陆续与大家分享,敬请期待。



讲师介绍




蔡艳春女士

一位24岁自闭症孩子的妈妈,厦门星之助家长公益讲堂讲师。心盟孤独症学习网络核心成员、培训师。中精协家长讲师团讲师。2002年至今为300多位自闭症孩子及他们的家庭提供了专业的服务,为3千多位志愿者提供了自闭症相关知识的培训。



张涛女士

特殊教育工作者,现任中国精协孤独症委员会委员、中国精协孤独症家长协会副会长,中国精协家长讲师团特约讲师,心盟孤独症网络核心成员、培训师,西安市碑林区拉拉手特殊教育中心理事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闭儿从“鹦鹉学舌”到有“功能性语言”,康复师究竟用了哪些方法?
7个步骤,3个游戏,自闭症孩子学会对视并不难
把训练融入生活 让自闭儿把康复带回家
2.2亿人围观《小敏家》母女争吵,而自闭症孩子与家长间无声的争执,谁懂?
近20位家长的康复经验告诉你:训练路上一定要做的3件事!助你少走弯路
自闭症孩子为什么会自我刺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