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千万笔耕不辍的我们

一千万笔耕不辍的我们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满怀抱负,但作品可能永远无法出版的作家,爱丽丝·克里斯蒂向我们展示了促使这些人笔不停辍的动力...

为了更有意义的人生

此时此刻在世界上的各个角落里,有一千万正在键盘前忙着写长篇小说的作家。哎呀,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一千万”这个数字是我的推测,不过也经得起粗略计算的推敲。现在全球每年有25万部新小说出版,其中有20万是用英语写的。写作的人都知道,出版商们在寄给他们的作品中,只会留下很少一部分,可能只有十分之一用来挑选待出版的作品。那么,有一千万这样期待自己作品能付印出版的作家,应该也不是什么“浮云”。

不过这样的情况也足够让我们这些辛苦写的作者们停下来深思。如今的出版业本身的状况正在变得越来越糟。最新的数据表明,即使是成功的作家,今天从写作中获得的收入也比以前少了许多。在一个如对“热门畅销书”望眼欲穿的行业,靠写作为生的可能性比以往都要渺茫。而机遇总是与我擦肩而过,我曾这样告诉我丈夫,他也是个记者同时兼任我的头号“粉丝”,也是家里经济的顶梁柱。当时就在我决定要为自己的新作写出另一版稿子,为了那非凡和独有的文风能付印成书,并有可能转化为销量和收入的时候,整个行业却变了。

在这种情形下,仅仅以写小说为生怎么看也好像是行不通的。这么做即便不是跟钱过不去,也是一种自暴自弃。问题并不在于作为一种文学形式的小说是否即将消亡,或者互联网是否为我们这些作家提供了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不放弃写作的一种原因,正是那种独特而不屈的执着,那种数以百万的我们多年来不变的追求,哪怕回报只是杯水车薪。

我承认这样的路并不好走,不过我们这些作者中也没一个有过幻想。我最怕的是在派对上,向别人解释我的职业是写小说(看看对方接下来是否提出那个最常见的“虚构的还是纪实的?”问题,一般就能判断他是否理解写作这份工作)。通常,我都不可避免的要进行那种令人难堪的坦白:我的书还没有出版。

灵魂中的黑暗无法吞噬的只有两种人:天才和傻子。我十分肯定自己都不属于这两种人。 我经常问自己,为何在13年前选择了这条孤寂痛苦的道路。当时的我,有着在世界顶级报纸和杂志发表文章的光辉和荣耀。从那时到现在,我也依旧热爱作记者的工作,热爱着在各个大陆进行采访。可是从小的我就有另一个梦想,就像童年时朝思暮想的那样一直希望写一部小说。于是在40岁生完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我知道家庭和事业已经很难两全其美,于是离开了新闻界,重返学校学习写作。


德国的孩子们有个叫做“ Stehaufm?nnchen”(不倒翁)的玩具。由于我们的孩子也有一半德国血缘,我们也买了好几个这样的站立不倒的小人儿。 (如图)这是一个胖胖的家伙,用塑料和木头做成,底部进行了加重处理。每次你把它打到,它都会喝醉似的摇啊摇的一直到重新站好。于是不倒翁成为了我的幸运符:它象征着坚韧,即便是数十年的被拒绝和遭受打击,也日复一日依旧坚持。

我认识的作家中没几个人觉得这样的日子好过,因为每天都是一种折磨。写作在我看来,同自己曾经写过的回忆录、散文、论文、评论以及商业广告从本质上都是不同的。在创作小说的时候,每天早晨都要面对失败,然后再去挑选一些半成品的文字,奋笔疾书不断完善,努力取得进展而不至于陷入气馁的泥潭。我寄出的作品,往往都是几个月后就被退回,我也只能看着自己深爱的作品经历着卑微的轮回。


在多年前参加的一次课程中我得到了感悟,那是在一位印刷师傅的作坊当学生(学习印刷是为了我写的第二部小说,内容是关于印刷术和中世纪行会的诞生)。我发现如果从工匠的角度来看我们这些渴求卓越的作家,是十分有意义的。 行会的人都知道成为一名娴熟的工匠,需要多年的实践。标准的说法是七年,通过正式训练和之后数年的“磨合期”来完成,而其中由错误中学习已成为该训练课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让我一直坚持下去的,却是文学本身。文学作品中的思想高度、道德感和淳美,正是我们今天这个日益浮躁和商业化世界的缓冲剂。 在这一点上,我绝不孤单。大多数的作家都从思想家身上获得勇气。而我的写作团队中,包括一同工作的出版商和同行们对我提供的不仅仅只是忠告,他们带给我思想上的救赎,创作上的严谨,以及那种视写作为我们共同坚守的最深沉、最重要脑力劳动的共有价值。


最近,我很高兴的发现,出版社编辑的回信中也并非全部的否定,甚至有些回信已经有了善意的鼓励。目前为止,我收到的最好的回信写的是“并非我们想要的类型”,这么看来我就要取得了一些小小的进步了。现在我必须改掉以前当记者的陋习,放弃那种过去常有的指望作品第二天就能发表的幻想。相反,我已经有了不倒翁,无论什么打击都能重振旗鼓。

我们处于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任何能够上网的人都可以发表作品。每次上网浏览或走进书店的时候,我都十分吃惊的发现又有了那么多最新出版的书。这种渴求表述的潮流不可避免的激发出了作家对自我存在价值的思考:凭什么我们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其他人就一定要阅读呢?

如果说在这漫长而艰辛的岁月中我都坚守创作,那唯一的原因就是对自己有一个必须讲出来故事的坚信不疑。正是这种作为记者和个人的冲动,就像对自我表述的渴求一样,是我创作的根本和向导。

其它的动力来自于坚韧和决心,以及那些记者应有的素质。我从来也不会忘记凯伦·乔伊·福勒(Karen Joy Fowler),这位伟大成功的作家在一家工作室中的谈话:“在我从事写作的朋友中,我既不是最有天赋的,也不是最聪明的”,她告诉我们说,“可我是对写作不离不弃的。” 每当希望渺茫的时候,这已成为我的自勉箴言。

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一样,小说在社会中也有它的作用。 它提出新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他人,去实现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中的意义。 尤其是长篇小说给了我们这样的勇气。最新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Mario Vargas Llosa)在多年前曾经说过,“小说是一个其中的信仰正经受着某种危机的艺术创造出来的社会”。他还断言,那些有着乐于传播并分享信仰文化的社会将诞生诗歌和剧作。然而,小说却是洞悉生活遭遇的一种亲切和必备的工具。

在冲破重重困扰的时候,写作本身对我而言也可能需要同样的勇气,这是一种源于信仰的行动。每一天,我们这些无名之辈,我们这一千万不入流作家们,都在披星戴月笔耕不辍。在塑造艺术世界的艰辛之中,我们也塑造了自我。


艾里斯·克里斯蒂是2008年“亚马逊创新小说奖”的半决赛入围者之一,也是《西南评论》季刊2010年度的“梅尔森小说奖”的决赛入围者。她的作品已经和即将出版在《别样声音》(Other Voices),《超短篇小说集》(大裁出版社)和《西南评论》

【注】"For Sale, Baby Shoes, Never Worn" , 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l899~1961)的只有6个字超短篇小说。
《别样声音》(Other Voices),是一种独立运作的文化评论电子刊物,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每天发文好吗?流水线操作,为了写?但是他,笔耕不辍六十年,作家李键吾
42岁英国乡村大龄剩女,她是如何写出6部享誉世界的爱情小说?
徐怀中与《牵风记》丨戎马生涯,笔耕不辍
农民小说家坚守农村笔耕不辍 孤独坚守者燃烧自己书写情怀
王蒙页页情书给生活 舒晋瑜
作家的魔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