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语中地,14大书写技巧,彻底解决书法中的“痛点”

一语中地!5大结构技巧、3大用笔法则、6大基础笔法,彻底解决书法中的“痛点”。

中华五千年艺术及无与伦比的书法成就,令人望尘莫及,其中书法因其笔法和结构的技术更具艺术形象,在历史的发展中呈现篆、隶、楷、行、草等字体的变化。这也形成了书法艺术形象的丰富多彩,千年来一直散发着妙不可言的艺术魅力。

就书法而言,在不同的书体或者相同书体而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每一种笔画的形态和写法不完全相同,如果完全相同,便毫无艺术可言了。

赵孟頫 行书《道场诗》

汉字都是由基本笔画组合而成的,且形态各异,虽然笔画的种类繁多,变化也很多,但也不是没有技巧可言的。结体与笔法是书写的核心,也是书法的核心。结体方面技巧很多,下面向大家介绍5种常用技巧:相背、错位、相让、疏密、收放等。

一、向背

“向背”,指点画之间或字体的各部分之间的相背。与之相对的是“相向”向,相向有外拓之势,而“相背”则有内收之态。“向背”技巧,目的就是为了变化, 欧阳询 的字体峭拔峻险,用的技法就是“相背”之法。“向背”之法对初学习者来说,掌握此法是有些难度的,要把笔法熟练之后才能运用自如。在运用“相背”之法时,要注意形相背,神相合,同时还要结合运用“相向”之法组合变化,才能达到鬼斧神工之效。

二、错位

“错位”是措字的点画或字体的一部分位移,这就叫错位。错位打破了平稳,使字形动态变化,同时又能维持平衡。

三、相让

汉字中有独体字,也有合体字。独体字可以毫无顾忌四面伸展,而合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偏旁部首合成的。合体字中的主体部分要尽量伸展,其他部分缩小形体或缩短部分笔画,让出空间来给主体部分。—般相让的部分是偏旁,偏旁又大多在左边,因此大都是左让右,但是也有右让左,上让下等等。

四、疏密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先生说:“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意思是疏处让它疏,密处让它更密,疏与密形成强烈的对比。“疏密”这—法则,在字的结构中非常明显。点画之间间距一味追求均匀就会显得呆板,缺少了变化。习字要做到疏而不散, 密中通气,也就是疏中见密,形疏意收,密中有疏,疏中蕴密,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中的“乱”字,左密右疏,疏处笔画加粗,减少了空间,使疏处变密,密处笔画变细,增多了空白,也就密处变疏了。又如“捡”字,上部疏,下部密,人字头加粗后上部变密了,下部也就感到轻了疏了。

五、收放

一个字有收必有放,有放必有收,两法必须合作,才能破除平板松散。字的结构最忌平板松散,而“收放”是治平板松散的最有效的方法了。欧阳询把部分点画聚集在字的中间的某个地方,有时在中心,有时在上部或下部,聚合点不是固定的。以这个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放开,或向内部收紧。

在书法中,笔法的重要性不置可否。一个字的书写笔法与结构直接决定着整幅作品的笔法走势与结构形态,同时也决定了书家技法的价值,此外也是奠定整个作品价值的根本。

赵孟頫行书《道场诗》作品

一幅作品中有的字要写得大,有的字却要一定写得小,有的转折圆,有的转折方,有的笔画粗,有的笔画细,有的是连起来写,有的是断开来写,有的笔画虽然是斜着写的,但是笔力传神,整体端庄大气。这与控笔能力息息相关,同时也体现了书家提、按,停、折等笔法的运用游刃有余,用笔是构成书法的重要元素,而常用的技法有,迟速、浓淡、肥瘦等。

孙过庭 草书《书谱》单子

一、迟速

书法中行笔的迟速快慢没有一定的标准,大致是因书体、用墨的浓淡淡而异,行笔的快慢不同,所呈现出的书写效果也不同,用同样浓淡的墨书写,行笔速度适宜,可以使笔画干净利落行,不拖泥带水,用笔过快,笔迹易出现缥缈之状,方向位置也不易控制,用笔过慢,则会拖泥带水,使得软弱无力。那么,在书写隶书、楷书时宜稍慢,写行书、草书时可稍快。

二、浓淡

用墨的浓淡对书写效果也有影响。浓淡适宜,写出的笔画酣畅流利,如果过浓则枯涩无润,过淡则轻浮单薄。如何才能做到浓淡适中,可根据纸张的质地,书体和书写速度来决定。那么写字之前,可以试验一下墨与纸张的质。

三、肥瘦

著名大书家东晋卫夫人的笔阵图里说:“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览。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意思就是说书法作品中,善用笔力者作品多风骨,不善于用笔力者作品则多肉,作品气质不好。如风骨多一点肉少一点,还可以说成有点筋骨的作品;如果光是臃肿不堪的字而绝少书法的风骨,那么这幅作品真好比用墨而成的肥猪了,毫无风采可言。书法中的肥瘦代表着书法的形体,肥瘦的形成与运笔时笔毫下按的力度关息息相关,按得过重易肥,提得过高易瘦。用笔的肥瘦可以体现风格的差异,趋肥者显得厚实沉稳,趋瘦者显得刚劲有力,但是不可过肥或过瘦,过肥则质浊,过瘦则形枯。

书法中的用笔极具变化,历代书法家对书法中的用笔也多有阐述,赵孟頫曾提出“用笔千古不易”这一观点:“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他所说的用笔千古不易,大致意思是各种不同书体中的不同用笔,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造就笔画形态的变化,便是用笔的方法与技巧。不是说每一个笔画在书写中都要千篇一律,没有有变化。同时孙过庭《书谱》中有关于用笔的论述:“翰不虚动,下必有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孙过庭草书《书谱》单子

在当代,启功先生也谈及过书法用笔,将书法的基本用笔的要点总结如下:中锋与侧锋,露锋与藏锋,方笔与圆笔等。

一、中锋与侧锋

中锋与侧锋的不同在于书者在行笔过程中,对于毛笔的掌控有所区别,即尖锋主毫在行笔时的位置。

(一)中锋,中锋也叫正锋,指在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始终居于笔画的正中,这样有利于墨汁可以在匀速书写的状态下顺着笔毫比较均匀地注入纸中,写出的笔画边缘光滑,圆厚流畅。中锋用笔时需注意:执笔要正,笔毫要顺。

(二)侧锋,侧锋也叫偏锋,指行笔过程中尖锋主毫偏在笔画的一侧,这样写出来的笔画显得轻捷飘逸、活泼潇洒。《书法正传》八法解中说:“偏锋者不可使其笔正,正锋者不可使其笔偏。”同时沈尹默先生在谈及用笔时说道:“笔笔中锋,点画自然无不圆满可观。”所以历代书家的法书,结构长短疏密,笔画肥瘦方圆,往往因人而异。由于中锋与偏锋各有特点,在书写时要依据实际书写字体,可结合使用,虽不宜“笔笔偏锋”,但也不尽是“笔笔中锋”。

二、露锋与藏锋

露锋与藏锋指在行笔过程中书写者如何处理笔的锋芒。起笔和收笔时,将笔的锋芒显露在笔画之外,叫做露锋;反之设法将笔的锋芒隐藏在笔画之中,叫做藏锋。露锋,露锋是顺势出入,藏锋则需要反方向用笔。因为露锋比较简单,我们就着重讲讲藏锋,藏锋,又分为起笔的藏锋和收笔的藏锋。

(一)起笔的藏锋,起笔的藏锋要在下笔之时,使笔尖屈折平铺的方向正好与行笔的方向相反,即所谓的,欲右先左,欲下先上,然后再返回行出。

(二)收笔的藏锋,是指在笔画即将收笔时,顺势或驻或顿,而后将笔提起,也可以向运行的相反方向稍稍回笔再抽笔。

三、方笔和圆笔

书法的笔法之中,有方笔与圆笔之分,在书写时通常结合使用。

(一)方笔,方笔通常见方,有棱有角有边,外形方正,棱角分明。

(二)圆笔,圆笔通常见弧度,有弧有度有圆点,外形圆润,弧线与角度明显。

赵孟頫行书作品

孙过庭书谱单字

综上,这些技巧能解决书法技法的核心,针对书法技法“对症下药”,彻底解决书法中的“痛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导报》“书坛精英”栏目访谈——冉繁英访谈
UC头条:笔力不足, 笔画不过关, 这些方法会提高书法水平
王砚辉书法集之《书法与艺理》草书
书法的笔力是怎样练成的?
和朋友谈学书法(1
中国书法名词解释大全(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