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课设计与制作中几个关键问题解决策略

今天发一篇理论一点的文章,这也是自己近两年了制作微课的一点体会和理解,设计与制作微课:弄明白微课应用情境最重要,这样才不至于做而不用,劳而无益。

近几年来,微课及微课应用相关研究得到了一线教师和教育领域研究者的极大关注,并在微课的概念及内涵远未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国内就形成了一种“由一线教师先积极尝试实践,教育领域研究者后跟进研究”的“全民微课”有趣现象。不同群体对微课及内涵理解有明显差异,有的研究者将微课定义为“一种资源形态”[1][2]“一种教学活动”[3],也有研究者将“课程”视为其本质特征,对应还有“微课程”“微课程教学法”[4]是一种教学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评价和认证服务”[5]的种种观点。笔者在本文中尝试将微课置于教学资源发展、演进进程中,审视微课的特征与内涵,以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视角对微课的内涵进行剖析,探求微课资源制作中处理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教学资源发展过程中的“微课”
    教学短视频由来已久,微课不是在有“微课”这个概念之后才产生的,在2011年微课概念出现之前,一些计算机主题学习网站中,比如网易学院、中国教程网就有很多类似当前微课的学习材料,2004年前后的“祁连山Photoshop教程”包括117个知识点视频教程[6]、2007年前后“金鹰Flash高级编程视频教程”也是将学习内容设计为300余个短视频[7]等等,按如今研究者们对微课的阐述,这些材料完全符合微课的形式与功能,但在2010年之前这种类型学习材料为什么仅仅局限于计算机学科,而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如此广泛的影响呢?这可能无法从现在所描述的微课的“短小精悍”特点中找到原因,笔者尝试将其放在整体教学媒体及资源发展进程中,来考量教学资源形态及教学应用形式之间的关联和影响,以探究微课流行的原因,进一步了解微课的内涵。
自20世纪以来,伴随电影、广播、幻灯、投影、电视、计算机、电子白板等现代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出现了与之对应的教学资源:教学电影、教学广播、光学投影教材、电视教材、多媒体课件、白板课件等等,而微课这种资源形式与移动网络及终端普及密切相关,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微课这种教学资源形态是多媒体课件在移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和演变,它迎合了移动网络环境下的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碎片化学习的趋势与潮流,已经成为当前开展翻转课堂、MOOCs

及混合学习教学模式变革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资源支撑。

既然微课可以被看作是课件的演化与发展,或者是为适应当前移动环境下对教学(学习)资源需求的一种转变,那么微课相比课件(特指教师作为制作主体的课堂教学辅助型课件)有哪些变化或不同呢?见下表。

 

1微课与课件比较



    1.应用主体不同

课件与微课的最大差别在于两者的应用主体不同,简单来说即“教师用课件上课,学生用微课学习”,这是微课与其它教学内容载体(资源)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本质上的不同。以往的教学视频与所说的微课(视频)的差异(至少引起它流行的本质原因)不只是因它的“微”,而是因为它面向的使用主体不同,过去拍摄的很多课堂实录、精品课程视频多是面向同行研究,而忽略了学习者自主使用的情境需求。

换言之,同一资源因不同的应用情境和应用主体会影响其应用功能,如我们对“教学媒体”的定义:教学媒体是指在教学中应用的媒体,其与媒体的差异就体现在应用媒体的情境(场景)和应用主体不同[8]。课件与微课这两者的本质差异不在于“微”或“课”,也不在于形式是否是以视频为主体,而是其使用主体不同。在课堂中教师演示的视频(不管其长短),应当被视为教师所要呈现的教学信息(内容),是课件(或课件素材)的一部分,反思一下,如果微课与课件一样,也是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一种教学资源,为什么教师需要费劲周折来做这个视频,直接按过去的课件方法与技术来制作是否会更简单?

2.设计理念不同

课件与微课这两者的应用主体不同,决定了微课设计更多考虑的是学习者如何学的问题,也顺应了当前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的这样一种教学变革的思潮,教师在设计与制作微课过程中不需要(也不应)考虑自己如何在课堂中使用问题,而是要考虑“如何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微课设计与制作的关键,笔者认为微课的“微”是适应教与学的转变的一个体现:方便学生自主选择、随时查看,在设计中考虑学生个体观看微课内容与班级集体讲解方式差异。课堂的“教”往往是正式的、系统的,集体的,而课外的“学”往往是非正式的,零碎的,个体的。

3.选题与应用情境不同

课件是教师为解决课堂中教学问题而制作,选题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一般按章节、单元、课时作为课件选题,内容组织和制作容易受“教学过程”影响,一些课件结构中包括:导入、复习、讨论、实验、练习、小结等教学环节,主要是满足教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的选题相比课件一般要具体,多为针对单一的知识点或学生学习中一个具体的问题而设计的主题,通常在课前和课后使用,课前为学生预习提供支持性材料,如“翻转课堂”模式为学生先自学提供条件,课后为学生提供强化,或者为课堂中部分学生理解的难点及问题提供个别指导,也避免了教师的重复讲解,学生对不懂或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反复观看。

4.形式与制作方法不同

课件制作与开发工具多是多媒体编辑集成工具或学科工具,如PowerPoint、Flash、AuthorWare、几何画板等等,其发布形式也比较多样,可以是演示文档(PPT课件)、也可以是动画、一个主题网页(站)、甚至一个执行程序。而作为一种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学习资源,虽也有多数研究者他们认为微课还包括:任务单、教学设计(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等其它补充(辅助)资源,但这不影响微课与课件之间的本质差别,完整课件(资源)也括练习、包括教学设计,包括学习任务,包括测评等。另外笔者认为,当前的微课之所以主要采用视频形式,其实是一种技术上的“妥协”,“课件”在当前无法解决跨屏传输与显示问题,比如Flash课件就无法在移动终端上显示。而伴随着移动手机、移动终端的普及,国内的上网速度也有了显著提升,视频的拍摄与文件传输越来越简单、便捷,而且视频不但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拍摄,也可以通过录屏软件工具转换,拍摄和视频转换成为现在最常见的微课制作方法。

视频这种资源形式解决了多种设备终端兼容显示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即通过视频是将教师对内容的讲解(声音)进行集成的最简单方法,但也有两个局限:不易编辑修改和缺乏交互。在课件和微课制作中即使都使用PowerPoint、Flash或其它软件,使用上也有明显不同,课件设计中会考虑导航、链接、对象交互、信息反馈,而微课往往并不需要实现这些功能。正因为这些差异,课件与微课的交互导航方式也有很大不同,课件自身能够实现导航,而微课一般通过微课平台实现知识点(微课)之间的导航和交互功能,即交互导航功能在微课内容之外。

通过以上分析,课件与微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种资源应用主体、场景和资源形态不同,但在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中教师却习惯性忽略这种差异,容易受课堂教学习惯影响,对视频信息呈现特点认识不足,带来微课设计与制作中一系列问题,如“微课像上课”“视频媒体资源应用不当”“微课知识碎片化”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提高微课质量的关键。

二、微课设计与制作中应用主体错位问题及解决

微课是数字化学习资源适应当前移动网络环境一种自我演进,也是学习者个性化、移动学习需求下催生的一种学习资源形态。美国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认为微课“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生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9]他强调了微课不是为了教师教的“内容”,而是学习者学习的“内容”,在当前微课设计实践及国内诸多微课大赛参赛作品来看,教师从微课内容选题到内容设计以及讲解方式受课堂教学方式影响较大,没有真正从学习者个体自主学习视角设计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微课成教学片段

主要表现在用内容多少和时间长短来衡量微课,用教材(课时、单元)标题或教学环节做微课标题等。微课的“微”不只是“内容少”“时间短”,不是将一段40分钟的教学视频切分成四段或五段就成为微课。按“教学片段”设计与制作微课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按课堂教学场景设计制作微课,势必会过于重视自身的教学技能的展示,减少学生对问题的接受和吸收方面的关注;教学片段会强调场景的真实性,且干扰因素不易控制,增加微课制作的难度。由此可见,将微课设计成教学片段,聚焦点并没有放在“如何支持学生自主学”上,因对微课应用场景理解和把握不准导致应用主体错位,所以,往往是费了时间和功夫,但却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影响微课的应用效果。

2.微课像上课

主要表现在内容讲解中会强调“与学生相对的教师身份”“有意保留课堂教学环节,甚至追求这种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微课就是解读上课用的课件”,用课堂教学这种方式讲解学习内容,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有时会降低学习者观看视频的兴趣,不能有效更新学生的思维视野,因此,微课设计强调从学生学习角度设计内容呈现方式,要符合学习者个体通过视频学习的特点。

3.教师不恰当出镜

微课作为一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材料,讲解者本身(肢体)语言可以给学习者传递一定的信息,但并非要求一定要有教师的镜头,多数情况下教师在镜头下会有压迫感或紧张感,反而会影响学习者观看教学内容。有很多微课作品制作中通过将专业抠像和非线性视频编辑处理教师出镜问题,增加了微课制作的难度和复杂性。

解决微课设计与制作中应用主体错位问题,关键在于设计者要充分理解微课特点和应用场景,体验到“教”与“学”之间的转换,体验视频讲解与课堂讲面对面集体讲解要求的不同。微课制作少用“同学们”等称谓,弱化课堂教学环节,直奔讲解内容,多对内容进行加工处理,避免照本(课件)宣科,多采用能吸引学习者喜闻乐见的方式(如故事、说唱、配图等)呈现学习内容。

三、视频媒体资源应用不当问题及解决

多数人认为微课的主要形式是视频,视频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直接记录教师讲解过程,综合了多种信息表达方式优势。人们在长期的“信息交往”中,从读文到读图到“看视频”,形成了对视频的特定心理需求:画面稳定且流畅(非静止)、无噪音,声画同步等等。在微课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合理发挥视频媒体表达的优势和特点,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视频生成手段单一

微课制作有多种方法和形式,如手机拍摄,专业录制、PowerPoint+软件录屏、手写(手绘)白板、动画生成等。但往往设计者在一个微课里就习惯采用单一方法制作微课,比如手机拍摄就局限使用手机拍摄,不能根据实际需求,综合采取多种制作方法,这种做不到根据内容变换更合适的表达方式的行为,势必会降低微课制作效率。

在利用手机等设备拍摄视频时,要注意画面稳定和方向,比如使用支架、不变焦,减少移动等。

2.视频声画不同步

除真实拍摄制作微课外,声画同步是微课制作技术中一个关键点和难点,微课中经常出现声画不同步现象是因为多数设计者缺乏动画制作经验。但在微课设计中如果通过转换设计思路,就能这样有效解决问题:微课是一种解说或演示型学习材料,一般制作过程是先做微课内容,再根据内容进行解说(这是形成解说滞后画面根本原因),但可以反过来设计,即先设计解说内容,再根据解说词设计画面内容,一句解说词配一对应内容,也就是先声后画,类似于MV的设计制作方法。

3.视频画面长时间静止

与声画不同步问题对应,微课设计与制作中容易出现长时间视频画面静止现象,即教师长时间对一静止内容进行讲解,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教师在制作微课时,缺乏动画设计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叠加、切换等方式控制内容呈现顺序,也可以在制作过程中通过添加标注、鼠标移动等方式来引导用户讲解内容呈现顺序。标注和缩放也是视频中强化关键内容常用方法,这两种方式既可以在设计内容时(如制作PPT)时实现,也可以在后期视频录制或剪辑中实现。

4.视频再编辑困难

一切事物处于发展变化的状态之中,我们希望自己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灵活再次编辑加工自己设计的材料,但视频材料一旦生成编辑修改就非常困难。即使制作出的微课中出现一些问题想要改正或想要添加一些更好的设计时,有时也因为编辑麻烦而放弃修改,所以在制作微课时就要处处考虑为后期修改编辑提供便利:如保留原始文件和素材、进一步缩小微课选题的知识点粒度(层级)和范围,如圆的面积推导公式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几何”中的一个知识点,可以作为微课选题,也可以细分为一种具体的方法:用矩形面积推导圆的面积、用三角形面积推导圆的面积,一分为二或更多。

从根本上改变微课就是视频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微课的“微”是在选题大小、内容多少和学习时间长短方面所体现的“微”,但形式并不一定必须是视频[10],可以是图文方式,在设计时适合用图文呈现的内容就采用图文,适合用视频(如真实场景、演示示范、扮演等)呈现的再设计视频,一个微课可以是“图+文”、“图文+视频”或视频等形式。

四、知识碎片化问题及解决

微课是针对具体知识点或问题进行设计的,零散的微课缺乏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人称这种现象为知识碎片化,将这种学习称之为碎片化学习。如前文所言知识碎片化是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变化需求,并不是学校教学的需求,更不是知识本质的需求,可以说这种碎片化是人“有意为之”的碎片化,和知识学习目标有一定的冲突(知识本身是追求关联性、完备性和系统性),这可能是微课在实践应用中提出“系列微课”“微课程”“微课平台”的一种潜在原因。解决微课碎片化问题不可能通过一个或几个微课来实现,在微课设计时就要从课程整体上做好课程知识点和问题的划分,划分的知识点和问题不仅要考虑学习者选择,也要考虑知识点之间关联关系,通常可以通过概念图或知识图谱进行知识点划分。

比如笔者在设计《用PPT做微课》课程时[11],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将课程划分为38个知识点,共四类:音视频处理、声画同步、幻灯片内容设计、信息标注与强化。


1《用PPT做微课》知识点划分

   学习者在学习时可以通过知识点自主选择内容,但这些知识点如何关联,相关知识点如何推荐则取决于微课平台的功能设计。另外,微课平台还制约微课内容获取方式和交互功能。微课做得好的教师可以通过地区或学校提供的教学平台,或免费在线教学平台对微课内容进行串联和组合,也可以尝试创建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公众号设计微课内容推送,微信公众号相比其它应用平台,具有免费、通用、支持图文视频混合编排等优点。除此之外,通过在微课内容前后设计知识结构图、推送相关知识点方式也是解决知识碎片化的一种策略。如下图。


2微信公众号中通过“消息回复”组织知识点的一种方式

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可以利用相关知识点之间的链接实现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可以用知识点代替课程管理平台中的章节单元,也可以创立独立链接页面,在微信公众号中可以利用页面模板实现,如下图。


3利用微信公众号页面模板组织PPT动画相关知识点

对学校教育而言,微课(程)是为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和支撑,并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由此带来的知识碎片化问题可以在课堂学习中解决,在课堂中构建课程完备的知识结构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表现。

五、结语

对微课的认识与理解,直接影响微课设计质量和应用效果。本文从教学媒体及信息化教学资源发展的视角对微课这种新兴的资源形态进行了一定的探究,是对其他研究者提出“微课”之“微”、“微课”之“课程”的观点的一些补充,并在微课设计与制作具体实践及技术实现上提供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微课设计与应用关键在于为学习提供提供自主支持条件和环境,并没有严格的课上课下之分,但“教”“学”有别,这需要一线教师和相关研究者在微课应用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2013(10):28-31.

 [4]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5]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10.

 [6]中国教程网.中国教程网[EB/OL].http://www.jcwcn.com.2004-10-03.

 [7]金鹰电脑教程网.金鹰Flash高级视频教程[EB/OL].http://www.enet.com.cn/eschool/zhuanti/flashmx/jinying.shtml.2005-06-09

 [8]任建.从教学媒体的演变看教学设计的发展历史[J].电化教育研究,2012(8):103-105.

 [9]何博,兰国帅,王祖源,等.基于混合学习的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20):15-17.

[10]且行资源.我为什么做微课及几个问题解决[EB/OL].http://www.qiexing.com/post/1824.html.2016-03-11.

 [11]网易云课堂.用PPT做微课[EB/OL].

 http://study.163.com/course/courseMain.htm?courseId=1278002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TM3MDM2MA==&mid=2652327277&idx=1&sn=fcdc75a06911ed586730274a6c92b15e&scene=5&srcid=0812d2oJjbs3tGZZcYvgMxuc#r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微课程与以下概念之间的区别
中大博学网微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中“word长文档制作”为例
(1)优秀微课的制作技巧
多媒体课堂教学报告
夏琼: 高中英语课中微课的设计与实践运用艺术探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