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六科知识点丨每日一记
政  治
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组合型选择题:
1.命题特点
四选二或者四选三的组合型选择题在高考政治卷中常出现,它具有考查知识点多、容量大、试题设置迷惑性强等特点,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的有效手段。
2.解题方法
解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一般用排除法,这样的题目设置一般都是题干决定题肢,题肢反映题干。首先应该排除掉与题干无关和错误的题肢,那么再系统的结合具体问题,那么这样的题就容易了。
二、材料式选择题
1.命题特点,
此类题一般选取现实生活中重大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实例或者以最新的热点材料为命题切入点,要求考生应用政治学原理对材料中的现象或者热点进行分析、认识、和综合评述,这样的题有时候一材料一设问,有时多设问,而在设问中往往会出现“说明”、“表明”、“体现”等词语。
2.解题方法
首先认真审题,明确题目的中心意思,理清题干与所给答案的关系,把握材料的实质。其次逐一将每个选项与题干相对照,以题干的指向为重点来确定选项。
三、引文式的选择题
1.命题特点
此类题的题干一般是名言名句、成语典故、古文或者重要文件的某一个论述等,选项也从理解、分析、评价等角度设置,因此这样的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这样的题要求考生在弄明白引文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政治学原理对引文进行分析、理解、评价。
2.解题方法
首先认真阅读引文,弄清其含义和中心意思。其次分析引文所考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引文所要说明的道理,并把题干和选项联合起来分析,对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再次分析引文还要注意运用辩证的观点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四、因果类选择题
1.命题特点
这是考查学生逻辑关系的类型题,但是一般只从因果关系把握就可以了。有的时候把题干作为因,选项作为果,有时则反之。
2.解题方法:
首先要正确理解因果关系,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之间是一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在每个事物的具体联系中,原因和结果都有严格的区别,所以考生掌握具体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
其次,分析法与排除法相结合,注意题干和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再次,一定弄明白题干和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是什么,同时要注意分析原因的多样性。
例如2008年高考全国二卷第24题:
城市居民自来水价格一般是3.5——4.0元/吨,而市场上销售的瓶装矿泉水价格为1元/500毫升,为2000元/吨,那么矿泉水比自来水的价格高的原因是:
A,矿泉水比自来水更具有营养价值
B,人们对矿泉水的需求比自来水的需求要少,
C,矿泉水比自来水更稀缺
D,加工矿泉水比加工自来水需要耗费更多的劳动。
从知识角度看,是考查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关系,同时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那么从因果关系看,就不难看出上面最后一个选项符合题意了。
五、漫画类选择题
1.命题特点
漫画题取材广泛,形式灵活多样,内容风趣丰富。这样的题可以巧妙的将现实生活、社会热点、教材中的知识点联系起来。
命题的主旨是:利用漫画生动形象的特点,揭示某种现象所包含的道理,讽刺或者抨击某种错误的思想和做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漫画题的题干由漫画、漫画的标题、和选择要求三个部分组成的。选项则从理解、认识、评价等角度来设置。
2.解题方法
首先,认真阅读漫画,弄懂漫画的本意,再分析其中的寓意和本质的含义。考生可以通过漫画上体现的动作、表情、神态、语言等把握命题者的意图。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
其次,联系教材中的知识点,在弄明白漫画含义的基础上把具体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以便于确定选项。
再次。认真分析题干的要求,弄明白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是应该赞成的还是反对的,是给我们启发还是反应道理,是政治中哪些板块的内容。此外还要注重选项和题干中的关键词。
六:图表式选择题
1,命题特点
这类题是通过图表的方式把要反映的现象表达出来,通过对现象的综合来表达主题,反映命题的意图,围绕所考查的知识设计图表,要求考生联系图表信息,用所学的原理来回答。
2.解题方法
首先阅读图表,分析图表中的数据,文字信息,图表的纵横关系,注释等内容和要求。如果是有两个或者多个图表,则弄明白图表之间的联系。
其次,分析命题者的命题意图,并且明确图表所表示的中心意思和涉及的知识点。
再次,在对图表提供各种信息的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图表内容与设问之间的关系,并按照设问要求的原理对图表进行分析和归纳,选出正确的选项。
物  理
高中物理:动能定理的基本应用。
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只需抓住物体运动的初、末状态,而不必讨论运动过程的细节.因为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所以研究动力学问题时,只要涉及位移问题而不涉及时间问题时,就应首选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Ek2-Ek1,W表示合外力做的功,Ek2-Ek1表示动能的变化量,所以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求出合外力做的功;同时注意对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求出物体动能的变化量.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基本步骤为:
1、选取研究对象(单个物体或系统);
2、明确物理过程(单个过程或几个过程);
3、正确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并计算各个力做的功(正功或负功);
4、明确初、末状态,并计算初、末动能,建立动能定理方程求解.
一、求变力做功问题
例1、如图l所示,AB为圆弧,对应圆的半径R=0.8m,BC为水平轨道,长s=3m,BC处的动摩擦因数μ=.今有质量m=1kg的物体,自A点由静止起下滑到C点刚好停止.求物体在轨道AB段所受阻力对物体做的功(g取10m/s2)
图1
解析:物体在从A点滑到C点的过程中,有重力、AB段的阻力、BC段的摩擦力共三个力做功,其中WG=mgR,WBC=-μmgs.
由于物体在AB段受的阻力是变力,故其做的功不能直接利用功的定义式求解.设AB段的阻力做功为WAB,根据动能定理可知W合=0,即
mgR-μmgs+WAB=0
代人数值解得  WAB=μmgs-mgR=-6J
二、解多过程问题
物体的运动若有几个不同的过程,我们可以分过程讨论.既可以对某一过程应用功能定理,也可以对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例2、小球以初速度v0从倾角为θ的斜面底端向上滑行,已知小球的质量为m,上滑的最大位移为L.则小球滑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为多大?
图2              图3
解析:本题的研究对象为小球,它有两个运动过程:沿斜面上滑和沿斜面下滑.上滑的过程中,小球受重力mg、支持力N和摩擦力f,如图2所示.下滑的过程中,小球受重力mg、支持力N和摩擦力f如图3所示.我们可以分别对两个过程应用动能定理进行讨论.
上滑过程:重力做负功WG=-mgLsinθ,支持力不做功,摩擦力做负功(Wf由动能定理得
Wf-mgLsinθ=0-
   ①
下滑过程:重力做正功WG=mgLsinθ,支持力不做功,摩擦力仍做负功(Wf,且大小不变.由动能定理得
mgLsinθ+Wf=Ek2   ②
由①②可得 Ek2=2mgLsinθ-
本题也可以对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进行讨论.整个过程中,重力不做功,支持力不做功,摩擦力做功为2Wf,由动能定理得
2Wf =Ek2-
   ③
由①②③式中的任意两式都可以得出结论.
三、解多对象问题
例3、如图4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平板小车M正以速度v向右运动.现将一质量为m的木块无初速度地放上小车,由于木块和小车间摩擦力的作用,小车的速度将发生变化.为使小车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不变,必须及时给小车施加一向右的水平恒力F,当F作用一段时间后把它撤去时,木块恰能随小车一起以速度v共同向右运动.设木块和小
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在上述过程中,水平恒力F对小车做的功.
图4
解析:分析运动过程可知,木块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小车做匀速运动,直到两者速度相同.对于木块有t=
,对于小车有s车=ut,联立两式可得s车=
.
对小车应用动能定理得
W-fs车=0
解得  W=mv2
历  史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换位思考法。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责骂、埋怨和勾心斗角。
1.设身处地法,就是设想自己是生活在某个特定环境中的某一历史人物,让自己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此“角色”来想象、推断事物发展的可能轨迹的一种学习方法。
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等总是有其时代特色的,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怎样才能把这种情境再现出来,让我们回到历史中看历史应如何发展下去才符合当时发展趋势呢?
(1)应借用图片、音像材料等直观教具,创设历史事件发生的社会“情境”,以此来增强我们的“历史感”,为实现“换位”,即由现实角色进入历史角色提供条件。
(2)面对此情此景,揣测当时的国人面对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会有什么样的感想?比如日本明治维新:当时日本处于日益落后的封建幕府统治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水平有一定的发展,外国侵略不断加深,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等等。针对这些情况,以明治天皇为首的维新派想把日本建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跳出内忧外患的圈子”,应该怎样着手呢?
(3)结合此发展情况思考,如果我是当时的某某,我会采取哪些方法,从哪些方面着手改革?如日本明治维新,如果我是日本天皇,如何进行改革才会使我的政府站住脚根,才不会被外国侵略?
(4)归纳、总结教材,把历史人物的做法提炼出来,看看真正的史实是什么,历史人物到底是怎样做的,从而验证鉴别自己的设想。然后进一步思考:历史人物的这些措施,哪些是我没有想到的?有没有应该做到而明治天皇等没有做到的?明治天皇等的做法有没有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评价改革措施打下了基础。
(5)评价判断,形成结论。
2.角色换位法,就是将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正反两方面的特征全部或部分换位后进行思考。
我们以学习“美国内战”为例。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美国独立后南北双方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矛盾。我们将南北双方换位,进行逆向设问:假如南方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北方是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那么南方能否允许北方奴隶的存在?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需要市场、原料和自由劳动力,此其一。其二,北方取胜的主要原因是实力强大和人民支持。我们仍将南北双方换位后进行逆向设问:假如北方弱小、南方强大,那么北方还会取胜吗?答案仍然是肯定的,只是情况要更复杂,更因难些。因为资本主义经济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北方取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进而,我们还可以得出更深一层次的结论:任何逆历史潮流而动者,任何背离民心者,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由上可知,凡是涉及历史事件双方的结论,以及对历史现象的必然性或偶然性的解析,我们都可以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同学们不妨多尝试一下,一定会有不少意外的收获。
化  学
高中化学反应现象总结。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
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容易被空气中氧化成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方程式为4Fe(OH)2+O2+2H2O═4Fe(OH)3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地  理
中国三大自然区。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与界线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气候和地貌的地域差异。三大自然区划分的界线是:①400mm年等降水量线;②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③3000m等高线。
自然要素
地域差异
差异成因
地貌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地质作用的影响
气候
气温
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在青藏高原出现转向
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降水
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特征的差异
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自然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和土壤等都是相互影响、共同联系的,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自然要素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虽然每个自然区域都具有整体性特征,但各自然区域之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归纳如下。
自然区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地势
海拔较低,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东部的大部分在500米以下,并有众多广阔的平原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既有3000米以上山脉,也有250~500米的内陆盆地
海拔4000米以上,有许多7000~8000米的山峰
气候
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风向、降水有季节变化,年降水量大于400mm
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东部400mm左右,西部100mm以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
气温低,冻土广布。风力大,区外输入水汽不多
水文
多属外流河;以雨水补给为主
多属内流区,河流短小,以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泊多,多咸水湖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江河的发源地;多冰川、湖泊
植被
森林为主;部分森林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草原和高山草甸灌丛。谷内有森林
土壤
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有机质含量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
发育程度差,土层浅薄
人类活动
人类影响广泛而深刻,是我国最主要的农耕区
人类影响不如东部季风区广泛、深刻。但该区生态较脆弱,易受破坏
人类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得比较完整。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
三、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的主要成因是热量条件,在北部地区,水分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在东部季风区,由于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可划分为四个自然地区。仔细对照这四个自然地区的名称,可发现每个地区的名称都体现了三个内容:位置、热量条件和干湿程度。
地区
气候带
干湿程度
植被
特色土壤
作物熟制
东北
温带
湿润半湿润
针叶林、针阔混交林
黑土
一年一熟
华北
暖温带
湿润半湿润
落叶阔叶林
黄土
两年三熟
华中
亚热带
湿润
常绿阔叶林
红壤
一年两熟
华南
热带
湿润
常绿阔叶雨林
砖红壤
一年三熟
四、中国三大自然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有利条件
不利条件
东部季风区
(1)热量资源充足,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均较丰富,平原、丘陵广阔,热、水、土条件配合较好,有利于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发展。(2)跨纬度广,自然地带的多样性和地形、土壤类型的多样性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3)水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4)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一年生喜温作物北界大大向北推移,水稻、棉花种植界线均为世界最北
(1)降水变率大,旱涝灾害影响农作物的高产稳产;丘陵山地易受水土流失影响。(2)冬季风势力强大,冬季及春秋风向转换季节内,低温影响范围很广,使得越冬作物及多年生热带、亚热带作物北界远比欧洲、北美偏南。(3)广泛分布低产土壤,还有面积广大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坡耕地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1)光热条件较好,年辐射量、日照时数普遍大于东部季风区。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极有利于植物光合产物的积累,作物、生物产量高;瓜果、甜菜糖分含量高。(2)土地辽阔,开阔的高平原居优势,广大的山麓平原地区只要有水灌溉就可以成为良好的耕地。(3)有丰富的冰雪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可供利用
(1)气候干旱,绝大部分地方降水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2)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3)蒸发强烈,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普遍。(4)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受限制
青藏高寒区
(1)太阳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太阳辐射能最丰富的地区,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植物光合作用强,为农作物高产提供了自然前提。(2)高山草甸草原面积广阔,是良好的牧场。(3)东部及南部河谷地区,热量和水分条件较丰富,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可能
(1)大部分地区热量不足,无霜期短。只能种植青稞、春小麦、豌豆等耐寒作物和放牧牦牛、藏山羊、藏绵羊等高寒牲畜。(2)绝大部分地方干旱,风力强,土壤质粗层薄
生  物
高中生物常见的酶。
1淀粉酶
作用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按其产生部位分为唾液淀粉酶、胰淀粉酶、肠淀粉酶和植物淀粉酶。
2麦芽糖酶
作用是催化麦芽糖水解成葡萄糖,主要分布在发芽的大麦中。
3蔗糖酶
作用是催化蔗糖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主要分布在甘蔗等生物体内。
4脂肪酶
作用是催化脂肪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在动物体内分为胰脂肪酶和肠脂肪酶等。在动物的胰液、血浆和植物的种子中均有分布。
5蛋白酶
作用是催化蛋白质水解为短肽。在动物体内分为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等。在动物的胰液、胃液,植物组织和微生物中都有分布。
6纤维素酶
作用是催化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在真菌、细菌和高等植物中含有。
7谷丙转氨酶
简称GPT,其主要作用是催化谷氨酸和内酮酸之间的氨基转换作用。它在肝脏中活力最大,常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8过氧化氢酶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及一些微生物中,主要作用是分解过氧化氢,防止过氧化氢积累而危害细胞。
9酪氨酸酶
存在于人体的皮肤、毛皮等处的细胞中,能将酪氨酸转变为黑色素。
10谷氨酸脱氢酶
催化谷氨酸氧化脱氢,生成 酮戊二酸。存在于大多数细胞的线粒体中,主要参与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和氨基转换作用。
11解旋酶
在DNA复制时,首先要将两条链解开形成单链,此过程依赖于DNA解旋酶。
12限制性内切酶
能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的核酸剪切酶,常在DNA两条链上交错切割产生黏性末端,是基因工程中的“剪刀”。
13
DNA连接酶
使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以封闭DNA分子中的切口,是基因工程中的“针线”。
14逆转录酶
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存在于某些RNA病毒和癌细胞中。
15溶菌酶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微生物及其分泌物中,能溶解细菌细胞壁中的多糖,可使细菌失活。还可激活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16 固氮酶
能使大气中的氮还原为氨,由两种含金属的蛋白质组成,一种为铁蛋白,另一种为钼铁蛋白。根瘤菌、蓝藻和土壤中各种固氮菌中都含有此酶。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2013高考物理知识点:动能动能定理课件
纯干货!识破10大陷阱,掌握设错规律,不再畏惧卷首这道题!迅速准确拿下这三个选择题!
【地理】高中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附例题)
张稳全部编版六语下期期末考试命题双向细目表
八上数学每日一练:命题与定理练习题及答案_2020年单选题版.pdf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