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年8月28日┃学校科研┃农村学校课题研究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农村学校课题研究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叶发清,陈进 

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板桥中学


摘要: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的教育科研工作能够在广大农村学校推行,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计,是提升农村教师的科研水平的有力措施。本文试图从研以致用、智力支撑、科研环境、主体地位四方面对农村学校课题研究的持续发展进行探索,寻求农村学校课题研究的持续推进之路。

关键词:农村学校 课题研究 持续发展


农村学校持续开展课题研究,让其在农村学校常态化,持久化,并使之成为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的确不是一件易事。持续地开展课题研究,是农村教师专业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农村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它不但能逐渐缩小城乡师资差距,更有助于农村学校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品牌与特色。因此,如何在农村学校持续开展课题研是值得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将课题研究与教育教学紧密捆绑,让课题研究有效指导教育教学,将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作为教师自主开展课题研究的原动力

(一)科研离开教学实践就失去持续的可能。课题研究是为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而存在,为教师实现快乐教学、高效课堂而服务。因此,脱离教育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毫无意义,课堂离开教研的支撑,也必将陷入枯燥而简单的重复劳动中,教师将无法获得教学所带来的愉悦感和幸福感,正确理解教学与教研的依附关系,是我们正常开展教育教学的保证。农村学校所面对的很多问题是城区学校不可比拟的。如学生的视野问题、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科师资的缺乏问题等。若一味照搬别人的研究成果,显然是不现实的。开展符合自身实际的课题研究活动,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在教育教学之中,是改决农村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可靠选项。

(二)持续研究是教师走向成果的必然之路。科研可以让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效率最大化。课堂教学也将由单一的问答式、填鸭式教学向开放活动式教学、自主探究式教学、合作研讨式教学等转变,学生的学习形式也将由被动接受逐渐向主动获取转变。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书本常识,也将逐渐转变为课本内外知识的综合和地方文化的融合。这样,教育教学活动将不再是一项枯燥简单的机械劳动,而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沟通与行为合作的艺术。这种转变带来的不仅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更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综合力的提升,教师由此也会带来职业幸福感和成就感。

(三)持续性研究孕育教育持续性发展。只有兴趣才是我们对一件事情始终坚守的原因。课题研究也是如此,当成果转变为效果,当任务转变为兴趣时,课题研究必将是一件幸福而快乐的事情。课题研究就是要找到适切的科学的教育方法。教育面对的是学生,让学生向“真、善、美”的最高道德目标靠齐,育人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多变的复杂的过程,有许多不利因素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发现,去解决。


二、注重专家领头,骨干搭架,组建强有力的科研阵营,为农村学校课题研究的持续开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让每一个课题研究者的研究之路畅通无阻

(一)农村学校的特殊环境决定了科研阵营存在的必要性。在农村学校开展课题研究历来困难重重,由于农村教师理论基础比较薄弱,与外界接触不多,视野不太开阔,导致很多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认识上存在一定偏差,认为课题研究太过“高、大、上”,那是专家们的事,与自己太遥远。自己做课题不过就是完成任务,装装样子。更不用说将课题研究如何推进,如何纵深发展与横向迁延了。为此,组建专家阵营为每一位教师换思想、指方向、解疑惑是每一所农村学校必须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专家的思想指引与骨干的率先垂范是顺利开展课题研究的导航标。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用科学求真的思想做课题研究是研究的基本准则。课题研究不是建造空中楼阁,也不是幻想海市蜃楼。而是为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只是在寻求办法路途上难免有挫折,有迷惘。此时,用科学的思想答疑解惑是很重要的。作为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便是研究路上最强大的支柱与保障。作为一名农村科研工作者,由于基础薄弱,做事习惯摸着石头过河,研究路上也难免经历一个从“走别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的过程,此过程中,虽有鹦鹉学舌之嫌。但是,在这条路上,我们的研究是顺畅的,我们的思想是不断成长的,这都是我们后续独立开展课题研究的必经之路。

(三)课题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的持续性离不开专家团队的指引。课题研究的每一项成果是对研究者的肯定,但并不是课题研究的终结。课题研究的持续性与诱惑力体现在每一个课题的背后还有继续研究的巨大空间,这也是课题研究能永保魅力的原因所在。如何将课题研究向纵深推进增加研究深度或如何将课题进行横向迁延增加研究广度?这都是每一个研究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但是,这需要研究者的理论支撑与知识眼界,也离不开专家团队的点播与指引。如我们在做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兴趣一课题时后,就进行理化生实验的横向迁延研究。在研究了物理计算题的审题策略研究后就对计算题的简化、计算题的二次开发进行了纵深研究。


三、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让每一位教师接受良好的环境熏陶,在大环境中自发地推进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成为自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要持续有效推进课题研究,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教研环境。环境决定人的素质,课题研究也是如此,在一个不会教研的环境中长大的教师注定不会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一个没有课题研究的环境中长大的教师做不了一个合格的科研型教师。而良好科研氛围的形成,离不开以下三点:

(一)领导重视促科研。一所学校,领导的指挥棒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构建科研型领导班子,用科研的思想指挥教师,用教研的思想指导教学,是促进农村学校健康发展与教师素质稳步提升的关键。重教研而学校兴,学校兴则教研浓,教研浓则教师强。因此,领导重视教研、积极投身教研是形成科研氛围的先决条件。

(二)骨干带头领科研。课题研究对很多农村教师是一件新兴事物,对其中很多程序、思路不甚清晰。择骨干、名师领头,示范课题研究的过程,培训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让名师与教师形成现代师徒关系,有助于农村教师快速掌握课题研究方法,甚至出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研局面。

(三)群众响应兴科研。科研成果的号召力来自于应用中的适用性与高效性,科研过程的趣味性来自研究过程中对未知领域的不断发现与突破。用简明的思路进行科研,用科研的成果指导课堂,用生动的课堂服务学生,这是每一位农村教师渴望达到的高度。在制度约束、名师引领的大环境下,每一位教师必将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熔炉中,让教研之火越烧越旺,让科研氛围越来越浓。


四、充分尊重研究者的主体地位与专业权力,让研究者自主开展课题研究,使课题研究不再成为教师的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兴趣与需要

(一)在课题研究中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便是尊重了教师的应有权利。让教师拥有自主选择权与自行研究权,这是对教师思想与行为的解放,也是在课题研究中集思广益,广开言路及最大限度发挥研究者主观能动性的有效办法。解放了思想,便是放开了思想。解放了行为,便是放开的研究渠道。对于一个课题,每一个研究者能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便是持续推进课题研究的好办法。

(二)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决定课题研究的价值的关键。课题的产生一定要源于实际需要,要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这是一切课题研究的根本。只有教师主动从教育教学中提出的课题才是有价值的课题,只有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课题才是有价值的课题。因此,让农村教师远离任务式教研、空降式教研、功利性教研,既是对教师主体地位的肯定与尊重,也是提高课题研究价值的需要。

(三)在课题研究中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权力是对教师教研思想的解放与教研能力的培养。不做“喂模”式教研,不做“干预”式教研,是对教师能力的肯定,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从“牵手式”教研到“放手式”教研是每个教师教研路上的一个必经过程,如果牵手是教研引路,那放手则是教研找路。始终在学步车走路的孩子是长不大的,只有放手、放开才教师专业成长的是正确之路。

(四)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培养教师科研兴趣的必要条件。没有科研上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就没有研究上的内驱力与幸福感。正如学生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一样,可能在学习的结果上相差不大,但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让尊重教师主体地位是推进课题研究的必要前提。


课题研究的持续推进不是对照公式解题,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法则与定理去遵循。课题研究是人类活动的一部分,只要是人类活动便具有一定时代性,随着时代的推进,这项研究活动也必将随之而改变。未的持续推进之路还要靠全体研究者共同摸索,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吴为民.试论科研课题的持续性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3(8).

[2]张婧.可持续发展教育区域推进策略与实施成效[J].中国德育,2015(17).

[3]唐海岚.开展校本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湖南教育,2011(1).

[4]周靖彦.中学教师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2013.

本文来源: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7年第24期P19-20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校际间科研协作体建设的实践探索
怎样让教育科研与校本教研一体化?
课题研究仅仅是为了评职称吗?
如何引领教师把教研走向课堂教学,解决实际问题?
福华小学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如何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