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三种思维模式,正在不知不觉中操纵你的人生

本文共 2763 字,完整读完约需要7分钟

早上打开朋友圈,看见我的前boss转发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个和尚在山间行走。走着走着,老和尚突然着了魔似的,抱住路边一棵大树,不停喊叫着:“我好痛苦啊!快救我啊!”

小和尚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但看见师父痛苦的样子,就很着急,于是用力去扳他的手,想把他从树干上拽下来。无奈老和尚把树抱得死死的,怎么也拽不动。

一会儿,老和尚生气地说:“你这笨徒弟,我自己把手放下来不就行了?”

这个故事听上去非常荒谬。

但是,我再讲一个故事,你可能就不觉得荒谬了——

在印度,人们常常可以看见这样的情景:那些重达千斤的大象,却被铁链拴在一根小小的柱子上。

按理说,大象的力气那么大,轻轻一下就能挣脱了吧?然而,它们却心甘情愿被拴在那里。

为什么呢?

据说,在大象刚出生不久,那些驯兽师就用一条铁链,将它们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象渐渐地习惯了不挣扎。后来,小象慢慢长成了大象,却再也不肯挣扎了,因为它觉得自己永远也无法挣脱铁链的束缚。

细细的铁链能把大象拴住,一个不起眼的小问题也能把我们卡在原地、走不出来。

这就是“思维模式”的力量。它不轻易被察觉,却又无处不在。

在日常生活中,至少有三种负面的思维模式,正在不动声色地操纵你的人生。

1.固定型思维

“我可能不适合做这个。”

我们经常听说“性格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其实,真正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我们的思维模式。

有一年,我加入了某个非常自虐的写作社群,要求是“每天写1000字的文章”。刚开始,加群的人很多,大家都想来挑战一下自己;一个星期后,渐渐有人跟不上节奏,开始退群。两个星期后,一半的人退出了。

尽管群主给了每个人“拖稿”的机会——只要在训练结束前,把欠下的文章补上就行——但他们还是执意要放弃。

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既然我做不好,那就没必要继续下去了。

《成功,动机与目标》一书中,提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认为:我之所以做不好,是因为我没有天赋、能力,我不适合做这个;

成长型思维认为:我之所以做的不好,是因为我练习得不够,一回生二回熟嘛!

常常有人这么说:“我性格内向、表达能力差,不适合沟通。”

这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维。

而具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却会说:“我性格内向,但你只要给我时间,我就能提高表达能力,别说沟通、就是让我当众发表演讲都没问题!”

通往成功的道路不平坦。遇到挫败的时候,我们是知难而退、还是迎难而上?是就此放弃、还是从中吸取教训?

不同的思维模式,会引导我们走向不同的结果。

2.认知过滤思维

“豆腐脑是甜的。”

有一次,我跟随公司的摄影师去参加一个企业内训课程,为他们做一次全程拍摄。该课程由一位管理学博士兼咨询公司的CEO主讲,据说,一节课的学费高达数千元。

来听课的,大都是各种中小企业的高管,也有个别是国企的领导。我作为摄影助理,也跟着大家听完了长达两小时的课程。

回来后,上司问我:“听懂了什么道理吗?”

我说:课程内容很丰富,那位讲师深入浅出,把生活中的道理讲得很明白,而且还特别有幽默感;但我不知道这些内容跟“企业管理”有什么关系?

后来细细一想,我陷入了一种“认知过滤思维”的陷阱:当别人表达了新的观点时,我们的第一反应,不是仔细分析、而是去判断这个观点是不是我认同的?如果我们不认同,就会立马进行反驳。

比如,有人说“豆腐脑是甜的”,我一想:不对呀,豆腐脑不都是咸的吗?于是我就去跟对方争论,或者骂对方是“智障”。

其实,不少地方的豆腐脑,真的就是甜的,只是我不知道而已。我只见过咸豆腐脑,所以就想当然地认为“世界上所有豆腐脑都是咸的”。

这种思维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局限。

再比如,父母辈总是希望我们能找个“稳定”的工作,类似于高速公路的收费站、银行职员。

因为他们经历过“吃不饱饭”的年代,所以对“铁饭碗”的工作非常向往。这是他们这一代人的“思维模式”,对所谓的“职业生涯规划”保持着怀疑、甚至排斥的态度。

殊不知,因为移动支付的普及,高速公路收费站开始大量裁员;银行的工作,也没有以前那么吃香了。

很多人只吃过咸豆腐脑,所以就认为吃甜豆腐脑的人“不可理喻”;

父母辈经历过“铁饭碗”的年代,所以就希望子女们能找个“稳定的工作”;

同样的,我没有做过高层的企业管理工作,自然也就听不懂企业内训的“大道理”了。

如果我们一直陷在“认知过滤”的思维模式里,即使学再多的东西、听再多的道理,依然没什么卵用。因为,这种思维模式会排斥大部分有价值的信息,继续将我们困在过去的认知水平里。

3.非黑即白思维

“这种需求压根就不可能实现!”

熟悉乔布斯的人,一定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乔布斯曾经要求工程师设计一款、能够任意方向移动的鼠标,因为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电脑鼠标制作很简陋,只能上下移动。

这名工程师抱怨说:这种鼠标压根就不可能实现!

于是,乔布斯第二天就把这个工程师给开除了。

在乔布斯那里,一件事物要么是完美的,要么就是垃圾,不存在什么中间状态。这种思维模式被称为“非黑即白思维”。

小时候听故事,我们总要问妈妈: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就好像世界上,除了好人就是坏人一样。

长大后,我们才发现,事实并非总是如此:十恶不赦的坏人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一个看似完美的好人、也会有心生邪念的一刻。

同样的:学霸不一定每次都能考满分,能考到90分都可以说很厉害了;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好大学,并不代表人生从此没有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甚至,还有不少人通过参加“成人高考”,同样拿到了本科文凭……

类似的例子还有——大人问宝宝:“你喜欢妈妈还是爸爸?”说喜欢妈妈,就意味着不喜欢爸爸;女朋友问对方:“我和你妈妈同时掉进水里了,你先救谁?”意味着男朋友只能在女友和母亲之间选择一个人。

一旦拥有这种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我们就很难发现事物的“中间状态”、忽略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自然也就造成了我们的取舍困难。

我们是不是要继续陷在这个思维模式里面呢?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最后,咱们回到开篇“老和尚抱树”的故事。

当我们陷入思维模式的困境时,就如同抱着树不放的老和尚一样,别人很难将我们拽下来,除非我们自己把手放开。

boss在朋友圈转发这个荒诞的故事时,附上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早安!各位和我一样抱着树的朋友们!

推荐一本改变思维方式、提升学习能力的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维对了,人生就顺了
随笔| 你最大的敌人,是惯性思维(值得收藏)
发人深省的“大象思维”: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有多少人败给了“大象思维”?
毁掉一个人有多简单?只需要一件事就足够了
发人深省的“大象思维”:人的一生,或许都在为认知买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