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随想录(13)什么是“新生态课程”?‘

​ 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曾为我校题词:'教文理相通课程,育德才兼备英才”。其中的“相通”与“兼备”,无不体现了新生态教育“平衡、包容、关联”之课程理念。这种“平衡”即要促进学生感情、体质、审美精神、智力等各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偏向于其中的一点。虽然在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上述几方面的重点和要求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整体性的要求是不可忽视的;“包容”即各种课程学习取向兼收并蓄,通过学习,促进学生作为个“完人”的发展;“关联”即重视处理各种关系,课程与学习都不是孤立的,它们处于不同的大范围的或小范围的关系当中,因此树立联系的理念,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有利于整体课程的真正确立。因此,就“新生态教育”下的课程目标而言,课程应像阳光雨露一般,荟萃自然之精华,滋润学生之生长。因此,学校要整体协调好课程,并在充分实施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立足本土,合理开发形成有本校“新生态教育”特色的优质课程,包括:关于生态的课程以及生态化课程。课程建设逐步做到丰富化,使学生对部分课程有较大程度的选择空间,为特色教育、特长发展做准备。

​ 主要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兼顾教师特长、学生兴趣的,为学生及社会发展所需的课程以及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的校本课程等,以促进课程品质的提升。

​ 整体规划学校课程,协调好关于生态的课程及生态化课程的关系

关于生态的课程。关于生态的教育涉及到生态环境价值伦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活动等方面的整合实施,,应该以课程统整的方式实施。

学校课程的统整有两种类型:单学科的统整与多学科的统整。

(1)单学科统整。依托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单个学科实施校本课程研发。(如图课程实施模式I)

(2)多学科统整。以生态教育为主题,实施多学科、跨学科的课程统整。(生态教育主题可以从生态发展史、生态伦理、生态保护、生态系统、生态价值等方面挖掘,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素养)(如图课程实施模式Ⅱ)

​ 生态化课程。生态化的教育课程是指将“新生态教育”的理念渗透到学生在学校的所有学习与生活之中,包括在学校及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综合实践和社会体验、体育艺术、技术技能中,培养学生现代文明素质;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发励志类课程以及学法指导类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使学生受益终生。这一类课程与以上两种课程相比没有可见的范本,但处处都有痕迹,没有特定的实施者,但学校人人都是课程的实施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小学特色学校的思考和建议
刘希娅 || 重庆谢家湾学校:“双减”下的学校生活重构
中小学校长培训平台
第十一小学特色学校简介
特色课程
关于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