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8年12月8日┃论文写作┃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研究——针对初学写作的教师的视角




张昆,淮北师范大学数学院

张乃达,江苏省扬州中学


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素养是作者的教育思想、课程理念、教学观念,以及分析数学知识、估计或推测学生发生认识的心理活动、书面语言表达等能力,教学活动中的情趣或忧虑的体验、工作态度、甚至进取心等的集中体现.一个有心要在数学教学中施展抱负的教师,不会仅仅只是满足于保质保量地完成日常的教学工作任务,绝对不会放过思考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活动,不放过机会去听知名教师的公开课,在课堂上留心学生的最富创意的想法;还会博览群书,阅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哲学等,以此提升教育教学素养.谋求写出高质量的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可以扩展数学教师的理论视野,优化数学教师特有的教学观念,完善数学的教学行为。


一、数学教学设计论文的素材选择与创新来源

数学教师论文的写作,教学设计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主题.因为,每个教师在每一个工作日中的每一节数学课,都需要就某一个教学的知识点,结合自己面临的具体学生的数学现实,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活动,从而设计出教学活动的程序,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检验.当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那个知识点的细致入微、深刻见底的分析活动时,肯定会打磨出思想的火花.如此,每个教师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对学生心理活动的理解,会获得独一无二的体验,这些正是教师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创新素材的源泉,同时,它也直接决定一篇教学设计论文主题的深度,因此是写作数学教学设计论文的一个支点。


数学教学设计活动目标的生命所系与力量所在,归根到底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知识的教育价值.王策三先生说:“知识好比一个百宝箱,里面藏了大量的珍宝;不仅含有关于客观事物的特性与规律,而且含有人类主观能力、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精神力量、品质与态度.因为知识是人类历史实践、认识活动的结果凝结在里面的,因而更含有知识原始获得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因此,教学设计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将数学知识中所隐含的价值要素,从知识原创者的思想中转化到学生的思想中去,但是,这种转化活动不可能自行地发生,学生不可能简单地拿去.学生如何拿,一定需离不开教师的帮助。


接着,王先生还说过:“要将知识中的这些育人价值挖掘出来,就要将知识打开,即把知识原创者的实践认识活动方式和过程(这种‘知识打开’的过程,本文称之为‘教材分析’———作者注),加以还原、展开、重演、再现,使学生与人类总体‘相遇’.”[1] 然后,依据打开的知识要素,揣摩学生发生知识认识时的可能心理活动环节(本文称之为“学情分析”),将“教材分析”获得知识要素所组成的环节,比对学生发生知识(要素及其组成环节)的心理环节,进行专门设计、简化、典型化,如缩短过程、平易难度、精简多余等.如此,以保证学生可以比较顺利地再创造出知识原创者已经发现的知识,并且通过再创造的过程,将知识原创者的主观能力、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精神力量、品质与态度转移到学生的思维结构中去,[2] 启发学生从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最大的教益。


这样,在“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这种“专门设计、简化、典型化”的教学设计活动是一种教学实践的操作过程,是将“将知识原创者的主观能力、思想、情感、价值观等精神力量、品质与态度转移到学生的思维结构中去”的现实操作性程序的实现过程,具体对教师来说,如果是独立思考而生成,则其中一定具有这个教师的个性见解、观念与行为,一定具有独到之处,于是,它又是创新的一个源头.这种教学设计行为活动的素材也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是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的又一个支点.


因此,教学设计论文写作,至少在“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行为活动”过程中,数学教师具有得天独厚、取之不竭的创新资源.为了说明问题,笔者举自己从数学教学设计活动到论文写作的一个例子.记得,笔者第一次教授“数轴”定义是在1983年刚站到讲台上,谈不上对“数轴”有多深刻的理解,教学设计时,就回想起自己学习“数轴”时教师的教学情景,他采用了“温度计”作为类比的实物,那时,对于这些东西没有辨别能力,当然也不可能往深处想,那就是依葫芦画瓢.直到1987年,县级数学竞赛的一道填空题:“数轴‘正方向’的作用是______.”我校选手全军覆没,使笔者意识到我们的“数轴”定义教学肯定存在问题,并一直受它所困扰.


有一天夜里醒来,又想到了“数轴”定义的问题,突然明白了所谓“数轴”不就是将有理数用一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吗?那么,引入“三要素”不就是保证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这条直线上的一个精确的点表示吗?(“教材分析”结果提示了“学情分析”)如此,笔者加深了理解它的层次,弄清了有理数与“数轴”间的联系.但这还只是对数轴定义的一种理解,如何通过“专门设计、简化、典型化”教学活动,体现对教材的这种理解转化为引导学生发生“数轴”定义的心理活动过程呢?


由此,推敲学生发生“数轴”定义心理活动环节,发现有理数由负有理数、零与正有理数三个不同类型所构成,学生发生认识活动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展开心理活动的,在这三种类型的有理数中,数0特殊,可以任取直线上点O表示,构造出“原点”;以此为支点,由目标(呈观念形态)的导向,可以依次构造“正方向”与“单位长度”;从而,理清了学生发生“数轴”概念的心理活动环节(“学情分析”结果).“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的创新资源的取得,为教学设计活动奠定了基础,创新的教学设计环节也就呼之欲出.于是,笔者生成了如下的教学设计活动过程:


师:有理数组成:负有理数;零;正有理数.(板书)

师;今天,可以用一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

生1:负数、正数无限多,零只一个,在MN上任取一点O,规定它表示零(如图1).


师:如此,点O将直线MN分成三部分,自身表示0,称点O为“原点”.于是,负数、正数该由射线OM和射线ON(除端点O)上的点来表示.究竟哪一条射线上的点表示负数,哪一条射线上的点表示正数呢?(学生想出许多区分方案)

师:这些方案中,哪种更简单实用?

生:用箭头!

师:在图1的直线MN上,画一个箭头.规定,用具有箭头的射线上的点表示正数.称箭头为“正方向”(如图2).


师:在图3中如何表示有理数+2?(两个同学选择点A和点B,都声称表示+2)


师:哪一个点真正表示+2?(学生决定用一把“尺子”裁决,以原点O为起点,在具有正方向的那条射线上用尺子量两次,规定“尺子”落脚的终点C表示+2.如图4)


师:“尺子”是一个度量长度的“单位”,称之为“单位长度”.到此,我们可以给这条特殊直线起一个名字了.

生:规定了原点、正方向与长度单位的直线叫数轴.[3]


笔者花费了很长时间的思考,理解了知识的本质结构;同时,比较正确地估计了学生发生认识“数轴定义”活动的心理环节;并且,依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所得到的材料,设计出了具体的、有效的教学活动过程.由于笔者对知识的理解具有创新性、设计的教学活动环节也具有创新性,写成论文后,在2014年10月4日投稿到《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2014年12月便发表了.由此,我们看到了写作数学教学设计论文,教师在教学上大做功夫的重要性,对知识结构的创新理解,对学生发生具体知识的心理环节的创新推测,才有可能产生出创新的教学设计活动,这些为论文写作提供了创新的素材,满足了论文内涵的创新要求。


二、数学教学设计论文表达形式框架的建构

当我们谈到数学教学设计论文框架的时候,一般理解是论文的规范性格式,各个杂志都有自己的要求,毕业论文也有自己的要求,它是一种有据可查的规定了的形式,这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但是,正因为如此,笔者认为,它是比较好解决的.本文所说的论文框架,主要是指作者拥有了材料之后,由于材料特点不同,作者必须要个性化地选择论文的表达形式,才能适应于材料的要求,本文从这个方面来进行探讨与研究.


对于初学数学教学设计论文的教师来说,论文写作是一项非常高的综合性要求.在写作论文时,数学教师只具有了理解知识、理解学生,获得创新设计活动,形成写作要求的几个必要支点是不够的,还要吸收或优化自己的教学观念,提高论文主题的深度,提炼素材得到核心要素,锤炼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当一篇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其他论文也是一样)有创新的素材、有深刻的主题思想、有优化的观念,还要具有合理的行文框架、有良好的表达文采时,读者读之为其动容,从而可以感动读者,影响读者,提高读者的认识与素养.


在这些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的基本素养要素中,例如,思想的深刻性、观念的前瞻性、文辞的准确性等素养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就能一蹴而就的,需要作者长时间磨练.对此,笔者具有深刻的体会,在《潜心自我教育实现专业成长》一文中,笔者写道,“由于常年教学,积累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在北师大,经过许多老师的指导(特别是郇中丹老师),自己又是如饥似渴地进行了大量的阅读.经验—理论—写作,循环反复.激活了自己的潜能,使得我所拥有的知识,让我的视界开阔了,观念更新了,理解力加强了”.[4] 因此,需要广大教师长时间的不懈努力,这里以本文的写作框架安排为例,主要谈谈论文形式框架的建构.


本文的主题是关于论文写作的,它的一个限制是专论关于数学教学设计论文的写作,于是,它的几个一级标题自然就是论文写作,这一主题的展开在于三个方面,其一,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的内容,我们用了“数学教学设计论文的素材选择与创新来源”作为第一个一级标题;其二,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的形式,我们用了“数学教学设计论文的合理表达形式框架的建构”作为第二个一级标题;其三,为了更为深入地揭示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的规律,我们还要探讨写作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于是,我们用了“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写作时应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作为第三个一级标题;其四,得出结论,我们用了“结语”作为第四个一级标题.这四个一级标题构成了本文的框架架构.


建构论文合理的框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逻辑性,它的最明显的体现,就是论文的一级标题应该是论文题目(主题)一系列的分解,主题通过这些一级标题来驾驭作者通过自己的现实研究发现的材料,或者是通过阅读占有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并将自己研究材料与他人发现的成果有效地统一起来;为了表达的条理性,还需要将一级标题分析为几个要点的二级标题,以驾驭相关材料的不同性质,由此,将作者发现的材料具有逻辑性地组织起来,为自己的主题所用.如此,虽然作者占有的材料可能头绪纷繁、彼此之间的联系未必紧密,在写作时,除通过主题与标题加以精心选择以外,标题及其构成的框架的适应性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写作时应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其他文章也是一样)写作时,好的论文,内容的深与形式的美互相吸引,相辅相成,犹如双璧生辉.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内容决定了形式,形式反映着内容,因此,内容是第一位的,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没有创新的内容,就一定是拾人牙慧,绝不能形成深刻的主题,写出的论文自然价值不高,或根本就没有价值,在此情况下,再好的形式也是白费,它不会为论文增色;同时,选择论文的表达也会反作用于内容,当作者占有了详实的研究成果与创新材料,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形式来表达,或者表达形式凌乱,词不达意,缺少文采,那也很难影响读者,使读者读起来就比较地费劲,其实就会损害比较有价值的论文内容.


初学写作的教师宜于从精心选择内容着手,就某一个需要教学的知识点,认真思考,找到自己独到的见解,依据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将这种独到的见解设计出独到的教学流程,从而占有一手材料,这些材料正是教学创新之所在,应该符合论文的深刻主题的要求,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感人的力量,记下来,就是有价值的文字,此时,再考虑针对具体内容的表达形式,一定会成为一篇很好的论文.例如,笔者的“数轴定义”教学设计活动过程,由于笔者分析知识与分析学情得到的见解的深刻性与创造性,同时,找到突出体现两者的教学设计活动过程,将其实录下来的这种表达形式就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因此,写作时,稍作调整,就构成了数学教学设计论文的合适的组成部分.


对于初学写作的教师,不宜于从形式出发,即首先构建出论文的框架,然后选择内容充实框架.如此做法,就有可能放纵论文的内容,在没有充分揭示数学内容的本质、洞察内容的深层次结构的情况下,当然也不可能获得有效的教学设计环节,这样,写作时就没有创新可言,所得到的往往是拼凑文字、言不达意的结果,写出的论文很难体现数学知识的教育价值,也更难发挥数学知识的教育价值;如此,研究成果很难得到编辑的承认,从实用的视角上看,作者就会产生劳而无功的结果.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对初学写作的教师积累研究经验,在练笔的过程中是有价值的,因为通过退稿后的反思,它为通向真正的教学设计研究与教学设计论文写作提供了一条有意义的途径.


初学写作不宜于从论文形式框架出发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严格地说来,作为一线数学教师的论文写作的目的,并不是为写作而写作的;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写作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追求论文的发表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知识资源的教育价值.如此,如果从论文的形式框架出发,作者就有可能忽视对知识、学情的深入分析与理解,放纵在就某一知识点与具体学生的数学现实的教学设计本身的研究,将教学设计论文写作变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文字游戏,而没有实质的创新内容,这是得不偿失的.


总之,初学写作者在写作时,一定要做好对内容的占有工作,当我们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深刻,对学情分析到位,具有成熟的体验,优化的观念,并且通过实施教学设计的活动加以检验与反思,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时,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框架,用以驾驭这些材料,写出来的论文才有可能感动自己、感动编辑,最终感动读者.只有当我们具有了基本的写作基本素养与体验后,可以从内容与形势框架两方面加以平衡性思考,展开写作活动,充分利用内容的决定作用与形式框架的反作用的相互关联,实现最优化的写作活动目标。


四、结语

杜甫在《偶题》一诗中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学习数学教学设计论文写作,可以提高广大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的要素具体表现为:其一,提高教师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敏锐性;其二,提高教师估计、推测学生发生数学知识心理活动的颖悟性,从而提高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的能力;其三,提高教师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其四,提高论文写作的谋篇布局的组织材料的能力等.掌握写作素材的选择、突出主题的手段,选择驾驭素材的表达框架,处理好素材与表达框架之间的关系,是初学写作的教师学习写作的基本技巧要求.对此,我们立志于在数学教育教学上有所成就的教师,应该思之再思,慎之又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设计“数学写作”习题的实践与思考
6.3实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06284910f3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63
初中数学说课稿:《数轴》-教学资源
编写优质学案,让学生学会学习
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生成课例的教学反思
数学阅读是最好的学科教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