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公究竟被谁害死,他窃取的“宫廷秘籍”哪里去了?

根据明朝《赣州府志》记载:“窦州杨筠松,僖宗朝,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黄巢破京城,乃断发入昆仑山。过虔州,以地理术授曾文辿、刘江东。卒于虔,葬雩都药口坝”。

据民间流传,杨公名益,字叔茂,号筠松,窦州(今广东信宜)人。生于唐文宗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死于唐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杨公自幼习读诗书,聪明过人,十七岁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一举登第,入京任金紫光禄大夫之职,掌管琼林御库。

到了四十五岁的时候,因为黄巢起义,打破京城,杨公在逃难的同时,顺手牵羊,窃取了宫廷的风水秘籍,打算归隐山林。他先入昆仑山,为躲避朝廷的追查,遁入空门,削发当了和尚。

后来,云游到了虔州(今江西赣州),定居沙河境内的杨仙岭。杨公从始就在杨仙岭研究地理风水学,为了规避朝廷追查,掩人耳目,以窃取的宫廷风水秘籍为基础,以比较隐晦的表现手法,编辑撰写堪舆书籍,其中最著名的有《青囊奥语》、《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杖》等。同时,在兴国、于都和宁都一带开展堪舆风水活动,并招收徒弟,传授地理青乌术。

杨公潜心研究制作罗盘,据说,罗盘的天盘缝针,就是杨公这个时候创立的。因为他以地理术精湛、高明,可以使贫穷的人快速富裕,由此后人直接把他称号为“杨救贫”。

杨公的一生致力于研究、传播堪舆(风水)学术,扶危济困,晚年却不幸为人所害,中毒身亡。

 那么,是谁害死了杨公?杨公窃取的“宫廷秘籍”哪里去了?

第一种说法,被堪舆术害死。

杨公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已经衰微、诸侯称霸的时代。统辖虔州(今江西赣州)的诸侯叫做卢光稠(840—911),讳定国,字茂唏,出生于虔州虔化县清音里(今宁都县麻田)。他在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拥兵起义,并很快占据虔州,自任刺史,从此开始了他在虔州26年的统治生涯,他早有称霸天下的野心,自立为王,号称卢王。

卢光稠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于是邀请杨筠松为其寻找天子地,找到后将其母亲改葬。在答谢杨公的宴席上,卢光稠问杨公还有没有天子地?杨公回答说: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卢光稠不情愿别的人也得到天子地,与他争夺天下,便在酒里下了毒。杨公察觉之后,立刻带着徒弟回去,可惜船到雩都药口坝,毒性就发作了。杨公问弟子:现在到了哪里?弟子回答已经到了药口。杨公叹了一口气:药到口死矣!此仇不可不报。

临死之前,他让徒弟给卢光稠传话,要想天子气运长久,还要在赣州磨车湾安装水碓,十字路口开凿一口水井。这样,就可以世世代代成为天子。徒弟不理解,询问其中有什么奥妙。杨公解释说:磨车湾安碓,单打卢王背;十字路口开井,卢王自缢颈。在不同的位置上安碓凿井,在风水上破除赣州的“天子气”,制煞了卢光稠。后来,卢光稠果真背长痈疽,疼痛难忍,自缢身亡。

杨公的死,就死在他神奇的堪舆术上,如果不是能够“面面出天子”,也许不会死于非命。

杨公被毒死于杨仙岭,由其徒弟扶柩舟运,葬在药口他生前选定的墓地。杨公安葬的地方原名“芒筒坝,为纪念这位救贫先生而改名为杨公坝,地处于都县宽田乡境内,紧靠梅江河畔。明朝万历七年,县令叶梦熊在此竖碑“唐国师杨公之位”。清朝,段道轩、吴肇龙立碑“皇封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之神位”,听说至今古碑犹存。

杨公死了,他窃取的“宫廷秘籍”呢?

按常理推断,“宫廷秘籍”应该落在入了徒弟的手中。但是,奇怪的是在其后的漫长岁月里、在其后的堪舆历史上,并没有出现“宫廷秘籍”的踪影,所流行的都是杨公自己改编撰写的《青囊奥语》、《撼龙经》、《疑龙经》之类的典籍。

有人说,杨公的徒弟曾家、廖家的后人都出现过国师,比如曾从政、廖均卿等。是不是国师把“秘籍”献给了朝廷?这个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这就有力说明,为什么国师的后人学堪舆的很少,很少再次出现风水名家的主要原图,因为封建皇朝彻彻底底拿走了它的真传承,充入宫廷秘藏。当然,不真的除外。

结论:杨公丢官弃职,削发为僧,流落异地,最终客死他乡,所得到的“宫廷秘籍”,最后不是流回了宫廷重新禁锢,就是离奇失踪了。

未完待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水堪舆秘籍:龙缠度真本(宫廷藏书)
民国风水地理堪舆秘籍《杨公倒杖十六法》
#堪舆
中国风水史:风水宗师杨筠松亲传弟子还有谁?
风水地理堪舆秘籍《解堪舆倒杖诀》1册全
人太贪婪,果然没什么好下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