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b>洼地崛起正当时---看连云港转变发展方式</b>
 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是全长10900公里、横跨亚欧两大洲的国际运输大通道的起点。去年6月,国务院批准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将连云港发展规划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赋予其“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战略定位。“连云港的开发建设,迎来了政策聚集、要素聚合、目光聚焦的历史机遇。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抓住新的历史机遇的关键。”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说。

    被写入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花果山,是连云港的一张山水名片。新建成的城市主轴线便是以花果山命名的。行驶在花果山大道上,城市景观尽收眼底。记者注意到,这条大道中间的绿化带显然比一般城市的主干道宽了许多。

    “花果山大道的绿化带为什么做那么宽?这是为将来建轨道交通预留的。”王建华解释,“随着低碳经济发展,城市未来发展要靠轨道交通来拉动,必须提前规划,不能今天修了明天又改。”

    连云港是我国首批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由于历史的原因,却是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洼地”。近年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领导一直思考“洼地”如何崛起的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大家一致认识到,连云港要加快发展、实现后发先至,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经过反复思考,连云港高起点谋划未来,明确了城市的战略定位:建设中国沿海中部现代化海港中心城市,致力于把连云港建设成为国际性的海滨城市、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和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

    定位找准了,接下来,城市空间如何布局?发展路径如何选择?重大战略举措如何推进?一系列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都需要以一流的规划来引领。2005年秋,市委、市政府邀请2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举行连云港市发展战略规划研讨会,并面向全球招标,借助外脑,博采众长,形成了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最终方案。

    连云港市副市长董春科认为,这一面向2030年的长远规划,合理配置资源要素,科学划分功能区块,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思路,做到了前瞻性、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的统一。

    连云港原有的东部城区面积仅有16平方公里,城市、港口、旅游和产业之间争夺发展空间的问题严重;新的规划将视野扩展于全市205公里的沿海岸线及沿线广阔的滩涂和低产盐田,搭建起一个新的框架,有效解决了城市、港口、旅游和产业争夺发展空间的问题。

    一是明确了“一心三极”海滨城市布局。即以现有的新海城区、东部城区和赣榆城区为三极,在三极之间的盐田、滩涂之上建设一座海滨新城,成为未来城市的核心,最终发展成为一座特大型海港中心城市。

    二是明确了“一体两翼”组合港口布局。一体,就是立足主体港区,突出枢纽功能;两翼,就是建设以徐圩港区、灌河口港区为南翼,赣榆港区为北翼的两翼港区,发展临港工业。通过几年努力,把连云港港建设成为长三角和渤海湾之间的区域性国际枢纽大港、集装箱干线大港和带动区域发展的组合大港。

    三是明确了“一纵一横”T型产业布局。纵向沿海产业带,以市开发区为中心,以各沿海产业园区为节点,打造新兴临港产业基地;横向沿东陇海线形成产业走廊,打造以都市型、环保型工业为主的新型制造业基地。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到底是个发展路径选择的问题。”王建华感慨,“对于连云港来说,是选择常规发展路径还是跨越发展路径?这是一个困难的选择。常规发展路径就是拼资源、拼消耗,先把规模搞上去了,再搞转型升级,这样固然稳妥,但原有的优势可能丧失了。跨越发展路径则是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发挥连云港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汇聚各种优质要素实现科学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与发达地区的同步发展。我们的选择就是要实现后发先至的新跨越。”

    徐圩,一片200多平方公里的茫茫盐滩,历史上曾是淮盐文化的发祥地,如今作为承接“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载体,基础设施建设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这几年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一个地方的发展绝不能被短期利益所迷惑,着眼长远、夯实基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也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前提。”董春科说。              

     深感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影响了地区的承载能力,从2005年到2009年,连云港投入超过1000亿元资金,进行港口、城市、园区、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

    几年来,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连云港连续打了4场硬仗。

    首先是开航兴港,深挖30万吨级航道打造国际深水大港。为提升港口“引擎”的能级,连云港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78.9亿元,于去年9月正式启动30万吨级航道试挖工程。2014年建成之后,将拥有200多个万吨级以上码头,乘潮可直接进出满载30万吨级船舶。

    其次是打通瓶颈,开掘6公里长隧道破解港口运输通道难题。为贯通海港与陆域的“动脉”,他们用不到1年时间,开掘出全国最长的疏港隧道,一头通往港口,一头连接临港产业基地,形成大港口格局,为又好又快发展打开了新空间。

    再次是填海造城,吹填58平方公里浅滩兴建海滨CBD。为推进“一心三极”海滨城市建设,经科学论证,从2006年开始,连云港吹填58平方公里浅滩,打造未来城市核心区连云新城。如今,沧海变桑田,150余幢高楼拔地而起,滨海城市风貌初步显现。

    最后是改滩建园,改造低产盐田建设临港产业园。连云港市政府秘书长、徐圩新区管委会主任石海波介绍,为进一步突出组合大港、土地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叠加优势,连云港启动了面积为290平方公里的徐圩新区建设。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船舶修造、装备制造、大型石化等一批大型项目即将进驻。

    以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近几年,连云港完善铁路、拓展公路、提升空港、打通河运,构建起海陆空河兼备的综合交通体系。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海河联运,建设了通榆运河、连申线、盐河、灌河等骨干航道,形成了满足大运量海河联运要求的高等级航道内河水运体系。今年年底,上海至连云港的连申线干线航道将建成通航,届时连云港将真正实现海河联运,形成南通长江、西连京杭大运河的水运体系。

    连云港初步显现出洼地崛起的强劲发展势头。从2005年到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从456亿元增加到941亿元,实现倍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

    “后发有劣势也有优势,后发意味着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只要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充分发挥后发优势,选准重点,就能够争取后来居上。”连云港市市长徐一平说。

    徐一平介绍,近年来连云港依托资源禀赋,选准主导产业。资源禀赋决定了连云港的主导产业应该是钢铁、石化等基础产业,因为连云港有着不可多得的深水大港,有着广阔的腹地,有着大的环境容量。在基础产业的建设上,连云港完全可以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达到最大的生态环境保护效果。

    另一方面,连云港依托区位优势,着力构建服务中西部的大平台。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后,中西部发展很快,而连云港是中西部对外开放最为便捷的通道之一,现在近70%的港口货物都来自中西部。通过建设东中西互动发展合作示范区等方式,连云港致力于构建服务中西部的大平台,以发挥“连接南北,沟通东西”的作用。

    在谋划发展的过程中,连云港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秉承的重要后发优势。他们坚持生态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发展理念,探索建设“大尺度、生态型、高端化”,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在招商引资中,严把环评关,切实防止污染项目向连云港转移。从2005年到2008年间,共否决重污染项目120多个,总额达100多亿元。

    根据《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要求,连云港要在2020年赶上和超过东部沿海平均发展水平,压力很大,担子很重。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王建华认为,顺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连云港还要解决好几大课题。

    一是创新型经济和创新型城市建设问题。即如何抢抓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孕育的新科技产业革命机遇,坚持创新引领,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创新型经济,使科技人才汇聚,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从而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定位的问题。连云港过去发展迟缓,很大原因是远离中心城市,边缘化了。现在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带动四方发展,需要在城市功能上与其他中心城市有所区别。今后连云港将着力提升六大城市功能,即成为区域性航运、商务、金融、信息、物流、旅游中心。如何建设这六大中心,还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三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关系。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但需要良好的城市框架,完善的功能支撑,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连云港是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正在建设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在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还要挖掘和培育新型城市文化,为城市注入新的文化活力。

    连云港市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长张光东谈道:“综合评价创新经济、创新城市,就是看一个地方、一个城市有没有鼓励创新的氛围。连云港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从创新文化上破题,从文化养成方面着手,在价值观念、体制机制、环境氛围等方面加强建设,培养宽容失败、鼓励敢闯敢干的城市精神,构建诚信文化环境,降低知识流动和创业的成本。”

    “思路明确了,路径清晰了,基础改善了,平台建好了,但各类资源的汇聚、各种项目的推进还要有一个过程。现在的连云港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假以时日,前景光明。”王建华满怀信心地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方大港,究竟是谁?
宁波港产城一体化推进、全面融合发展―― “世界一流强港”跃升新能级
茂名:建设产业实力雄厚的现代化滨海城市
向“亿吨大港”阔步迈进
何日实现台州大港之梦
连云港:被称“东方桥头堡”,却在省内垫底,为何经济发展不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