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型肺炎出了一堆新药,到底谁比谁跑在前面?一张表安排得明明白白!
最近,有不少针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被报道出来,成了“网红”。 
有的是老药新用,有的则是初出茅庐。
但让很多人困惑的是,什么叫”体外试验”,什么叫“临床试验”?为什么抑制不等于治疗?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一个新药研发要经历怎样的过程,以及这些“网红”药现在处于什么“段位”。

新药研发全过程

比培养奥运冠军还难

一款新药的研发过程,如果从头开始,需要10年时间、10亿资金投入。

这个过程,比培养一个奥运冠军还要难。

新药研发全流程

1、确定靶点、化合物筛选

首先要找到这个病的发病机理,有什么弱点——对于病毒来说,就是发现它最赖以生存的东西,失去了这个东西就无法继续复制、繁衍。
这个弱点就像一个靶子,一旦击中就很致命,所以被科学家称为药物的“靶点”(靶标)
再拿奥运冠军打比方,就是先找到能制胜的技巧——
射击运动员,视力和“准心”肯定要好吧?手要够稳吧?
跳水运动员,身材要匀称、个头不能太高,动作要轻盈灵活,还要心理素质强大吧?

很多奥运冠军都是从小就被教练选中,因为他们有这方面的特长、天赋。

新药研发一开始入选的化合物,也是因为天生带有特殊的活性基团
一般来说,刚开始相当于海选,能选5000~10000个出来。
但有的化合物并不稳定、毒性大,或者活性没那么强,就还要“择优录取”。
就像校队运动员不一定能进市队,市队运动员不一定能进省队一样,都得筛。
筛完以后,还要进行大量的”魔鬼训练”,学会更多技巧、身体和心理素质更强大。这就是化合物的“优化”。
完成了这一步,大概有200~300种化合物能留下。
2、临床前试验
接下来就进入了临床前试验阶段。可以想象成“省队”里的实战训练。
这个阶段包括体外试验、动物试验等,先看毒性大不大(安全性),再看药效好不好(有效性)。
如果只用了很低剂量的药物,小白鼠的病就好了,还没什么副作用,那是研究人员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而效果不好的药,即便它在很高的浓度把病毒杀掉了,但这个浓度远远超过了人体能耐受的浓度,也走不到下一步。
就像靠吃兴奋剂才能保持强体力的人无法进入赛场,是一个道理。
这一步过后,只有5~10种化合物能脱颖而出。
3、临床试验
进入临床试验,相当于进“国家队”了,可以正式参加“国际比赛”了。
但也意味着,要真正用到活人身上了,是有风险的,所以要进行临床试验申请、审批。

这又分为三个阶段:

  • 1期临床试验:找20-30个健康人,观察人体对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情况。

  • 2期临床试验:找100个以上的病人,一般会随机分组,和安慰剂、其他药物对比。

  • 3期临床试验:再找300个以上的病人,继续做随机分组对照试验。 

就像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之前,要先参加一些普通的国际比赛一样,而且每次的对手都不一样。

能走完3期临床试验、得到好的疗效结果的药物,才能申请上市——一般只有1种药能脱颖而出。

4、上市后再评价

新药上市后,还要进行“上市后再评价”,也叫4期临床试验,观察药物在实际临床使用过程中的疗效、副作用等,参加人数在2000人以上。
这么算下来,从挖掘“种子”选手到奥运会“摘金夺银”,10年能完成都不错了。
但是,有人肯定会问: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如其来,等不了10年啊!我们要临时找特效药,还有更快的方法吗?
这时候,就要从类似疾病的治疗药物中选择了。比如已经上市或在研的,能治疗流感、SARS、MERS等疾病的药物,只要之前通过了临床前研究,就可以申请扩大适应证的临床试验。最后如果成功,可申请“扩大适应证”上市。
当然,跨界的难度会比想象的更大。好比让一个跳水运动员去临时参加花样游泳比赛,仍然需要先参加选拔培训和“模拟比赛”。

网红新药

离临床应用还有多远?

目前已经报道的这些可能治疗新型肺炎的网红药物,分别处在哪个研究阶段?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多遥远?

腾讯医典整理了一个表格,方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

信息来源: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linicaltrials

从这张表,可以大致得出一些结论:

1、不管是已经有个案报道的、还是进入诊疗指南,目前所有的药物都还没完成临床试验,需要进一步临床试验才能验证疗效。
2、除了瑞德西韦外,都是已经上市的“老药”。
3、有的已上市药物扩大适应证的试验是从0期开始,有的却写着“4期”或“其他”(实际上,扩大适应证的临床试验不应该是4期,以原适应证做上市后研究才是4期。可能医院申请临床试验时太着急,标注有误)。总之没有一个敢说自己是“3期”。
4、如果把冲过临床3期作为目标的话,还是瑞德西韦离成功最近。
5、双黄连和阿比多尔、达芦那韦的研究都属于体外试验,也就是临床前试验。距离用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身上,是“省队”和“国家队”的差别。
6、但体外试验还不是最低级别的证据!你们看,止咳药氨溴索虽然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听起来“很牛“,其实还停留在“化合物初筛”阶段。
这也验证了2月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在《新闻1+1》中的观点:

根据前期的结果,我们对瑞德西韦抱有比较大的希望。其他药物包括中药,我们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来确定其疗效。特别提醒大家的是,个例的药品有效与否不是科学结论,一定要进行临床试验。

来源:央视新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卫健委回应抗疫新药进展:正开展临床试验
对抗新冠肺炎,新药研发要面临哪些挑战?
药约|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需要经过哪些流程?
药物研发过程
新药研发主要步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