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CCCF卷首语丨关于计算机免疫系统的随想

作为计算机领域的科技人员,在抗击疫情中自然会想到如何学习借鉴微生物和人体免疫的机理,研制出具有自适应免疫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希望这次疫情能成为推动“计算机免疫系统”研究的契机,为解决网络信息安全等难题开辟一条新路。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病毒”和“免疫系统”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长期以来,人们惊叹自然进化形成的生物免疫系统多么神奇。一个小小的细菌,仅仅用自身基因组序列上的一小段重复DNA片段(称为CRISPR),就具有病毒疫苗的功能,可抵挡病毒的侵袭。人体中参与免疫的淋巴细胞数量多达1012个,超过神经细胞的总数,免疫系统的复杂程度可能超过神经系统。但是,这次疫情也让我们看到人体免疫系统的无能和失控,多少重症病人死于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的“炎症风暴”。仅仅靠自身的免疫系统不可能完全制服病毒,老百姓对科技界最大的期盼是尽快研制出对付“新冠病毒”的疫苗。 

作为计算机领域的科技人员,在抗击疫情中自然会想到如何学习借鉴微生物和人体免疫的机理,研制出具有自适应免疫能力的计算机系统。其实这种努力在20多年前就开始了。1996年在日本举行了关于免疫系统的国际讨论会,首次提出了“人工免疫系统”(Artificial Immune System, AIS)的概念。我国少数学者在本世纪初期也开展了相关研究,沈昌祥院士为发展主动免疫的可信计算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总的来讲,与红红火火的人工智能研究相比,这一领域的研究一直不温不火。我希望这次疫情能成为推动“计算机免疫系统”研究的契机,为解决网络信息安全等难题开辟一条新路。

人工免疫系统的研究进展不理想的原因很多,关键的问题可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宏观的视角和对免疫机理的深刻理解。淋巴系统与神经系统是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免疫与智能应当具有不同的机理。已有的人工免疫系统研究多半是对人工智能和演化算法的改进,从单一的角度模仿免疫系统某一部分功能。生物信息学与分子生物学近年来有巨大的进展,但计算机领域的学者很少了解这些前沿成果。只有对人体免疫机理有更深入全面的认识,计算机免疫系统才会有本质性的突破。

“计算机免疫系统”的进展不尽人意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缺乏科学的安全观。去年我在一次以“计算与通信技术智能融合”为主题的香山科学讨论会上,听到于全院士的报告,很受启发。他指出:网络安全系统和生物免疫系统一样,对付未知病毒和内部变异分子的攻击是非常困难的,不要奢望达到所谓的“绝对安全”状态。追求绝对安全的结果必然是绝对的不可用,就像人要想绝对不生病的办法只能是死亡。过度防护通常会造成网络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严重下降,相当于入侵威慑产生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攻击效果。与生物免疫生态体系一样,网络安全防御体系应当永远与病毒处于动态博弈的协同进化之中。构建计算机免疫系统的目标是达到可用性和安全性的平衡,实现安全风险的可预测、可评估、可隔离、可控制,靠全局协作形成整体响应优势,靠全局态势实时共享带来预见性和适变性。

人体免疫系统并不十分完美,应该不是构建网络安全系统唯一可借鉴的参考对象。有些计算机系统对安全性的要求极高,还需要专门的密码技术甚至未来可能采用的量子技术。 

李国杰

CCF名誉理事长、CCCF前主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造计算机“免疫系统”
当心,犬瘟热一旦爆发,会给大熊猫带来灭顶之灾
没有任何疾病由于“疫苗缺乏”而造成
论小儿免疫
疫苗——历史,机理和类别
养生应该内养正气,外避邪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