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本昌: '以文艺化导人心'

以前都是通过角色和大家交流,今天来到“扬州讲坛”,被大家的热情感染,深深地感动,气氛非常热烈。(用扬州方言问候大家)各位家乡父老们,了不得,不得了,我5岁离开,80年后回到老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我是生在泰州

整个江苏都是我的家乡,我母亲怀我的时候在苏州,我是怀在苏州,生在泰州,长在南京,学在上海。我在上海、南京、昆山都上过学。小学4年级,我就喜欢听苏州评话,有位演员沈笑梅,被人称为“江南活济公”。我回来就学,几十年后,我演了济公。

我从小喜欢文艺,我骑在叔叔肩膀上,去看放焰口,一进会场,大放光明,我就欢呼起来啦,进入道场欢呼雀跃。1945年12月24日下午,那是我第一次登台,我上的教会学校,那是平安夜,班长让我演一个小戏,班长扮演圣诞老人,我演剧中的“妹妹”,过圣诞节,穷啊,睡觉时,圣诞老人半夜进来,给孩子们带来快乐。

真正从事文艺工作,是在解放后。当时,家里人不认为文艺是正经行当。但是我喜欢看电影,喜欢看话剧。长江水患,学校进行义演,我们演出《升官图》,文联进行审查,说这个戏不能演,现在都解放了,这是过去的戏。搞文艺的有三种情况,给观众提供牛奶、白开水、毒药,搞文艺要给观众牛奶,要有营养。再不济,要给白开水,千万不能给毒药。学校重新排了独幕剧《胜利之歌》,讲生产自救,在各种比赛中拿了一等奖。歌舞团就希望我去,但是我当时才高二(去不了)。读高三时,我就参加南京的高中生戏剧演出。

1951年,我进入文工团。后来文工团都到了上海,排了农民的戏,我作为学生,没有下过农村,不知道怎么演。领导就说,保送你去高等戏剧学院深造,那就只好服从,进入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表演系,没经过考试。当时我还是很顺利的。

进入表演系,才知道演戏是怎么回事,以前觉得演戏就是演,就是做样子。到了大学四年级的时候,来了一位苏联专家。我在夏衍的戏中扮演反派,专家说,演反派不能把坏字写在脸上,你要让观众相信你。后来我在毕业戏中扮演反派,结果得了满分,被中央实验话剧院选中。老院长是欧阳予倩,他是李叔同先生创办的春柳社的社员。

认真演好每一个龙套

我当时条件不好,既不帅也不怪,只能演一些龙套,说明上就四个字:“本院演员”。对此,我没有闹情绪,也没有想过改行。老师说,你不是衣服面子,你是里子,是硬里子。我就当“佐料演员”,条件好的演员,就是鱼头、海参,没有佐料也不行。我认真按照老师的教导,“年轻演员起码要演两年群众演员”,在30年间,任何一个角色都没有轻视过,有几个很精彩的龙套,每一个角色都让观众满意。一幕戏中,我演出五个角色,从老大爷到俘虏,从小兵到排长。有位老演员对我说,你是演小角色的大演员,可见我还是有知音的。

济公,是我第80个角色,前面79个角色都是反派或者龙套。有的时候不必为自己的条件担忧,总会有角色适合你的,你要找到适合你自己的点。之前我还演过列宁,演出前两天,安排我去演列宁,两天时间我排了12场戏。其实,这不是两天的时间,我一直都在观察,一直都在看,时刻准备着,说上就上,一上就行。前面79个角色,哪怕没有台词,也是举足轻重的,每次准备戏时,我都像主角一样准备自己的龙套戏。恰恰是因为龙套,剧本没有具体的要求,所以给了我发挥的空间。有一部戏,我跟着贵妇人上台,跟着她一直到下场,导演说,我这个是经典龙套。

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时刻准备着。只要上台,就进入观众的视线。舞台是公平的,谁有戏,观众看谁。有一部戏,我演一个老地主,演到第五场,被枪毙了,观众以为戏没了,就走了。还没完呢,八场戏呢。当时都是样板戏,心目中还是现实主义的表演体系,在我心中永远不倒,这是多年的经验积累下来的。反派上台不给光,我就穿淡黄的衣服,拿着大白手绢擦脸,这样能够吸引注意力。

济公从角色到人生老师

刚刚接受济公这个角色时,导演心里没有底,我不是喜剧演员,问我你认为济公是什么样的?我小时候学的苏州评话,一学,就成功了。只要有积累,就不要怕。电视剧还没拍,就开新闻发布会。我就说,我如同朱建华面对跳高的横杆,可能跳得过去,也可能跳不过去,但是我一定会尽力而为,提高我的高度,我不会从底下穿过去。济公是经典角色,以后还会有人来演,我必须把高度定得高一些。

拍摄过程,拍掉半条命。我当时52岁,所有的艺术、人生、学习积累,全都用在上面了。8个半月,每天只能睡4个小时。在景点拍,要抢到游客来之前,或者等到游客全都走后再拍。拍完一天的戏,还要准备下一天的戏。人生难得一搏。济公的成功,是我赋予了济公性格化。

《济公》开场,有个镜头,济公黑手抓馒头。一抓,五个黑印,没法卖,只好给济公了。小说和剧本都是这样写的。我觉得不行,这不是济公,我说服导演,要给钱,否则就是吃白食。有论文说,济公是游民形象,我不同意。这个济公,要审查部门通过,还要让老百姓喜欢。济公不能吃白食,这样才可爱呀。所以,我演的济公给了钱。济公戏里,还有小孩的戏,剧本里没有,增加小孩的戏,增加形象的可爱,哪怕孩子在脖子上撒尿,也是可爱的,这些都是即兴的。

济公和别的戏不一样,戏剧表演两大支柱,台词和动作,大量的形体动作,这就是专业性,这就是无实物训练,很多哑剧表演,让这部剧和其他剧不一样,受到观众们的喜爱。济公是我一个命运的转折,是极大的幸运,但是几十年当中,济公给了我转变,从角色成为我的老师。不是我演济公,而是济公改变了我,改变了我的世界观、艺术观、性格。演了几十年,在《济公》研讨会上,我说,“济公济公,济世为公。济公文化,无我利他”。

文艺工作要济公不能济私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凡加上“公”的,比如包公、关公,都是对他的尊称。济公活佛,是生活在人民群众中的,不是高高在上的。鞋儿破帽儿破,你穷,济公比你还穷。我从济公身上,得到了太多太多。在新加坡演出时,一位老华侨说,新加坡的华侨很感谢你,下一代都是英文教育,看了《济公》,知道要慈悲,要友爱,要说好话。我明白了,我的服务对象,不仅在内陆,海内外都有。

作为一个演员,永远要以观众为最高位置。在拍完《济公》后,拍续集的问题拖了很多年,原来的电视台见好就收,1991年,我随行去了西藏,西藏刚放完藏文版的6集《济公》,当地观众非常热烈。在那曲地区,有人说在会堂里演出,大家看不到,我就跟领导反映要在广场演出。领导起初担心天气,但我说:凡是我在广场上演,即使雨天也放晴。中国有老话,善者天佑。有些演员,演着演着就演不下去了,有的甚至堕落了,关键是他们的世界观出了问题。他们提供的不是牛奶,不是白开水,而是毒药。有些角色我不能接受,这是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济公还是济私。演员需要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在西藏4500多米的高原上,缺氧,如同跑了百米,立刻唱歌,简直是用生命唱歌。演出结束后,两位小朋友要和我合影,我很高兴,他们献给我一条小哈达,这是我接受过的最珍贵的礼品。他们说,才看了6集,不过瘾啊。回到北京,我就准备拍续集,先准备剧本,写了20集的剧本,全家都在准备,到了1992年,1993年,快写完了,钱在哪呢?资金到了。好多年前,一个大企业请我做广告,这是一家国营企业,我是靠着人民助学金长大的。我说:我不要钱,我是人民培养出来的。此次,这家企业投入了250万,拍摄《济公》续集,这是前十集的资金,当然我也没白拿这钱,给了对方贴片广告。后来,对方还想再投些钱,我说够了。《济公》的第一套行头,被马来西亚的协会收藏,给我拍摄后十集的资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正,果必丰。

“以文艺化导人心”

《济公》续集1998年放完了。我见到了茗山长老,茗山长老给了我一幅字——“以文艺化导人心”。我觉得这幅字是对我一生的嘱咐。我把长老的这幅字作为终身的任务,挂在家中,每天一抬头就能看到。

排演《弘一大师——最后之胜利》,我们全家总动员。先前,找了好几个专家。最后,我女儿说:我来试试。而且很快就写完了。很多观众都感觉很奇怪,这么大的剧本竟然出自一个小姑娘之手。她自己也感叹如有神助。

第一年演了3场,第二年演了7场,第三年演了9场。前几天在福建已经演到了105场。我们没有走商业路线,但我们却得到了好多,是好多钱都买不来的健康。我84岁了,还能在舞台上从头演到尾,这是千金万金难买的啊。我老伴患癌,手术之后已经22年了。她是监制,我们全家干得很幸福。

“扬州讲坛”太了不起了!今天,我和大家说说心得。面对这么多的年轻人,我希望大家早日成功,千万别像我这么晚。如果讲座对大家有点裨益,我就心安了。

记者 桂国 王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游本昌:我当了30年“佐料演员”
游本昌:抱无常心,行无我道,卖了房子演弘一!
游本昌:52岁演济公,晚年卖房、出家、赔光家产,人生比剧本精彩
卖房拍戏,为戏出家,我们的“济公爷爷”疯了吗?
出演“济公”34年,游本昌疯了:73岁赔光家产、83岁骨折演戏、86岁活成老顽童......
“一个角色吃一辈子”的游本昌:为何比六小龄童、陆树铭受尊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