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观点|郑亚利:文思 文辞 文法 ——谈谈小学生作文修改指导

文思  文辞  文法

——谈谈小学生作文修改指导

郑亚利浙江省绍兴夏丏尊小学)


导  读

作文修改是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炼思路、精简文字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好的作文是改出来的,改作文就是粉墙雕玉,让作文起到外见段落起伏,内现文采闪动,点滴之功其效无穷。本文就是着眼于现今作文教学中对修改环节的忽视,着重强调作文的修改,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修改方法供大家参考。


1
一、总览全文,审视思想

写作文,落笔前要想清楚自己究竟要写什么,写的时候必须围绕一个或几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在这个基础上,要善于围绕主题巧妙安排内容,做到文章内容与主题紧紧一致,主题下包含内容,内容中突现主题。


(一)反思立意

作文要有高度,就必须要拔高立意。修改作文,首要的就是要从立意的高度去思考是否需要修改。其次要求主题新颖,非人云亦云、平庸无奇。

1.力求高度。小学生写作文,要学会写那些人家没有写过的,发现那些人家没有想到的内容,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例如:组织孩子们写《爱心岗的故事》,好多学生都写“爱心岗锻炼了我的能力,让我体验到了父母的艰辛”。有一个学生写的却是“我在爱心岗上的行动,教育了母亲,她也开始孝顺奶奶了,家里和睦了”,这就是一篇见解独到、思想深刻的作文。

2.力求新意。作文要想写出新意,学生就要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生活,不模仿别人的作文,新颖的题材就会像泉水一样流泻于笔端,写出的作文就会有新意。

(二)再看内容

再看内容就是要审查选择的材料是否与主题相吻合。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内容信手拈来,缺少筛选的过程,主题往往会脱离文章中心的轨道。例如,一个学生在作文的开头写到“我的妈妈是一个勤劳节俭的人”,他开门见山,一开始就直接交代主题,可是后面用大量文字写的是“邻居孤寡老人生病,妈妈主动拿出积攒下来的钱给老人看病”,突出的是妈妈“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这与作文开篇“勤劳节俭”的主题相差甚远。

每一篇作文都有中心,没有中心就没有写作的必要。所以写作文要把和中心有关的话写进去,如果让那些漫无限制的随意话像藤蔓一样爬开去,就会使主题分散,应该将无关的话剔除得干干净净,使作文的逻辑性更强。推广开来,无非是要把错的改成对的,把无关的改成相关的。这样进行修改,作文就显得羽翼丰满了。


2
二、放眼局部,斟酌语言

思想不能空无依傍,思想要依傍语言。思想是脑子里在说话——说那不出声的话,如果表达出来,就是语言。坏的语言习惯会牵累思想,同时被牵累的还有作文。人难免有坏的语言习惯,只是不自觉察,在作文中就会被带出来。语言周妥而没有毛病,按照语言写下来的作文就会周妥而没有毛病了。因此要告诉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时候必须下一番苦功,做到:发现有问题就及时修改。常用的修改方法有这些:


(一)统

统,即统一。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教育的背景》一文中指出:“教育的第二背景当以境遇和时代”。但事实上,我们的教育有时却过求博古,不屑通今,所以学生久而久之也开始尊古卑今。部分高年级的学生,不知是为了卖弄自己的文学功底,还是为了追求高分,一动笔就是古者如何,今则如何,居然也有“江河日下,世风不古”的一种遗老口吻。这显然是他们语言表达的误区,因此在他们的作文中常常能看到生搬硬套、非常别扭的文字。所以有必要正确引导学生以境遇时代为背景,统一语言风格,不能犯古今语言风格混合的错误。

(二)增

增,指增添必要的语汇、语句、语段,使抽象、空泛、言之无物的文章变得具体、实在;使单薄、无说服力的文章变得丰满、有力;力求做到“约而不失”一词。比如描写“菊花”,学生对它颜色的描写比较多,我就引导学生:为什么不从它的姿态上着手呢?于是,学生的作文本上出现了这样的文字:“菊花的姿态更显得楚楚动人——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千朵成群,有的孤芳自赏……”用文字来描写菊花丰富的姿态,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和美感。

(三)删

古人云:“善改者不如善删,善取者不如善舍。”在修改文章时,对于那些重复的、东拉西扯的语句,以及可有可无、拖泥带水的材料必须删除,如此作文才能详略得当、浓墨重彩,才能逐渐达到“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境界。

(四)调

调,指调动词、句、段的次序,让它们合乎语言的习惯,合乎语句构造的方法。比如:咱们说“吃饭”“喝水”,不能说“饭吃”“水喝”。再如:“妈妈夸奖我”,不能说成“我夸奖妈妈”。只有主宾分明,才合乎表达的本意,这也叫合乎语法。如此引导后,学生会明白调整次序,可以使散乱的文字变得集中,使混乱的文字变得清楚,使上下不衔接的文字变得连贯。这样一来,文字就更富有表现力了。

(五)比

比,指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有经验的作者在修改文章的时候,无不善于比较,反复揣摩、推敲,以求最准确的表达方式。一学生在写《友谊的风波》时,写到 “好不容易等到了放学”。在作文指导课上,我提议让孩子们给“等”换个词。于是,有学生说“挨”“盼”“熬”……我追问学生:“哪个词更能表现时间过得漫长?”经反复推敲、反复比较,觉得“熬”字最好,最能逼真地反映“我”当时的心理。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作文灵魂的直接表现。语言可以有不同的风格,而好的语言总能准确地表情达意,同时又能给人以美感。一篇文章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好坏。有时是一个语段,有时是一个句子,有时是一个词语,有时甚至是一个标点,不同的选择运用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要教会学生在语言的修改上要做到精益求精,在准确的基础上力求传神。每一位成功的作者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改一次,作文就会向完美的境地靠近一步。


3
三、着眼细节,巧用修辞

我们所有的情思都可以化成一句话,从表现的效力讲,从使人家明了且感动的程度讲,就有句子的强与弱、适当与不适当的差异。不论是处于不自觉的还是出于特意的,只要能使一句话变得恰如其分,我们都称之为修辞的功夫。修辞的功夫所担负的就是:一句话不只是要把它写下来,还要能表达你所说的意思。最常用的有以下这些:


(一)取譬

取譬,就是拿别一件事情来比喻所说的事物,拿别的一种动态来比喻所说的动态,就是取譬。比如:“弯弯的月儿是我梦中的小船”“露水像晶莹的珍珠”“山路窄得像一根羊肠”之类的妙句,就使得被形容的对象更形象生动了。所譬喻的虽然与所说的不同,但从某一方面看,它们一定有极相似之处,否则就失去譬喻的功用,这是一。所譬喻的一定比所说的明显而具体,这才合于取譬的初愿,否则只是徒劳而已,这是二。凡是合于这两个条件的都是适合的好譬喻,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夸饰

夸饰就是言过其实,把要写的事物夸大或缩小。夸饰首先要求在学生的脑子里存有“差不多这样子”的想象;把它写下来,会使读者受到它的刺激和感动,当然还要使读者明白它并非真实。譬如:“他的个子很小。”运用夸饰后,可以这样写:“他的个子很小,风一吹,几乎要飞起来。”巧妙地运用夸饰的技巧,灵活创造,把握修辞的准则,就可以穿起珍珠,织成锦缎,让人意犹未尽。

(三)拟人

拟人手法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把传统的看似简单枯燥的事物灵动地表述出来,并给它赋加人性化的成分。在“春天来了”的描写中,如果巧用拟人的手法,就把原本简单的春天景象,表述得生机勃勃。

在语句的语气、神情中表达出作者特殊的心情、感觉,往往改变了平常的说法,这也是修辞。如待读者自己去寻思,则出于含蓄,语若此而意更深;不欲直截地陈说,则出于委婉,语似淡而意却挚;意在讽刺,则出于反语;情感强烈,则出于感叹……

以上列举的譬喻、夸饰、拟人等,都是源于自己,叫“求之于己”;另有一种是“估定效力”,假若用了这种修辞而并不见恰如其分的效果,那就宁可不用。只有求之于己,学生才会铸出许多新鲜的、为他们所独有的修辞方法。修辞的功夫所担负的,就是要一句话不只是写下来就算,还要成为表达意思最适合的一句话。如果说明的话,要使它更显豁;如果指象的话,要使它最妙肖;如果描摹的话,则使它含着最好的生动态……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2016.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赋(并序)陆机
陆柬之行书《文赋》附原文、译文、赏析
【写作指导】文之神思——构思特点、作用、抓重点
中华智慧经典《文心雕龙》· 下卷(26~38)
陆机《文赋》原文及释文
如何将文章写得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