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忆录《史说太和镇》
November5, 2016. 回忆录《史说太和镇》
昨天骑单车去了一次太和镇田心村。 往返耗时不到4小时。从陈田开始,沿都在搞扩建。路两旁大树和水沟没了,施工的围闭栏占去了路面很大的一块,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我就是穿插在汽车丛的间隙中完成了这次旅程。
  太和,这是从我童年懂事开始,令我感到神奇而又仰慕的地方。每次我去太和或经过太和后,我都会想起外公跟我说的“太和墟故事”。(注:太和墟就是现在的太和镇。)
  当年外公说:太和墟是因为我而建的,我是拓荒太和墟的第一人。那是你妈出生的第二年,(确认为1937年。) 秋后,从广州叫了一辆货车到太平场,良田收购乌榄。当时广从公路是沿着山脚修建的山边小公路,有三分之二的路面只够一辆车通过,特别是由沙河到百足桥(现大源村)路段称为三多路,弯多,斜坡多,土匪多。从沙河到街口(从化)只有三个墟集,榕树头,良田,太平场。从百足桥起,就看见有人担乌榄去良田。沿路就数米龙前的路口最宽大,并且有一棵大白树在路边,行人都喜欢在此歇脚。在良田收榄时就跟榄农说,后天可以在米龙前的路口大树下收榄。收榄很成功。事后叫人在树下搭建起一个凉棚,并雇人看守,实行全天收榄。这年的生意非常好,人们都你妈的脚头好,所以大家都很疼爱你妈。一造收榄的时间大概一个月左右。到榄收完了,凉棚旁已经多了三个简易搭成房子。一个是收购农产品,一个是蒸窝篮粉,一个是卖香烟糖果杂货。
  第二年又是收揽的季节,广州沦陷了。我在大沙头的货仓和工场都给日本人烧了,半个月后,冒死回去,还看见火苗。之后的几年,是最难过的日子,广州死了一大半的人。主要是饿死人。幸好在沦陷前租了十亩二沙的太公田,加上原先我在那里的一些地,一家人辛辛苦苦耕了七八年的田。保住了命,真是不幸中的大幸。
  光复了,打算从操旧业。坐车跑了一趟街口。几年不见,沿路的变化也很大,路也宽了,但还不是双车道。墟集多了几个。我看见大白榄树和路两边有住人的许多房子,我就感到惊奇。听到“太和”这地名时,我就更感到惊奇了,多么像以前榄农叫我的名字"大窝"的同音。我姓梁名窝,字广开。乳名叫窝头,成年后叫窝记或大窝。因我比较高大,一米七五。榄农多为客家人,大多喜欢叫我"大窝",难道是用我的名字命名了“太和”了吗?
  故事到此结束,最后用四句诗来结尾:
  沧海夜夜藏故事,
  桑田日日现新诗。
  十载以前均巨变,
  百年之后谁能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湘粤古道
广西桂林市临桂区:2022年4月20日大力实施旱改水项目,全力推进“退柑还田”和荒地改良田工作,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英利镇田西寮村实施高标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3000亩旱地将变成良田
【七绝】哭良田
春耕
明前茶背后的感人故事(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