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孙中山驳壳枪指谬

上海公安博物馆有一件被称作镇馆之宝的文物,一支镀金的西班牙造阿斯特拉900手枪。之所以被看作镇馆之宝,除了因为那一层镀金,还因为它有一个伟大的主人——孙中山。

图01  所谓的孙中山礼品枪

大凡镀金的手枪,都是作为礼品赠送要人的,这没错,但要说这枪是孙中山生前使用过的,就是胡扯了。

博物馆对这支枪,被说成是诞生于十九世纪末,错!世界上第一支驳壳枪诞生于十九世纪末,这没错,但并非所有驳壳枪都诞生于十九世纪末,这支西班牙造的阿斯特拉手枪就更不是。

图02  诞生于1895年的德国造驳壳枪

驳壳枪,原产于德国,流行于中国,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可能有人不知道,西班牙造的驳壳枪同样流行于中国。

毛瑟手枪问世后,在东方的中国受到高度的青睐,不论是政府军队,还是割据一方的军阀,还是豪强地主,都大量购进,用以装备各自的军队和武装人员,毛瑟手枪的制造商从中国人身上赚足了钱。这一情况让西班牙窥探到了,他们也想在内战频仍的中国人身上赚这笔钱,于是就使出了冒牌仿造的手段,大量生产驳壳枪。最早是于孙中山逝世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26年开始仿造,次年大量出品。这其中就包括了阿斯特拉900驳壳枪。

图03  阿斯特拉900手枪的左侧面

阿斯特拉900手枪是该系列的基本型,同样也是7.63毫米口径,10发固定弹仓,140毫米枪管,半自动。公安博物馆那支所谓的孙中山生前使用的礼品手枪,即是该枪的豪华镀金版。

阿斯特拉900驳壳枪的内部构造与毛瑟手枪并不相同。其外形,从远处看差不多,但近看细看就有不同了。该枪最大的特征有二,一是为便于拆卸擦拭,它的机匣左侧板可以打开,“旁开门盒子炮”的俗称就来源于此。

二是为简化加工,该枪大量使用销钉结合内部机件,以至于枪身的右侧尚有七颗销钉暴露着,“七钉盒子”也就因此成为它在中国的又一个俗称。请看图:

图04  阿斯特拉900手枪的右侧面

来看一看该枪左侧枪身上的铭文:

图05  阿斯特拉900手枪的左侧面特写

看到没有,“PATENTED JULY 12.1928”。十分清楚,这枪是在孙中山逝世三年以后的1928年才研发成功的。

公安博物馆那支枪,是专为贵族要人特制的豪华礼品手枪。因为镀了金,看不到取得专利日期的铭文,但须知这样一个道理,即任何手枪,豪华镀金版的出品都只能晚于基本型,而绝不可能早于基本型。也就是说,那款镀金的900手枪,其出品只能晚于1928年,不可能早于1928年。

总之,那支枪不可能制造于孙中山生前。

图06  同样收藏于上海公安博物馆的镀金阿斯特拉900手枪

至少在十多年前,笔者便通过发电子信件、当场给解说员提出和留言的方式,向上海公安博物馆提出意见,指出那支阿斯特拉手枪,是在孙故去三年后才问世,不可能是孙生前使用过的。怎奈人微言轻,时至今日,那枪仍然被解说成是孙的生前之物,也仍然作为镇馆之宝摆放在馆中最现眼的位置。

(正文完)

………………

………………

………………

以下是附文:

如何从外观辨识西班牙造驳壳枪的不同型号

驳壳枪的生产国,中国仿制的不算,只有德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上回说了德国造驳壳枪不同型号的外观识别,今天再说一说西班牙造驳壳枪不同型号的外观。

西班牙造的驳壳枪,从大的归类讲,就是两大类,或者说就出自两个厂家,现分别介绍之。

一,BH公司的出品

最先生产仿毛瑟手枪的是BH(Beiategui Hermanos)公司,大约是在1926年开始研发,1927年研制成功并批量出品的。

其型号有以下几种:

1.伊太手枪

BH公司推出的第一款驳壳枪是“伊太”(ETAI)手枪。口径7.63毫米,通用毛瑟7.63毫米手枪弹,半自动,10发固定弹仓,枪管长有140、180毫米等几种。

图01 西班牙贝氏兄弟BH公司仿制的伊太手枪

上图中,上为140毫米枪管,下为180毫米枪管。右下为枪身右侧的“ETAL”商标。

说西班牙造的驳壳枪是仿的毛瑟手枪其实不太准确,因为他们只是抄袭了毛瑟手枪的外形,内部结构则另搞一套,与德国造大相径庭。德国人精细,毛瑟手枪各零部件间全是严丝合缝的精密咬合,没有一颗销钉。西班牙人就没那么讲究,伊太手枪大量使用销钉粗暴地结合,以至于枪身左右机匣外部都有硕大的销钉暴露着,这与毛瑟手枪的精密与美观形成鲜明对比,也成为其最大的外部特征。

2.皇家手枪

过了不到一年,同样是这个BH公司,又出品了“皇家”(ROYAL)牌子的驳壳枪。如图:

图02 皇家1型手枪之一

皇家1型手枪有多款,上图是其中一款,10发装固定弹仓,140毫米枪管。

和伊太手枪不同,皇家1型手枪首次有了快慢机,使其有了全自动的连发功能,尽管这固定弹仓只有10发的容量,用于打连发未必科学。

再看:

图03 皇家1型手枪之二

上为皇家1型手枪的180毫米枪管型。

皇家1型手枪的弹仓虽然还是固定的,但容量不全是10发了,也有了20发的。

图04 皇家1型手枪之三

上即皇家1型手枪的20发固定弹仓、180毫米枪管的子型号。

皇家手枪仍然与伊太手枪一样用销钉结合零部件,销钉也仍然暴露着。

3.MM31手枪

到了1931年,BH公司又推出MM31型手枪,也有将其称作皇家2型手枪的。该型手枪仍用销钉结合,但销钉不外露,较伊太与皇家手枪美观了许多,从外观上看也更接近毛瑟手枪。

MM31手枪的子型号特别繁多,罗列几款:

图05 MM31手枪之一

此系装有快慢机的MM31手枪,10发固定弹仓,140毫米枪管。

图06 MM31手枪之二

上为MM31手枪的另一个子型号,20发固定弹仓,半自动,180毫米枪管。

图07 MM31手枪之三

上图系装有快慢机的MM31手枪,20发固定弹仓,180毫米枪管。

图08 MM31手枪之四

这是一支装有快慢机的可拆弹匣MM31手枪,140毫米枪管,弹匣装弹量有10发、20发几种。

图09 MM31手枪之五

这同样是一支装有快慢机的可拆弹匣MM31手枪,与上不同的是枪管长度不是140毫米,而是180毫米。

MM31手枪的180毫米长枪管够长的了吧,别急,还有更长的:

图10 MM31手枪之六

此为MM31手枪中的另类之一,半自动,10发固定弹仓,枪管多长我也不知道,但肯定超过了200毫米,枪管上还装有螺旋形散热装置。

图11  MM31手枪之七

上面这支MM31手枪有点怪,全枪没找到任何商标和铭文,枪身上空空如也。插梭,二十响,却没有快慢机,只能半自动射击。最初我有点不相信这是MM31手枪,但查阅好几个外网,都说是,姑且列之。

MM31型驳壳枪的家族成员异常庞杂,远远不止上面说的这几种。到底有多少种,我也搞不清楚。

MM31手枪与毛瑟手枪从外观看很相像,从远处看极容易混淆,但如果近看,把握两个特征,即可有效区分,一是看快慢机的形状,毛瑟冲锋手枪的快慢机呈桃形,MM31冲锋手枪的快慢机呈条形;二是看商标,毛瑟冲锋手枪的商标是“MAUSER”,MM31冲锋手枪的商标比较常见的就是“MM31”,另外还有多种,有的干脆就没有商标,但不论有与没有,有什么,它绝对不会是“MAUSER ”。

图12 左为毛瑟M712手枪的快慢机,右为MM31手枪的快慢机

MM31卖到中国后,很多半瓶子醋的中国人看到枪身上的两个“M”,误以为这铁定就是毛瑟(MAUSER)的产品,因而大量购进。这正是西班牙军火商们希望的效果,不知偷偷笑成了什么模样。可德国的毛瑟公司不高兴了,问他们为什么要用两个“M”,西班牙人说第一个“M”是军用(MILITARY)的头一个字母,第二个“M”是型号(MODEL)的第一个字母。气的德国佬干瞪眼说不出话来。

图13  抗日英雄杨靖远同志生前使用的MM31二十响驳壳枪

和其他驳壳枪一样,MM31手枪仍然主要输入到了中国。冀鲁边抗日英雄杨靖远(注意:是杨靖远,不是杨靖宇)生前使用过的一只长苗二十响 MM31手枪,就保存于民兵武器展览馆中。

4.MM34手枪

继MM31之后,又有MM34的出品,这也是一支十分另类的手枪。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设计有连发射击时的减速装置,通过握把处的一个杠杆,对全自动状态的射击速度实施调节,据说能将连发射击时的射速控制在每分钟350发以内。这当然是必须要给予肯定的,因为作为冲锋手枪来说,连发射击时过高的射速,一直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难题。只可惜大概是受西班牙内战的影响,该型手枪出品甚少,实际减速效果如何,亦不得而知了。

图14 MM34手枪之一

MM34型手枪也并非上图这一种,而是有多个变种,从供弹方式上说,既有上图那样的可拆弹匣的,也有固定弹仓的,如图:

图15 MM34手枪之二

还有枪管上带螺旋形散热装置的:

图16 MM34手枪之带减速装置的180毫米螺旋散热枪管型号

以上所有出自BH公司的驳壳枪,从早期的伊太、皇家,到后期的MM31、MM34,都是7.63毫米口径,通用毛瑟7.63毫米手枪弹。

大概皇家这名字够响的缘故吧,有人将上述所有BH出品的驳壳枪统统归入皇家系列,是错误的。皇家手枪和伊太手枪等,都各是一个品牌,与西班牙皇室没关系,就像将军香烟与将军没关系,不过一品牌名称而已。

二,阿斯特拉系列

借毛瑟手枪的外形鱼目混珠赚中国人钱的,继BH公司之后,1927年或1928年,西班牙的温塞塔公司也加入进来,于是,与毛瑟手枪也很相像的商标名为阿斯特拉的一系列手枪也大量涌入中国。

1.阿斯特拉900手枪

阿斯特拉900手枪是该系列的基本型。请看图:

图17 阿斯特拉900手枪

阿斯特拉驳壳枪通常为10发固定弹仓供弹,140毫米枪管,半自动。

该枪在旧中国有很不错的热度。前几年一部新拍电影《辛亥革命》中,成龙扮演的黄兴参加黄花岗起义时,双手各执一支驳壳枪,如果您细看就能发现,那就是两支阿斯特拉900手枪。明星演名人,又用名枪,精彩是很精彩,可惜的是,这支1928年问世的手枪,使用到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中,显然是个极大的穿帮。

阿斯特拉900手枪的外部特征十分明显,一是为了擦拭保养的方便,它的枪身左侧有一块活动的盖板,可以打开。因为这个特征,该枪在中国便有了“旁开门盒子”的绰号。看图:

图18  阿斯特拉900手枪机匣侧板打开的状态

二是为简化加工,也和BH公司的产品一样,大量使用销钉结合内部机件,以至于枪身的右侧尚有七颗销钉暴露着,“七钉盒子”也就因此成为它在中国的又一个俗称。请看:

图19  阿斯特拉900手枪右侧机匣上的销钉

如果细数,销钉的数量并非七颗,但“七钉盒子”,民间就是这么叫的。

“旁开门”、“七钉”是阿斯特拉900系列的共同特征,后面说到的几型都是如此。

通常来说,阿斯特拉900手枪是固定弹仓,140毫米枪管,但也有另类,请看这个:

图20  阿斯特拉900手枪的160毫米枪管型号

这枪的枪管长度就不是140毫米,而是160毫米。

波斯帝国曾分别向德国和西班牙订购驳壳枪,其中就有下面这样的一支900手枪:

图21  波斯帝国定制的阿斯特拉900手枪

看上图,这支900手枪,与众不同的,一是枪身上波斯帝国的图案,二是它的枪管长度,180毫米。

通州的民兵武器展览馆中,还有下面这样一支900手枪:

图22 另类阿斯特拉900手枪又一支

这又是一支更罕见的900手枪,稀罕的不是它的雕花,而是它160毫米枪管和可拆式弹匣。这绝对是另类中的另类了。

2.阿斯特拉901手枪

阿斯特拉901手枪,同样是10发固定弹仓,也是140毫米枪管,和900手枪不同的是它装有快慢机,可以选择半自动和全自动发射。如图:

图23 阿斯特拉901型手枪。右为其快慢机特写

与毛瑟手枪不同,与皇家系列手枪也不同,阿斯特拉901手枪的快慢机不是设置于枪身的左侧,而是在枪身的右侧,其单、连发标识亦不是毛瑟的N与R,而是“1”与“10”,当快慢机拨向“1”时为单发,拨向“10”时为连发。

图24  豪华镀金版的阿斯特拉901手枪

上面这支豪华镀金版的901手枪,也保存于民兵武器展览

3.阿斯特拉902手枪

阿斯特拉902型,只是在901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弹仓的供弹量,其他一如901型。该枪20发固定弹仓,枪管长180毫米。快慢机的位置与形状和901型一样,也在枪身右侧,有“1”与“20”两个档位。如图:

图25 阿斯特拉902型手枪,180毫米长枪管

这款二十响的连发手枪在中国很受欢迎。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的警卫员黄生发回忆杨靖宇时,说杨的佩枪“还有一支二十响旁开门的匣枪……这支手枪,杨靖宇最喜爱,梭子拿不下来。”这显然就是阿斯特拉902型。另据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的警卫员回忆,马生前最喜爱的手枪中,也有一支“梭子拿不下来”的二十响手枪,这可能也是阿斯特拉902型。

图26  电视剧《敌后武工队》剧照

请看上图,电视剧《敌后武工队》中,由何冰饰演的魏强,手中所持即是两支阿斯特拉902手枪。

一般来说,902手枪的枪管长度是180毫米,但也有另类,请看:

图27  两支阿斯特拉902手枪

这是两支枪管长短不同的阿斯特拉902手枪,上面的是常见的180毫米枪管,下面的则是不常见的140毫米枪管。

4.阿斯特拉903手枪

该系列的903手枪,供弹具改为可拆弹夹,同样有快慢机,快慢机的位置与形状与901、902型相同,弹夹容量主要有10发、20发两种,听说还有30发的弹匣,没能找到相应的图片。

图28  阿斯特拉903手枪

和阿斯特拉前面几型驳壳枪要么是140毫米枪管,要么是180毫米枪管不同,903手枪采用的是160毫米长的枪管。

图29 阿斯特拉903型手枪装20发弹匣的状态

和德国造M712手枪一样,阿斯特拉903手枪枪身中部的弹匣仓外凸,国人根据形象俗称“西班牙大腰鼓”。这也是“大肚匣子”的一种。

阿斯特拉900系列之900、901、902、903等,都是7.63毫米口径,通用毛瑟7.63毫米手枪弹。

5.阿斯特拉904F型手枪

阿斯特拉904F手枪与903手枪外观比较像,也有外凸的可拆弹匣仓,枪管长也是160毫米,但有三处和它同家族的几位哥哥不同:一是它不是7.63毫米的口径不同,而是9毫米口径,但和毛瑟“大红九”使用9毫米派式手枪弹又不同,它使用的是9毫米拉果手枪弹。二是也和BH公司的MM34型一样,在其握把处安装有减速装置,可以选择连发射击的射速。请看:

图30 阿斯特拉904F型手枪的左侧面

三是它的快慢机档位,与903型分作1与20不同,它的快慢机分作N与AM,当拨向N时为单发,拨向AM时为减速的连发。

图31  阿斯特拉904F手枪的右侧面

除上述几款外,在阿斯特拉F型之前,还有904型,在F型之后,也还有E型,但都属过渡的试制品,产量极微,没能找到相应图片,只好略去不说。

西班牙造驳壳枪,从大的品类来说,就是两类,即BH公司出品和阿斯特拉公司出品,但其子型号特别多,多到难以计数。而且他们还特别热衷于生产雕花或镀金的豪华版礼品手枪,比如这个:

图32  阿斯特拉900手枪的雕花版

再比如这个:

图33  阿斯特拉900手枪的镀金版

这又是一支900手枪中的另类,20发固定弹仓,180毫米长枪管,初看还以为这是一支902手枪呢,其实这是一支901手枪,只是很另类而已。

西班牙造驳壳枪,和德国造驳壳枪一样,其生产的主要目的,也是瞄准中国内战这个大市场的,故而在民国年间,“旁开门”、“大腰鼓”等,也曾风靡全中国,成为那个时期特有的驳壳枪文化中的一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再发一次西班牙盒子炮
旁开门盒子炮,就是七钉盒子炮,西班牙人的独创
偏冷门的西班牙MM31驳壳枪
温家造出了龙鳞纹双凤眼的盒子炮,靠方便维护的旁开门打开了市场
二十响匣子枪的半自动型号
五支曾经出现在中国的不同型号的大肚匣子,怎样分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